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黃仲鳴 : 文學江湖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7年10月號總第394期

子欄目:「香港作家散文大展」專輯

作者名:黃仲鳴

武林有個江湖,

文林也有個江湖;

水深波浪闊,還看本領如何。


1   台北論劍

1999年1月,台北的天空灰濛濛,寒風穿街走巷。某報系大樓會議室,聚着一班文學界大老,在遴選三十本「台灣文學經典」。他們品嚐着香醇的咖啡,和可口的甜點。經過三小時的討論和投票,三十本經典選出來了,它的意義是「試圖為台灣文學,寫一章永恆的歷史。」

三十部經典既被圈定,下一步就是開一個研討會,分派、邀請各地專家學者來撰文評述,來肯定這些能成為經典著作的原因和價值。

三十部經典這裡不作詳細分述,只知有部經典,是遴選委員和華文界大多數的讀者都會認同的,那就是白先勇的《台北人》。評析這部經典的,落在香港一位教授身上。

1999年3月19日至21日,研討會在台北國家圖書館舉行,學界精英雲集,各攜裝備,各在會上發功,為他們所負責的經典,展示研究心得,看誰的論文能擲地有聲。

這場論劍,還設有所謂講評人。這些講評人也即是評判人,指瑕舉瑜,幾場下來,彈讚得宜,還算公允。到香港的代表出場,手舞足蹈,演說一番。可是有等聽眾和學人,無不緊皺了眉頭。好了,講評人出場了,那是一位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美國研究博士,時任台大外文系系主任。他說:

「這篇萬字論文,引用外國理論之多,佔達三分之二篇幅,結果,白先勇的《台北人》十四篇小說,全都淪為這些理論的註腳。在這篇論文裡,不應主客倒置。畢竟,《台北人》才是主體。」

他又亮出一招,叫該教授回應:您論文的開頭,便表示《台北人》這十四篇小說,可借重耶魯大學解構主義者希利斯.米勒的研究方法,他的代表作是《虛構與重複:七部英國小說》。事實上,您所引用的書是他出版於1982年的「結構主義」著作,當時的米勒仍極「結構」而毫不「解構」。

一場評析下來,香港教授光彩頓暗,成為這場「台北論劍」的被嘲笑者。可是,這種生吞活剝、硬套理論的風氣,在學界仍流播甚廣。


2   酒國爭雄

香港酒國,屢出英雄。最聞名的當是卜少夫、哈公、倪匡、蔡浩泉等輩。這幾位當中,三人成仙矣,只餘倪匡一人。然多年前,他已宣稱「配額」已滿,不復飲矣。

李白說:「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這些飲者是否「寂寞」,不得而知,但嗜酒成癖則可斷言。飲者誰勇?古龍是其一,哈公是其二。

八十年代,報界有團去台灣。當時的哈公,已傳患上肝疾,醫生勸不可再飲。哈公渾作耳邊風,赴台多日,兩餐必備烈酒,置於桌上,說:「飲者來,不飲者另檯。」其酒霸本色,現於臉上。有人勸戒酒,他嘿嘿冷笑,一副本死無大害之概。

笑對死亡。

病纏身,飲如故。歸來即病倒,入院不久辭世。時維1987年。

另位「英雄」還數蔡浩泉。當年他在報社工作,又畫又寫,下班後即往夜店灌酒,每至酩酊大醉。有次有同事駕車,將他送返上環寓所。他跌撞下車;同事問:「識返家否?要相送嗎?」他大搖其頭。同事駕車走,駛到街口,突感不妥,於是駕車折返,赫見蔡君竟躺於一長生店門外,呼呼大睡。時天色未白,行人幾無,淡淡燈光下,深覺何止聖賢寂寞,文人更淒清也。


3   嵩雲劍客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移民澳門、喜寫遊記的葉迅中倘回港一行,必召一班老友喝個下午茶,席設彌敦酒店嵩雲廳。恭與其盛的有甘豐穗、陳潞、慕容羽軍、高峯等文化人,當然還包括比較年輕的區區在下。嵩雲論劍箇中情景,於今仍歷歷在目。撫今追昔,論者多已離世。只餘葉迅中一人,然老矣!臥病濠江。

後來茶聚散了,因劍客逐一逝去也。先是高峯,繼而陳潞,跟着是甘豐穗、慕容羽軍。

陳潞,原名陳守珠,又名陳泰來,順德人,作家,報刊編輯。初識時已七十餘八十歲,承贈《醉翻風月鑑》一書,為研究《紅樓夢》與《金瓶梅》之作,行文不拘一格,創見甚多。該冊乃陳潞碩果僅存,封面和內文都有批註,如此珍本,得之喜甚。可惜,陳潞年邁體弱,嵩雲少會,鮮聞教益,殊深悵悵。2005年逝世,享年八十七。

