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顏 敏 : 微信中的符號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7年9月號總第393期

子欄目:散文家園

作者名:顏敏

微信,中國當下最熱的聊天社交平台,軟體不斷升級,功能日趨強大。音訊、視頻、群聊、私聊、點讚、紅包、收藏、分享、轉發,整個社會被微信弄得濕乎乎、潮乎乎的。人與人在微信裡似乎隨時隨地可見、可聊、可親,微信造就了多少曖昧的情感形式?已婚男女間介於出軌與不出軌之間的親密關係也因此變得普遍了吧。不過,若我們細究微信的實際溝通過程,深入研讀各類聊天文本,就會發現這種社交方式的疲軟性以及疲軟性後面顯現出的人際交往的距離。先讓我們從聊天符號說起,以窺其冰山一角。

微信提供了諸多表情符號,有免費的,也有收費的,有簡單的,也有複雜的,近來有動畫化,視頻化的趨向。它已經成為了人們聊天時的利好工具,主要有六大優勢。一是生動,圖片總是比文字生動的;二是省事,不假思索,隨手一點就能表情達意;三是豐富,除了專業製作的,還有信友隨機創造的,各型各色,應有盡有;四是詼諧幽默,表情符號都是漫畫化、戲劇化的風格,一看就親切可愛,好笑滑稽;五是應用面廣,逢年過節,品論時事,表達心情,處處時時可用;六是傳播速度快,朋友圈裡一旦有人推出了別具一格的表情符號,立馬轉遍整個微信圈,效率之高、速度之快,完全可以印證康得所言之共同美的存在。

相對人們運用文字重新組織的表達過程,符號的公共性,客觀性更強,人們在聊天過程廣泛運用符號替代語言表達時,就帶有敷衍、客氣的成分在裡面,有意無意間遮蔽了自己的真心真情,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拉遠了。可以試想這樣一個聊天過程,當有人跟你傾訴自己的心事,講述自己的故事時,你不時加入的是一個笑臉,一個感嘆符號,一個擁抱的動畫,沒有任何文字回應,對方就明白自己該閉嘴了,因為你心不在焉,心靈沒有及時回應。

相對於文字表達,符號還有含糊性。雖然符號約定俗成,是表達特定心情,特定意義的;可具體到對話情境裡,一個笑臉到底是表示你對對方的肯定還是嘲諷呢?未必清晰貼切。也許正是因為有這種含糊性,有心人覺得用符號可以裝扮自己,如同戴着面具進入假面舞會現場。所以當人們是用戲謔的、帶點心機的方式在微信中與人交往時,他一定是更喜歡用符號說話的。而喜歡用符號說話的人,又往往是非常活躍的微粉大V。我們可以在很多群聊記錄中看到,時不時上傳搞笑的視頻、怪異的圖像,逢年過節來一堆的問候符號的,正是群眾中的活躍分子。這種符號化的表達既顯示自己的存在,又省略了筆墨紙張,看似活躍氣氛,實是平均能量,並不貼心。由此看來,那些地下情人們的微信聊天,恐怕也要符號化的好。近來網路上流傳的貪官與情婦間的聊天記錄之所以被當成憑證,就是因為太文字而非符號化。試想,被截獲了的文字在赤裸裸地說「我愛你」,能不成為滔天罪證?相反,若用一個紅嘴唇、一個擁抱、或帶點詼諧調的大眾符號表述「我愛你」,一方面瓦解了這場情愛的嚴肅性,一方面也使得事件的客觀真實也含糊起來。看來這些被堵截的人覺悟太淺,未能運用符號的微妙與威力呢!

想來,戰爭時期的密碼發報,和平時代的信號攔截,都是為了保持或破壞某些對話系統的隱秘性,因而在研發和破譯那些特殊的符號系統。但微信符號,其本然功能是強化交際功能、增強聊天的趣味性,它恰恰要確保其符號系統的公共性和共用性。那麼,為甚麼,它又對人際過程形成了阻隔力量呢?也許,人類的符號發明,也是技術的一部分,所有的技術,原本許諾的都是更幸福的人生,但當新的技術層層纍加於人的世界之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隔着物,反而變得不親了。同樣,微信及其符號世界再怎麼打破時空距離,它仍依附着冰冷的手機和通信網路,再怎麼視頻音訊,怎麼語音怎麼圖畫,仍替代不了人與人的肌膚相親。在寒冷的冬夜裡,人們只有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才能感受彼此的心跳。而將心跳錄下來,將身體拍下來、傳過去,對方所直接擁有的仍是被符號化的物的世界,和真正的感受是隔着千山萬水的。

或許人們會說:「就是在一起又怎樣?同牀異夢,心靈也可能隔着千山萬水呢?不是依然需要在虛擬世界和遠方尋找寄託?否則,也不會有微信、QQ這樣的社交軟體出現啊!」但問題是,這些拉近距離的社交軟體,本質上是一套自掘墳墓的符號系統,在赤裸裸的現實面前,它總是蒼白無力、退居其後的。因為與有血有肉的人生隔了一層,就算它深入介入我們的生活,所能釀就的也是悲喜交加、真假難辨的色相世界。符號的增溢引發的人際疏離,恐怕就是其反面性的冰山一角了。

顏敏,惠州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