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朵 拉 : 鼓嶺來信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7年8月號總第392期

子欄目:「避暑勝地鼓嶺」專輯

作者名:朵拉

兩個月之後,才收到寄自鼓嶺的明信片。

鼓嶺位於福州晉安區宦溪鎮,山高八百多米,上午從福州市中心沿山路,說是大約十三公里,因堵車和蜿蜒的山路,車速放緩,山道邊仍是1930年代郁達夫任職福建省期間,曾經到來小住的時候,在《閩遊滴瀝》裡寫到的:「亂峰疊嶂」。停車後走進福建省海拔最高的「柳杉王公園」,果然為根據史料記載,一棵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高三十米、直徑三點二米,徑圍約十米的「柳杉王」驚艷。這棵老樹奇異之處是中間一支分為二,故被稱「夫妻樹」「情人樹」,慕名而來的遊客很多,包括海外的旅人。

坐在朋友的別墅大廳喝茶,玻璃窗戶只開一條縫隙,室內就已涼風習習,啜一口溫熱清淡的白茶,看一眼窗外的遠山近水,空氣中浮遊的,不知是茶香或樹香。這日小雨,近處若有似無的雨絲,遠處雲霧朦朧,在山和山,樹與樹之間飄遊,遠近的山和樹若隱若現,我們就在空濛雲霧和滴翠青山的風景裡聽鼓嶺的老故事。

1886年夏天,傳教士兼醫生伍丁出外診,為了趕路,改道抄山區小徑,意外發現鼓嶺的涼快氣溫和秀麗風景。早在1840年,福州作為通商口岸對外開放,來了許多西方人,他們住下來之後,最難忍受的是四面環山的福州酷熱夏天的高溫。氣溫比市區低七、八度的鼓嶺在伍丁醫生嘖嘖讚賞之下,第二年英國駐馬尾領事館館醫任尼到此修建第一座「宜夏別墅」。宜夏,一聽便知是適宜夏天過來避暑之地。後來陸續有英、法、美、日、俄等二十多個國家的在華人士紛紛跟隨,1935年,這裡共有特色不一的別墅三百六十六座,除此還興建教堂、醫院、歌舞廳、運動場包括至少七個網球場、一個游泳池等設施,這在中國是最早的外國人度假村。

抵達鼓嶺,經過「柳杉王公園」後,為我們客串一日導遊的楊老師帶路到「加德納別墅」。這座用石頭建成的房子不是最早建設,也不是最豪華,不過是普通單層平房。20122月,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時,在華盛頓一個歡迎午宴上提起加德納的「福州情結」,加德納在福州其實僅只度過童稚的十年光陰,卻對福州鼓嶺情有獨鍾,時在念中,至死不能相忘。這叫現場中外嘉賓動容,也讓加德納的「夢中鼓嶺」故事叫人津津樂道,同時,建築外形不算特出的「加德納別墅」亦成為三百多家別墅群中最聞名遐邇,聲名在外的一間。

那是因為1992年春,時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從報紙上看到一篇《啊!鼓嶺》的文章,內容講述一對美國夫婦對鼓嶺的眷念,傾訴他們渴望故地重遊而未能如願以償的嚮往。文章主角彌而頓‧加德納1901年隨父母到中國福州,1911年全家遷回美國加州。後來成為美國加州大學物理學教授的加德納,始終魂牽夢繞,期待能夠再回到兒時的中國故園看看,可惜到去世也未能如願。臨終前他口裡不斷地叨唸着「KULIANGKULIANG。」

加德納夫人伊莉莎白知道丈夫心繫中國,卻不曉得丈夫口中的「KULIANG」到底在中國的甚麼地方,為了實現丈夫的心願,1988年開始,她先後五次到中國尋訪,走過江西的牯嶺、廣西的桂林,皆無果而返。1990年,她在整理加德納的藏書時,找到夾在其中的十一枚中國郵票,經過中國留學生鍾翰的幫忙,辨認出郵戳上的「福州鼓嶺」就是加德納生前念念不忘的KULIANG。原來KULIANG是鼓嶺的福州音叫法。

19928月,在習近平的邀請下,加德納夫人應邀從美國三藩市來到中國福州鼓嶺,為丈夫加德納圓了他的「中國夢」。加德納夫人提起丈夫對中國的深厚感情,尤其是人在美國的他,在世時,每天都要吃一碗米飯,細細咀嚼他對中國的深情。這在中國人看起來似乎沒甚麼,但在以麵包為主食的洋人,極少人每天吃米飯。

