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陶 然 : 每一次創作都在回答文學是甚麼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7年7月號總第391期

子欄目:卷首漫筆

作者名:陶然

我們常常慨嘆香港缺乏文學批評的版面的同時,也感到缺乏文學批評的參與,那緣由很難一概而論,要說缺乏人才,可是從事文學研究的學者並不少,即使並非學院派,也有些文學研究專家;目下文學批評的風氣不能說沒有,但肯定不濃。或說,搞文學評論,費力不討好,研讀作品費時費力,如果現實一點,稿酬也令人沮喪。何況評論如果要做到好壞直說,必須有很大的勇氣;香港文壇圈子小,碰頭碰面都是熟人,秉心直說,有時面子上不好看。故不論這種說法是否在理,恐怕也是離真實不遠。但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我們組織香港文學作品批評專輯,本意是對二十年來的香港文學做個小結,可是,或許語焉不詳,部分稿件圍繞着整個香港文學而談。儘管如此,我們依然覺得對推動香港文學有益,只是,為了更恰切,專輯名稱也因此而有些變更。

7月底,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即將在會展中心開幕,台灣的作家鍾文音等人將來港參展。為了向讀者推介這位實力作家,本期我們推出她的兩篇小說。而新秀郭艷媚,這回寫的是〈藝妓〉,把我們帶到一般人不熟悉的世界中去。還有剛結束的第九屆「大學文學獎」,奪得小說組冠軍、徐竟勳的〈雨巷〉也一併展出,這些文壇新人的作品,散發出新生力量的光芒。而穆亦的散文,以深情之筆,寫出老人為人如大海般的胸襟,普通人的情懷,感人至深。鍾怡雯的〈長耳〉,讓人誤以為寫劉備,其實非也。她寫人與物的緣份,竟寫得如此曲折生動,重歸懷抱的過程,如有神助,實在不能不歸功於她的一支彩筆。

還有,施友朋十五年後再次在本刊評論簡媜散文,評說的是簡媜兩本散文新著《誰在銀光閃閃的地方,等你》和《我為你灑下月光――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施友朋自稱「沒有甚麽高深的理論」,卻憑着不薄的文學功底與悟性,斷言:「簡媜的散文,又攀登了另一個高度。」且看他如何論說。

要看演講體散文,可以讀讀審善之美,〈薛寶釵:艷冠群芳:任是無情也動人〉。孫紹振雄辯而又令人折服,唯篇幅稍長,只好分兩期刊出。而本期的真情對話,是在著名文學評論家錢谷融和評論家王雪瑛之間展開。每一次創作都在回答文學是甚麼,不論是否寫作,您都要思考這個問題。請看他們如何論述這個話題。


2017年6月15日


陶然,本名涂乃賢,原籍廣東蕉嶺,出生於印尼萬隆。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現為《香港文學》總編輯、香港作家聯會執行會長、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藝術顧問。著有長篇小說《一樣的天空》、《與你同行》、中短篇小說集《沒有帆的船》、《天外歌聲哼出的淚滴》、《歲月如歌》、短篇集《連環套》、散文集《旺角歲月》、《街角咖啡座》、《風中下午茶》、散文詩集《生命流程》、文藝隨筆集《留下歲月風塵的記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