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星 雨 : 手中機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7年2月號總第386期

子欄目:「一線通──手機」專輯

作者名:星雨

出了個大烏龍,手機和電腦的充電器都被快遞出去了。中午和下午連上四節研究生的課,課後立即要赴外地出差。上午連續辦了幾件事情。清早六點起牀,做好一家子的早餐。一大早開車出門,避開堵車的高峰,前去上班。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事情,連軸轉,十幾個小時後,腦瓜子已經比麵醬還糊,於是,烏龍就不召自來了。這不是非典型的一天,青椒每天過的日子,都這般勞神……

沒有充電器,一切抓瞎。電腦早已沒有電,手機尚存1%的電。瞬間覺得世界都暗了。怎麼工作?雖然是筆拙,但是,萬一靈感來了,又走了,怎麼辦?怎麼聯繫?雖然是窮人,但是,萬一錯過幾億盾,怎麼辦?怎麼挽回? 

第一時間,趕緊打撈出手機裡的幾個重要號碼。接着,立即行動,各種聯繫,各種求助。先是追,然後是借,最後是買,就為了充電,回魂,復活,繼續「虎虎生機」、搖曳生姿……

當代人竟然是不可一日無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尤其對於文字工作者,若手機和電腦出了故障,所寫文章、項目難以為繼,思路中斷,讓人懊惱。如若前功盡棄,則更是讓人崩潰。手機和電腦,都是缺一不可,都是主機。沒了手機,還有生機嗎?

手機帶我們去旅行,在每日的日常中遨遊、歷練,承載一切,儲存信息、書庫文庫、看書神遊、聽賞音樂、人際交往、刷朋友圈、拍照曬圖、網購打的、銀両往來、搶紅包、看熱點、各種服務……囊括所有。手機微信,更是帶來免費短訊、免費通話、免費視頻,免費共用一切,那麼自由隨性,那麼近在咫尺,彷彿唾手可得。有段子曰:過去,不離不棄的,是夫妻。現在,不離不棄的,是手機。

手機是甚麼?潘國靈的短篇小說〈我城05之版本零一〉,講到大學師生們如何給手機下定義:「國際漫遊器、多功能機器、偷窺器監察器、音樂盒、課室電影院音樂廳的騷擾機器、申冤求救器、定位追蹤器、消滅思念器、消費情報站、廢話謊言生產器、短訊作家生產器、口擘擘狂人日記機器……」答案異彩紛呈,褒貶兼具,極富想像力。一機見時機,時代的機,表面是機械、機翼、電機、樞機、司機,內裡盡是契機、投機、機密、機敏、機警、機巧……如果古人穿越過來,估計會直接暈機。

手機像變形金剛般百變,仍在持續發展中,最初的手提電話是大哥大、大水壺,如今手機愈縮愈小,小到能植入人體,或與網路整合,成為新式電腦手錶、時尚飾品。移動手機移動了人類生活,也移動了文學,對文學內容、形式和承載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

手機的世界其實多是虛擬,但能帶給人夢幻感,給人手握天下的幻覺,坐擁無限可能性的幻覺,商機無限,生機無限……

簡直,我們就要寫《手機頌》了,要像《愛蓮說》一樣傳世了……

但是,慢着,你真覺得手機好嗎?

台灣朱天文《巫言》嘲諷有些女性戀物癖者的作狀:「長髮女生穿高跟露趾鞋,短窄裙。機子改裝後呈果凍色,掛滿一串凱蒂貓、趴趴熊、南方四賤客、小丸子,外加一個女生兮兮的珠織手機袋。熒幕親密紅色緊迫盯人,一天照三餐打,沒營養的情緒,絕對值得用最昂貴青春來換。她逛街殺價的嗲聲,她接到電話的長尾音喂──粉紅戀人之GD90。」整段簡直是陰性火星文天書,寫活了商品美學,絕對女性的「手機人類學」,活化新式悶騷女的喬裝作致,風吹楊柳。

而男性呢,也日漸物化、娘化,「富有女性特質的男生愛用T28型,第一隻鋰電池超薄機,這禁得起他們的自由」。手拿甚麼款式的手機,一不小心,就洩露了持有者的性情和品味。

hk_c_星雨襯圖.jpg


在老一輩女作家朱天文看來,新新人類簡直是非我族類。對於新科技,老一輩與新一輩之間的代溝,數碼世界的原住民與新移民之間的鴻溝,確實如大峽谷一般的深長。

有機的日子,被機綁架。無機的日子,失魂落魄。手中有機,機器與機會,是對立項還是相容項?手機,是賜給人方便,機會更多了,還是丟失的更多了,日理萬機,變成了「日
理一機」,錯失良機?當代人是更休閒了,還是更忙碌了?

手機的廣告鋪天蓋地,手機的花樣反覆多變。手機越來越智能,人卻越來越不智能,不機靈,機能弱化。手機吞噬了使用者的每一吋時間,機動的時間變得不靈動。手機銷蝕了人類視線之間原本的溫情脈脈,感動的神經被麻木。據研究,智能手機的重度用戶,似乎更依賴直覺,而較少進行分析性的思考。手機代替了人類的觀察和思考。手機裡藏匿着危機。

物化時代,大眾一不小心就成了被「物符號體系」裹挾的奴隸,手機「鴉片」侵蝕骨髓。用手機會上癮,會變成一種病,低頭族成為新時代的流行病。

最近微信傳一篇熱門漫畫,題為「手機那麼重要,你還生甚麼孩子?!」孩子們則想,我要是能變成爸爸媽媽的手機就好了。一機在手,管他三七二十一。大人、小孩均未能倖免。中小學生的沉溺手機網路,聽歌、看電影、玩遊戲……更是給家長、學校帶來新的教育難題,帶來新的社會文化問題。手機銀行是給人帶來了方便,但是騙子也更方便了,輕易就將銀両轉走,勞動者的心血瞬間化為烏有。手機網戀,彷彿愛戀眨眼可得,但是來得快去得更快,借此詐騙的也更多了。

一場丟失充電器、手機之類的風波,一場尋機之旅,能讓人發現自己的手機依賴症的輕重程度,讓人省悟到:手機做了自己的主人?還是自己做了手機的主人?趁機想想,能否有些轉機?「機」,是道運化因緣成果的無形法,積木生機,助緣合因,至取正果。知機其神。

工作時間絕對鎖機,使之不在視線範圍內。生活時間盡量遠離手機,才能遠離手機依賴症。有理有節地適度靠近手機,才能親近經典。

據說,歐美的低頭族遠遠少於東方人,他們更喜歡紙質的閱讀,閱讀有思想的高大上書籍。西方一流大學生的流行讀物是《理想國》《利維坦》《君王論》《文明的衝突》,而東方學生流行閱讀輕化的讀物。很多歐美、香港的作家和學者都拒絕使用手機,或使用智能手機。拒絕時間被無謂的吞噬。

關掉手機,拋擲手機,讓世界靜靜,讓內心靜靜。打開心窗,讓風的聲音進來,讓海的波濤進來,讓書的馨香進來,讓天的廣袤進來。

星雨,專業讀書,專心為文。有書三棵,有文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