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白舒榮:彥火的山水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9年8月號總第416期

子欄目:潘耀明先生研究特輯

作者名:白舒榮

我同潘耀明先生結識三十多年,遠遠近近從沒有中斷過交往,可稱老友。

作為關愛家人、敦厚質樸、胸懷廣大、待人誠懇友善、知交遍天下的潘耀明,作為散文、隨筆、政論、雜文、遊記等文學精品迭出的作家彥火,作為精於選題策劃、善於市場行銷的編輯家出版家潘耀明,作為有一樁樁的計劃、一個個的設想、甚麼事都想幹、若有三頭六臂、好似千手觀音、永遠向前看、與時間竟跑的潘耀明,他豐富而精彩,深邃而溫暖。
本文僅就同這次研討會總組織者朴教授的商定,以我讀到的《那一程山水》(1)和《人生情》(2),掛一漏萬,管窺蠡測,或也可以說是見微知著,對彥火的旅遊文學作些微探究。


1 組群書寫,立體展現
1957年潘耀明從福建南安貧瘠的小山村移居香港,和母親只能住在僅容一個雙層牀和小衣櫃,沒有一扇窗的窄狹房間。艱苦的生活,成為他努力向上的催化劑,鋼筋水泥鋪天蓋地的香港,令他十分嚮往山青水綠的自然風光。
過番菲律賓的父親,送給兒子一支寶貴的派克水筆,冥冥中寓意彥火筆耕的一生
彥火發表第一篇文章的時間是1960年,當時他是五年級小學生。
作為作家,他出版的三十幾部著作中,第一部即《中國名勝紀遊》(1972);作為編輯出版家,他編輯的第一本雜誌即《風光畫報》(1975年),可見他同旅遊文學結緣甚早。
陸續他又出版了《大地馳筆》《楓樺集》《愛荷華心影》《那一程山水》《人生情》《魚化石的印記》《永恆流動的情感》等等,顯然旅遊文學在他的著作中,佔了不算小的比重。說明他對旅遊文學的喜愛和重視。
早在1990年,皇冠出版社出版《那一程山水》時,彥火就在該書篇末的「代跋」――〈一株魁偉的大樹〉中,預示了旅遊文學的光明前景:「旅遊文學應是大有可為,它將磅礴於文學之林而卓然蔚成一株魁偉的大樹。」(3)
旅遊離不開經濟條件。上世紀,即使在他出版這本書的九十年代末,就中國大陸而言,旅遊事業還談不上發達,大眾對旅遊的認知和實踐能力遠非如今能比。二十一世紀以來,隨着經濟飛速發展人民收入提高,旅遊由小熱到大熱,逐年增強,恰應了他1990年遠見卓識的預見。
彥火因工作需要、受邀訪問、參加國際書展、赴美深造、文化交流、探親訪友,以及度假休閒等,足迹遍及祖國大江南北,跨洋越海,遠行歐美並亞洲多國。他攜情帶心,對所到之處,專注投入,嗣後落筆成文。常常就同一區域的遊歷,書寫成篇篇精短、語言凝練、好看耐讀的遊記,從全方位、多側面、立體地表現和抒發作者對該地域的所見所聞所感,這些群組性的遊記,集結成情趣盎然的多聲部交響樂章。令讀者仿若置身其中,很有現場感。
