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古 月 : 戀戀檳城——記「世界華文作家暨媒體聚焦采風之旅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7年12月號總第396期

子欄目:「世界華文作家暨媒體聚焦檳城」采風專輯

作者名:古月

季節進入仲夏,懷着欣喜的心情收拾好行囊飛向有東方花園、太平洋綠寶石之稱的檳城。行前朋友聽說我去馬來西亞,都以為那裡一定很熱。沒想到我卻是從攝氏三十七度的台北,來到三十、三十一度的檳城,仿若專程來避暑的呢!

海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此行是應檳州華人大會堂文學組主辦「世界華文作家暨媒體聚焦檳城采風」之旅而來。三天的活動參訪,及會後的四天三夜旅遊,實際就是趟消暑度假的知性之旅。

 檳城,久嚮往之,除了知道她有印度洋綠寶石美譽外,更早是來自夫家金門親友的傳述。早期的金門是貧瘠的蕞爾小島,下南洋「落番」是許多家庭男丁,別過親人、妻、子,離鄉背井,到異域打拚,盼得他日有衣錦還鄉的一天,是他們最大的出路及盼望。成功者有;然有更多人一事無成,又耐不住寂寞的日子再娶了當地女人,終而老死異鄉,以致金門留下許多終生如王寶釧,在寒窯日夜苦苦守候的活寡女子。

 行前還搜索了些有關檳城的事宜,發現她是一個改變中國歷史,一座與中國近代史有密不可切的關連的城市。原來孫中山先生為了革命事業,先後到檳城五次,除了籌募經費,並在此召開「庇能」會議,十一位代表共同決議發動廣州革命。廣州黃花崗之役失敗,卻也成就了同年10月的武昌起義。

因此當我們參觀了閱書報社暨孫中山紀念館。更切身體會到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也感受華僑雖身在海外,心繫祖國的情懷,他們為了響應革命傾家蕩產、拋頭顱灑熱血,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蹟故事。黃花崗七十二烈土中,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佔了近三十位,其中多位烈士來自檳城。中山先生在此親手創辦了檳城閱書報社,並創設第一份華文報《光華日報》, 意為光復中華。

百年歷史如白駒一躍而過,據載檳城原是一塊人煙罕少的荒涼之地,被第一任總督法蘭西斯.萊特船長發現時,華人僅八十多人,在船長的鼓勵下一波波華人相繼離鄉遠渡重洋來開墾拓荒,他們披風戴月篳路藍縷地打拚,只為在清寒貧苦的年代討一份溫飽,沒想到卻為後人留下一片繁華地。今日的華人佔全馬來西亞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點九,也是東南亞海外華僑聚集最多的國家。

此次活動遇見太多的情境令人難忘,我們一群來自多個國家、省份的三、四十人到檳城女中參訪時,遠遠的大門兩旁站滿了笑容盈盈的女學生在列隊迎接,進了校門不久,檳華女子獨立中學(由華僑自給沒有政府補助的學校)的鼓樂隊,在廣場上,二十四位女鼓手,手握鼓錘整齊劃一的隊形,用波動變化多采的舞姿,以鏗鏘有力、或激昂或低迴迭起的鼓聲,英姿挺拔俐落完美的表演,聲聲仿若點落在聞者的心坎上,澎湃燃燒的熱情,令之震撼動容欲淚!

華僑們猶如蒲公英的種子,從遠處飄來聚成一柄擋風雨遮烈陽的大傘,為了讓受覆庇的子孫不致居安忘祖、使中華歷史文化得以傳承,大力興建中文學校。當然馬國政府曾對華文教育採取限制政策,華僑長年來堅持努力,爭取以自籌經費的條件,使華校得以生存。目前約有一千二百九十六所華小,還有沒有政府補助的六十一所獨中。僑界大部分的孩子,他們的母語不是馬來語及英語,而是華語。馬來西亞華社堅守華文母語教育的精神,相較於台灣的民進黨執政後,不懂得飲水思源,卻竭盡心機修改教學課綱,去中國化想要與中國切割的行徑,怎不讓人憂心痛心。

為之,不得不提促成這次世界華文釆風活動的朵拉女士,她自謙是個家庭主婦。她先生是位教育家,兩位千金也都學有所成。她自己不但是位散文、小說家,更是位名畫家。在重商輕文的東南亞舉辦華文文學活動,需要財力、物力及人力作後盾,實在不易,除了檳城華堂文學組的全力配合,朵拉夫婦、姊妹、母女更是全家出動,讓賓至如歸的我們經歷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學釆風,及深具文人色彩的訪遊。

作為馬來西亞的一個聯邦州,檳城擁有複雜而漫長的殖民歷史,經過了商業、旅遊業發展的多重洗禮,匯集了英國、印度、泰甸、馬來和中國的多元文化,如今已經成了馬來西亞最寬容、最國際化以及最讓旅人難以忘懷的地方。檳城的街頭充滿了異國情調的浪漫氛圍。如果你來檳城,一定要坐一趟三輪花車!朵拉、菲爾母女帶我們每人乘坐一輛裝飾得花枝招展的三輪車,穿梭在有着悠久年代的印度、緬甸、泰國、馬來各具母國風情特色的街道,沒有寬距離的街道及冷峻高矗的鋼筋水泥大廈,兩、三層樓房,每條街的轉角處,建有各族群信仰的宗教祠廟,各自響着暮鼓晨鐘聲、讀經禱告聲,和協相容相安,拉緊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像早期社會櫛次鱗比相互的守望,更適合人類人性化生活。

