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曾 心 : 遺囑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7年11月號總第395期

子欄目: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展

作者名:曾心

米玉是S大學醫科學院三年級學生,其父親是位研究癌症專家,生前立下了遺囑,死後將軀體捐獻給醫學院作實驗。

一次上解剖課,教室裡擺放着六具屍體,都用塑膠袋包裹着,每組六個學生。

瑪努教授指着六具屍體說:「他們都是我們的『大恩師』。生前有的是御官、政官、軍官,有的是教授、專家、醫生。在當今名韁利鎖的塵世中,他們終極的生命在天平中顯得很有重量,很高貴。」然後引領學生雙手高舉過前額,致以合十三拜。       

米玉在第三組,當裹着屍體的塑膠袋解開時,一股福馬林的味道撲鼻而來,她在分離屍體的面部皮膚時,見到嘴角有粒黑痣,嚇得臉色如屍體般沒有一點血色。

瑪努教授走到米玉的身旁,發現她不敢正視屍體,拿着解剖刀的手顫抖得很厲害。「怎麼啦?」教授問。「我,我……」「害怕,是嗎?」「屍體,好像是……」教授再追問。米玉雙手捧着臉,抽抽噎噎地哭了,引起整個課室的小騷動。

回到家裡,米玉看到掛在廳前的爸爸遺像,又哭了。媽媽問她怎麼哭了。她說:「今天上解剖課,我們小組解剖的屍體好像是爸爸。」

媽媽愣了一下說:「孩子,看錯了吧?」

「沒錯,爸爸嘴角有一粒黑痣!」

媽媽咯噔一下,呆坐在沙發上。

米玉跪在媽媽的跟前:「媽媽,爸爸的屍體是不是獻給S醫學院作實驗?」

「孩子,等等!」此時,媽媽心慌意亂,匆忙打開保險櫃,拿出「遺囑」:「我一生研究癌症,撰寫了《癌症實驗學》一書,不幸自己患了晚期的腦癌。死後,願將軀體捐獻給S醫學院做實驗。希冀後人(包括我的兒女)繼續做我未竟的事業。當癌症被征服時,即是我靈魂得到安息之日!」    

媽媽唸着「遺囑」,柔腸百轉,一串淚珠從痛楚的臉頰上,沿着條條皺紋湧流出來。她用雙手緊抱着女兒的肩頭:「別哭,好好學習,實現您爸爸的遺願。」

第二天一早,她請了四位和尚到家裡來唸經,之後在她丈夫的遺像前把「遺囑」燒了。

曾心,學名曾時新,1938年出生於泰國曼谷,祖籍廣東普寧,廈門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又深造廣州中醫學院。出版《大自然的兒子》、《心追那鐘聲》、《給泰華文學把脈》、《涼亭》等十一部著作。現為泰國作家協會理事,《泰華文學》編委,廈門大學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泰國留學中國大學校友總會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