因為這個故事,加德納別墅成為遊客最喜歡觀光的首選景點。我們剛走上台階,便聽到有人叫我的名字。原來是福州的Z剛與遠地的朋友述說過加德納的中國夢後自別墅走出來。因此認識了福州詩人H。聽到彼此的名字感覺似乎認識,卻又陌生,後來一起想起來,兩個人都是手機微信多個群組裡的組友。難怪名字很熟,臉孔在微信的照片看過,至於真人則從沒正面交往。微信時代,生活中遇到手機裡半生不熟的朋友的機率極高。

相遇,然後分手,大家笑瞇瞇揮手道別。所有的離情別意都消失在手機和網路的方便裡。加德納時代的日思夜想,魂牽夢縈變成一種過時的可笑情緒。加德納刻骨銘心的是他對米飯的情結,但在鼓嶺著名的吃並非米飯,而是負有盛名的無公害綠色食品蘿蔔和亥菜。蘿蔔大家都知道,看過也吃過,鼓嶺的蘿蔔結實爽脆,美味可口,午餐時邊吃邊想,如果住在福州,一定多買幾個回家煮吃。至於「亥菜」,我們在山道閒走觀光,經過居民門口的小桌上看見,誤當韮菜。沒有人看顧的小桌上擱着幾把青菜,旁邊擺個紅色小紙箱,上邊剪開個口,簡陋的紅紙箱貼張白紙,上邊寫着「海菜」,下邊註明「一把一元」,誰買菜誰就自動把錢投進箱子。這無人看檔口的良心買賣讓鼓嶺的「亥菜」叫遊客印象更加深刻。

陪同我們一起的楊老師特別介紹這種可在旱地和水田裡種植的亥菜。當時鼓嶺的食物和生活用品都得請人特別從福州城裡揹上山,極不方便。後來洋人帶來蔬菜種子,在山上種植,只有這種像韮菜的葉子長得特別茂盛又不生蟲,長年不枯萎,夏天產量最高,當地居民便向洋人要求分栽。不懂說洋話的當地人,聽見洋人碰面經常互相「嗨」來「嗨」去的,便把這菜稱「亥菜」。後來有人笑說「亥」就是生肖「豬」的意思,叫「亥(豬)菜」怕人誤會是豬吃的菜,不好聽,當地人便改稱「嗨菜」。到鼓嶺觀光的客人吃飯時必點的一道菜就是「亥菜炒蛋」,我們也沒例外,「亥菜炒蛋」和蘿蔔一起出現在當天的午餐桌上。

午餐之前還吃了一種路邊售賣的蔥油煎餅,亦是楊老師特別推薦,還掏腰包請客。起初我猶豫,向來對油煎的食品有戒心,礙於禮貌又不好意思推辭,便支支吾吾說嚐一點就好,誰知咬了一口,發現這餅口感特別Q,原來加了番薯粉。結果不能自已地開口要求,我也要一個。如此失態,少有的事。坐在樹下的木櫈子看花樹聽鳥語。層次豐富的青翠是一種動人的顏色,比艷紅橙黃鮮紫都還要耐看。享受着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愉悅,蔥油餅吃光了還捨不得離開。

不知是誰提起的:走吧,許多景點還在等待我們呢。短短半天行程,去了鼓嶺第一座教堂、萬國公益社、洋人游泳池等。原址新建的鼓嶺郵局是全中國僅有的五個夏季郵局之一。創辦於1902年,每年在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後開張,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後關閉,屬於季節性郵局。加德納先生珍藏的蓋有KULIANG的郵戳就是在這裡寄出的。聽說到現在,每一封從這裡寄出的信件都蓋上中文「福州鼓嶺」英文「KULIANG」的郵戳。我們買一張明信片,貼上郵票,寫幾個字,簽名,郵局服務員果然蓋上「福州鼓嶺」「KULIANG」的郵戳,寄回馬來西亞檳城州家裡。

明信片走了兩個月才平安抵達,感覺真是萬水千山的旅途。拎着一幅圖畫照片的明信片,看着畫的右下角說明「鼓嶺洋人游泳池」,好朋友袁特別安排的美好鼓嶺風光重新回到腦海裡,情不自禁寫下這一篇「鼓嶺來信」。

 


朵拉,原名林月絲。現居馬來西亞檳城。為美國柏林頓國際大學文學碩士班研究生。曾獲亞細安扶輪社青年文學獎、中國路遙青年文學獎、雲里風年度優秀作家獎、南大微型小說獎、台灣僑聯文教基金華文著述獎等。八十年代迄今也投入水墨畫創作,曾參與聯展超過三十次。著有散文集《貝殼裡有海浪的聲音》、《亮了一雙眼》、《笨拙的眼睛》、《偶遇的相知》、《不要忘記擁抱》,小說集《誤會寶藍色》、《尋一把夢的梯子》、《魅力香水》、《脫色愛情》、《戲正上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