八十年代初,彥火受邀參如美國詩人安格爾和華文作家聶華苓夫婦主持的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之後受聘為助理研究員。愛荷華的歲月在他人生中有深刻的意義,那裡的生活學習和所接觸到的中外作家,令他受益匪淺,永生難忘。《那一程山水》,第一輯「旅美浮雕――愛荷華心影」即是對那段生活巨細無遺的採擷。文本分別描述了萋萋羋羋的玉米帶,落葉與松鼠,蜿蜒微漾着的愛荷華河,河畔恆久堅持垂釣的老人,聶華苓家無私對外開放的圖書館,以及赴美學習中國現代文學的台灣女留學生等等。這些單篇組合的意象,遼闊、恬靜、溫馨、優雅,可感可觸的愛荷華美好形象由之完美屹立。
十年後,他同全家人訪愛荷華,深情寫下〈十年後的愛荷華〉(4),以「夜雨下的愛荷華」「精美的足音橋」「詩祭」「神秘的號手」「山翠拂人來」「野鴨的歌」「最憶門前蔬」「別有天地」等八組小文,留下他再訪愛荷華的欣喜和足迹,表達了他對愛荷華深長的情誼。
「旅美浮雕――愛荷華心影」裡尚有「芝加哥的迷失」群組和單篇〈尼加拉瓜瀑布紀遊〉。「芝加哥的迷失」群含〈行李不翼而飛〉〈向遠方求救〉〈夜闖唐人街〉〈異國的鄉情〉等七篇,真實再現了這座曾經誕生五一國際勞動節和三八國際婦女節,有着光榮歷史的名城,如今的許多變化,作者有惋惜有理解。
《那一程山水》第二輯「扶桑鱗痕」,由「靈的抒描」和「速寫東京人」兩組文字構成。每組內仍含多篇單章。
「靈的抒描」裡,包含〈望海的女孩〉〈更添情誼的藤澤〉〈小鎮的真趣〉〈那夜.風呂〉〈厚厚的苔意〉〈寄情山水花木〉〈冷艷的富士與乙女〉和〈土地的戀情〉等為題,側重描述了日本的山川花木,以及作者對日本民風民俗的生活體驗與感懷。
「速寫東京人」亦由〈迫車與風化案〉〈摸黑上下班〉〈恪守信用〉等十篇組成。分別記述了東京人的生活、工作、性格、教育,及待人處世的行事作風等。文本夾敘夾議,理性分析評述,探討利弊得失。使讀者對這個鄰國多了些比較深入、感性的認識,有利於兩國人民相互理解和心靈溝通。
作者的父親係菲律賓華人,頻繁往返探親,使他有機會深入到菲律賓的城市和鄉村,並親身遭遇過暴雨災害的磨難,接觸到「過番」華人老移民、菲律賓當地人、華人和菲律賓結婚所生的「出世仔」等等不同種族不同階層的人物,尤其是生活在偏遠地區的普通百姓,由此催生他的第三輯「島國風情」。
這一輯單列的小標題有十七個,如〈茉莉花的友誼〉〈充滿色彩的國度〉〈醉人的綠流〉〈金燦燦香噴噴的三月〉〈風雨編織的故事〉〈溫馨的人情〉〈風雨中的邂逅〉〈一道友誼之橋〉〈一盞椰油燈〉等。文本以深情的文筆,為菲律賓的花草樹木,人文歷史等分列專章,頌讚了這個由七千多島嶼組成的熱帶國家,色香味濃郁甜蜜華美、為民族獨立而鬥爭的英雄大地,及溫馨醇厚貧賤不移志的善良人民。
《那一程山水》的四個組曲,各有千秋,曲曲精彩。但比較而言,第四輯「湖山走筆」更見匠心。容後再敘。


