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周蜜蜜 : 情繫揹帶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8年6月號總第402期

子欄目:散文家園

作者名:周蜜蜜

展覽館的玻璃窗橱中,展示着兩條當地少數民族手工製作的揹帶:其中一條是用色彩繽紛的花布拼合而成,還以各種不同顏色的彩線,刺繡上精美的圖案,鮮艷細緻,賞心悅目。而另一條揹帶,顯得特別巨大,用料是手織的土布,在紥染的深藍底色上,只是簡簡單單地綴着一朵朵樸拙的白色小花。按照一般的常識,揹帶都是成年人用來揹嬰兒的,但是這兩條特別展示的揹帶,除了帶有強烈的少數民族民間藝術特色之外,實際上也有不同的用途,在場的講解員道出了其中的差別:小的一條揹帶,是父母用作揹負小嬰兒的;而大的那一條揹帶,是為家中年紀老邁、不良於行的長者而備,由相對年輕的家庭成員貼身照顧他們,每每出外耕作之時,就是用這種特大的揹帶把老人揹負在身上。
聽罷這一番介紹,展廳內頓時一片寂然,從呱呱墜地,到年老體衰,這兩條揹帶,維繫了人生必不可少的養育之恩和反哺之情,怎不令人動容?我們的歷史上,早已載有先賢對養育之恩和反哺之情的不絕讚美。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禽部》有載:「慈鳥: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可謂慈孝矣。」以鳥及人,頌揚慈孝,以至成為我們的文化經典。想不到在這
禁不住把目光再次投注在那一條藍底白花的特大揹帶上,腦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現一個活生生的鏡頭:一個壯年的苗族農夫,用揹帶揹着衰老的父親,一步一步地登上半山翠綠的梯田,兩父子還不時地低語交談――突然之間,我腦中的鏡頭詭異地轉動了一下,反射出一幅地獄般的畫面:一個衣衫襤褸的日本農夫,沒有用揹帶,只是徒手揹着年紀還不是太老邁的母親,一步一步地走向白骨成堆的山谷――
為甚麼會這樣?真懷疑自己的心臟在這一刻停止了一息間的跳動!接下來才想起那是曾經看過的真正的電影鏡頭,由日本導演今村昌平拍攝的影片《楢山節考》,描寫在日本信州深山中的一個貧窮小村子,由於貧困而沿襲下來了一種拋棄老人的傳統,就是村裡所有活到七十歲的老人,不管是否依舊身體硬朗,只要到這個年紀就要被家人揹到楢山上丟棄,以節省糧食的支出。這雖然是出於在貧困的絕境中汰弱求存的無奈,但對待自家的血親長輩,不同的文化傳統,不同的倫理道德,差距可以由天堂至地獄那麼大,實在是難以測量。
然而,放眼物質充裕的當今之世,在敬老護老的問題上,人心取態之間的差異,也不只是僅僅限於家國和民族了,已經日漸演化成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在中秋月圓,家人團聚的傳統節日之際,曾經傳出令人心痛的一則報道:某鄉村的一個家庭,年紀老邁的父母一早動手,殺雞做菜,準備好過節的豐盛美食,滿心歡喜地等待着六個子女回來吃一頓傳統的團圓飯。豈料左等右等,一直等到深夜,也沒有一個兒女回來,兩老父母被傷透了心。事實上,這樣的情狀,也不斷發生在為數不少的現代家庭之中,慈孝的傳統美德,面臨繼承的危機重重。近年來,甚至連國家也要考慮立法規定子女必須供養和照顧父母了。為長遠計,也有採取更積極措施的,從小對孩子加強讀經典的重慈孝的教育。年前,曾接受邀請,到一所小學參觀,校方自訂課程,專門進行讀經教育,孔孟之道,四書五經,是學生主要的讀本。同時,也會很具體地教導他們如何事奉父母,分擔家務。這所學校的學期考試,除了書面測驗之外,還要考生即場熨衣、打掃,演示自己所掌握的各種家務技能。這樣的教學方法是否正常、合理,尚且還在議論當中,但收到的效果卻是出人意料之外,不少家長大表支持,有的原為公司董事長CEO的,也不惜辭掉高薪厚職,到學校
最近,日本有一部電視劇《過度保護的加穗子》,反映的就是當下的年輕人,自小被父母溺愛過度,嬌生慣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卻完全沒有感恩之情,反哺之心。他們從大學畢業,出來社會生活,還是處處依靠父母的照顧,吃飯、穿衣、上下班接送,樣樣都要父母操心操勞,毫無自立的能力,一旦遇到挫折,就自暴自棄,有的甚至淪為社會渣滓。這樣的後果,觸目驚心,最可怕的是,這已經成為一種現實,積重難返。
慈孝美德,既不能只講空話,也不能倉促速成。傳統文化的滋潤,家庭長幼的情感維繫,正如玻璃櫥窗中展示的揹帶那樣,既是樸實的,又是精美的,在主人們不同的人生階段中盡情恪守,奉獻力量,並且一代接一代的繼往開來,傳承下去。


周蜜蜜: 曾任電視及廣播編輯、報刊編輯、出版社策劃統籌。多次獲市政局兒童文學獎、青年文學獎。1991年獲香港首屆兒童文學雙年獎。著有長篇小說《世紀末雙城記》、《飛越情空》、《我的鐵達尼》,短篇小說集《蜜蜜小說選》,散文集《蜜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