高峯姓甄名誠,生於1922年,粵北樂昌楊溪人。國立第三華僑中學畢業,入廣州中山大學師範學院讀數學系。1957年起寫作,59年寫武俠小說,直至1983年,共寫長篇、中篇、短篇約三十種:以長篇佔多數,總字數約二千萬。筆名多署高峯、恒辛。90年中風,住院五年,旋即擱筆,不久逝世。退休前,曾在《華僑日報》副刊以甄勝筆名撰隨筆〈窗邊人語〉,為《武俠世界》寫短篇武俠小說。

台灣武俠評論家葉洪生在《武俠小說談藝錄》評他:「觀其《高原奇俠傳》、《蟠龍劍客傳》、《五嶽豪俠傳》諸作,文情不俗……」與其餘諸家比較:「……如專寫女俠傳奇的江一明,以及風雨樓主、避秦樓主、石沖等,俱乏善可陳。」可見他的江湖地位。
每番嵩雲論劍,甘豐穗必到,身態雖胖,然行動敏捷,精神甚佳。他業編輯外,尚撰寫不絕,最為我喜愛的是《普慶坊風情》,一部極具地方色彩的小說。2006年,有新閱會一班青少,特到普慶坊實地考察,並朗誦書中章節。
甘豐穗除為報社副刊編輯外,曾任香港世界出版社總編輯,羅致了譚秀牧、夏易、何達、海辛、司空明等人,編寫了不少好書。
晚年撰《華僑日報》回憶錄,可惜未竟其功,就此仙去。時維2005年,享年八十六歲。
慕容羽軍(1927~2013),在一眾劍客中,他木訥少言。晚年編寫的《為文學作證》,資料豐富,為文學研究者提供了不少資料。
慕容寫小說、散文、新舊詩。我愛誦他的新詩,不僅文字佳妙,更意境深遠;最重要的是,他的詩看得懂,每心領神會,非時下的夢囈派。
據慕容老友盧文敏揭秘,慕容還有一鮮為人知的絕技:「編藝」,指的是編輯技巧。當年的報刊新聞版、副刊,採的是「走行式」編排,慕容曾主修美術,參詳東洋與西方的編排技法,在五十年代首創了「美術方陣式」、「跨版續龍式」、「標題美術化」、「大小方塊或圓形、斜體多變式編排」,版面頓一新;盧文敏呼為慕容的「獨門編藝」。
嵩雲劍客今僅餘葉迅中。此「劍」在我青年時即識之,為旅遊作家,交際手腕凌厲。「移民」澳門後已少見面,其人其事,有機會再述。


4   三蘇幫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三蘇有個別開生面的專欄,凝聚了一大幫寫作人,在當時的文化圈,頗為哄動。
這個專欄是《幸福家庭》月刊的〈講開又講〉。說它別開生面,只因並非全由三蘇一人書寫,他只負責起題目,拉來當年圍繞在他身旁極具名氣、頗具名氣的文化人集體撰文,再由他加短短的按語。風趣幽默兼而有之。
《幸福家庭》社長是《明報》老闆之一的沈寶新。此欄不設稿費,每月雜誌出版後,他即大破慳囊,與三蘇作東道主,邀全體「講」者歡聚一堂,大飲大食一頓。這不單是文化人相聚,更顯出當年文壇大紅人三蘇的威風凜凜、「霸氣」十足。
「霸氣」並非貶義詞。所謂「霸」,是「稿霸」,是寫稿佬中的霸主,極具江湖地位。〈講開又講〉的「講」者,多是三蘇的後輩,俱呼三蘇為「三蘇叔叔」。男將有劉天賜、黃霑、李英豪、林樂培、簡而清、簡而和、徐堅、葉大偉、康威等;女將則有林燕妮、白韻琴、俞琤、蕭孫郁標、文麗賢、孫寶玲、文綺貞、伍秀芳、陳韻文、莫圓莊、許珊、繆佶人、張思嘉等。有些「講」者並非期期皆出現,有「曇花一現」的。總之,漪漣盛哉,形成一個大大的「三蘇幫」。三蘇逝世於1981年,這個「文化盛會」可算是三蘇晚年的得意傑作,眾星拱月,說他是「霸主」、「宗主」、「幫主」實不為過。
《幸福家庭》是純正刊物,三蘇每期所起的題目都是一本正經的,但仍顯他的鬼馬本色。他的按語,謔而不虐,抵死風騷,極見機鋒,可見他的鬼才。蕭孫郁標釋「三蘇」:


「『三蘇』並不再是一個名字,而是一個特別譬喻詞,或可用作動詞,『三蘇』的廣義,包括了聊天,高談闊論,爭辯是非,傾訴心事,交換行情,報道社會動態,作怪論,甚或講講故事,吹吹牛皮等。」這可作為「三蘇幫」相聚時的節目。然隨着三蘇逝去,四十餘載以還,座中諸將不少亦駕鶴西去。誰還記得這「三蘇雅集」?

   

小結

文學江湖,魚龍混集,欲知還有何故事,且聽老夫有暇再道來。


hk_c_黃仲鳴襯圖.jpg



黃仲鳴,廣州暨南大學文學博士,資深報人,現為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副教授。著有《香港三及第文體流變史》、《一個讀者的審查報告》、《不正則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