老華僑的豪宅,交融着中西文化的四合院,在在彰顯着往昔華燈初起,衣香鬢影的盛況。難忘走進華人摩肩接踵的愛情巷,古老熙攘的窄街衢,上空懸掛盞盞紅燈籠。銜接的每家店舖,保留着繁體漢字招牌,濃濃的鄉音,流淌着八十年代幽幽甜甜老歌的旋律,有穿越時空隧道的感覺;遙想歲月悠然慢活,曾經門扉深鎖的背後,是否都隱藏着一個故事?紅顏不再,青春已成了凋落的陰影,朝花夕拾,不覺陷於懷舊感傷的思情。

喜歡旅行的我,雖非浪子,卻愛流連在有故事的地方,在忘川裡尋思冥想。檳城予我不是細膩的雕琢,而是在轉身間偶遇的驚喜,就如在一面斑剝的牆上,就着歲月的痕迹留下一幅幅生動的圖像:兩個孩子隔着窗欞伸出手,想要去拿窗外蒸籠裡的糕餅。一面露出紅磚破牆上掛着一個鳥籠,牆邊擺了張真木板櫈,一個穿着紅洋裝的小女孩,好似踮着腳尖站在板櫈上欲取籠裡的小鳥。縱使在一大片經過風霜雨淋浸蝕的灰牆,一幅姊弟共騎的畫,腳踏車上弟弟緊摟着姊姊的腰,快樂得合不攏嘴的畫,彷彿能聽到他開懷的笑聲在風中飄揚。看似平凡低調在巷子旁,卻是亞洲唯一入選全球十五大壁畫榜。這些栩栩如生的畫多來自於立陶宛的一位二十五歲青年藝術家爾納斯(ernest racharevic)的手。他以復古又充滿了生活氣息的筆觸,將隨處可見的題材元素,融入街道環境之中,幽默灰諧地呈現着當地的風俗民情。這些隱藏在市中心的壁畫,加上一群有心的建築師,為了要維護那些歷盡風霜老建築的原貌,最後將它買下來作為文創休閒處。就這些蔚成了一個城市一幅幅令人懷古幽思的人文風景。

hk_c_姐弟.jpg


若能讓時間停擺,關掉手機的聲響,忘了蒼老的歲月,給我一片海,跟着風和雲,輕狂地隨着心情去流浪。去看海吧!那天我們來到檳城北海的一個漁村,受當地的女拿督款待,與美麗的村女歡樂共舞,探訪當地漁民生活和製作土產的過程。午後離開村子走到附近的海灘散步。我雖然生長在有福爾摩沙之稱的台灣島,能親近看海的時候並不多。聽說去海邊心情總是特別雀躍。

靜佇海邊看潮起潮落會有人生的感悟。海跟心情是相連的,今日看海的日子是高興快樂的。海灘上本是寂寞空無一人,且聽!因着我們的到來,沙灘上有了生氣及嘻笑聲。且看!美女們在風中搖曳的裙襬似浪花朵朵。忘齡的女子忘了矜持,在沙灘上盡情地擺出各種 pose 競相入鏡。在和煦的陽光,柔柔的海風中圓一個少女般清純的青春夢。

戀戀檳城;在沒來過檳城之前,不知道檳城的美好,她不愧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走過一回後徹底愛上她繽紛的風情。這座重要的遺世古城,不止有各式具有歷史的老宅,來自英國、中國、印度和馬來的傳統建築,在古味中添新意的鐵線畫及立體壁畫藝術,讓旅人着迷她的多樣風貌,也讓城市充滿了藝文氣息,並灌注老城市一股新活力。

 

品讀一座島的故事

有笑有淚的過往

待你去挖掘

轉身;平凡無奇的瞬間

一步一驚艷

那苔濕的牆隙

煙漬的水榭樓台

都是銀白歲月中

魅惑的光芒

一座島,一方城市,一個人,行走間心隨景動,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多有不同,唯一共同感受的是這樣一次采風活動,將我們天南地北的聚集在這裡,讓我們見到檳城不一樣的風釆,及豐實的人情。她沒有大城市給予的那種壓迫感,而是親切隨和,不知不覺就會融入其間的感覺。一位在旅行社服務的朋友說,檳城很適合像我這樣完全沒有方向感又迷糊的人去轉。這次還去了好些地方,只是已記不清地名。在旅遊指南裡知道還有許多幽密景點來不及看,譬如:愛情巷和美麗的藍屋,那麼就留待下次有緣再相會囉!

 



古月,曾任台灣《葡萄園》詩社編委。現為《創世紀》詩雜誌社顧問。詩作入選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水仙花的心情》和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台灣女詩人三十家》。著有詩集《追隨太陽步伐的人》、《月之祭》、《我愛》、《浮生》(中國文聯出版社。台灣版書名為《探月》、《巡花築夢》,散文集《誘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