2 與美共鳴 由愛生情
屠格涅夫曾說,要是你對美沒有共鳴,隨時隨地遇見美卻不愛它,那麼,就是在你的藝術裡,美自然也不會來了。

彥火十分讚賞《湖濱散記》作者梭羅,他說「我覺得梭羅對大自然的探源溯始,與中國著名作家、旅行家酈道元作《水經註》,徐霞客寫遊記,深入窮探山水,揭開大自然的奧秘,並以此真正作為學問去研究,前後兩者所抱旨趣是相一致的。」(5)
「深入窮探山水,揭開大自然的奧秘,並以此真正作為學問去研究」,這也是彥火致力於遊記文學的遵循和實踐。
寫景狀物,是遊記不可少的因素和作者必備的功力,也是讀者欣賞遊記的一個重要着眼點。讀者可能忘了某人的整篇遊記寫了些甚麼,其中有些形象靈動的錦言妙句卻能朗朗上口,廣泛流傳。如,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白居易的「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錢塘湖春行〉)、賀知章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詠柳〉)、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蘇軾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及朱熹的「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春日〉)等等。
彥火愛美,對美有敏銳的感受力。他曾帶着小女兒,在小公園長滿青苔的石壁上,蹲下身,用路邊撿到的瓦片,「把一塊塊青苔刮下來,然後用報紙盛起」,回家後「便小心翼翼把那一塊塊青苔鋪到盆栽上,使盆栽煥出盎然綠意和生機。」(6)
也曾為「簕杜鵑」尋尋覓覓。「自從在菲律賓的宿務山畔看到那一片艷艷的熱情,就一相情願地欽戀於它。」為此,他一再尋覓。一位老翁說他那裡有簕杜鵑,作者應約而去,沒見到老翁的人,他不甘心,「跑到成陳安村沿着陡陡峭峭的斜坡上去穿插在兩旁木屋當中」,還是沒有找到老翁。在遍尋不獲時,不料一位讀者看到他發表在報上〈簕杜鵑〉的小文,熱情給他寫信,表示願意提供。彥火便「搭了渡輪,再乘的士,傾盆大雨劈頭劈臉而來」(7),他「沒有遲疑,也沒有趑趄」隆而重之的去,又原路渡輪、的士,隆而重之把「簕杜鵑」搬回家。
僅為對「簕杜鵑」的心中一點所「戀」,作者竟然風雨無阻,舟車勞頓的跋涉。用現代時髦的話說「也是醉了」。
作者在愛荷華晨練跑步時,猶不忘「駐足拈掇掛滿露珠的小樹,或跨進柔翠的如碧絲的草地,甚至跑到鄰水的河邊看水中魚躍的一道銀鱗鱗的閃光和圓圓的水渦的聚與散」。在藤澤奔赴參觀聶耳紀念碑的路上,仍能發現一個穿着紅色風褸、湖色小裙的日本女孩,「背立在海灘,眺望着腳下向她湧來到波浪,和那追逐着波浪的沙鷗」。(8)
彥火愛美,更長於發現美、提升美。他曾在晨運時,看到一位掃垃圾的老人,給斜坡上無人管的白蘭和一株鐵樹澆水。這兩棵花樹,原來十分幼弱,在老人澆水精心呵護下,它們花開葉綠枝肥了,卻不見老人再露面。
一般人大概不會對一個掃垃圾的老人感興趣,也不會留意路旁的野生幼弱花草,更難做到對花木和老人的持久關注。
因為作者有顆愛花木、愛美好事物的善良心,才能有心靈感應,發現美,哪怕它看似那麼微不足道。
文本由衷讚佩這位老者的心靈美,他愛花的真誠純粹和無私:「把它們拉扯大,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愛花」。「花開花落,是無情的。這無情物在有情人的精心培育下,卻衍出深濃的情義」。(9)
聞名於世的加拿大尼加拉瓜大瀑布,在作者筆下成了《三國演義》裡幾乎眾人皆知的猛張飛:「尼加拉瓜瀑布轟隆、轟隆、轟隆,聲大如三國裡幾百個張飛,不約而同地呼喝叱咤而來,身在十里之外的我,也不禁為之一懍。」(10)
頌讚描繪尼加拉瓜大瀑布的美文多着,彥火創造性地運用中國傳統元素,將讀者心目中勇而莽、怒目圓睜、大吼一聲驚天動地、令人顫抖、所向披靡的張飛為喻,何況還是幾百個張飛,他們一同排空騰躍呼喝叱咤。想想看,這是甚麼場面。這個新奇的比喻令尼加拉瓜瀑布超凡威猛氣勢和不可一世的張狂,無比鮮活起來。令人一懍之餘,又不免發噱。
作者描繪的富士山,很像時而拒人千里,時而笑靨如花可人的驕矜貴婦:「富士山經常覆蓋着大霧,但我們幾次與她邂逅,她都是掀起蓋頭,笑臉迎人。晴日下的富士很美,但這種美,也是冷艷的,這不僅僅是富士的山峰經年積雪,而是她的整軀圓錐形體遠看的色調也是冷的白與藍,有一種逼人的艷光。」(11)
與富士山的冷艷相對,島國菲律賓則光芒四射,濃艷熱烈:「她是屬於夏日的,艷艷的赤道陽光,常年照耀,十分絢麗;菲律賓的花卉,品類之多,即使是老練的花王,也難以一一數清;南國的花市是夠熱鬧的了,而菲律賓的花市,就佈滿浮泛在太平洋的七千多個島嶼上。」(12)
作者對足迹從繁華的大都市到窮鄉僻壤,遍及太平洋的七千個大小島嶼的椰樹,讚美是致敬式的:

椰樹是值得讚美的,它艱苦卓絕如苦行僧,因它的行腳遍及「千島之國」的崇山深壑,因它似熱情健美如菲律賓女郎,所以又是天然的歌手和舞蹈家。
歌,是風起澎湃的椰濤,曼吟如鼓樂。
舞,是修長如少女柔髮的椰葉,臨風伴着她纖纖的腰肢而搖曳生姿。
風是鼓擊手,風起,盪起一片綠色的舞姿;風過,奏起一闋雄渾崇美的交響樂。
舞蹈家鄧肯,曾經向它學習過許多優美的舞蹈語言。(13)

「苦行僧」「歌者」「舞者」一組意象,正是菲律賓孤高卓絕,風姿綽約的堅強美好象徵。
泰山和廬山,這兩座名山,好似已被天下文人墨客寫盡了。
岱宗何崔嵬,群山無與比」(元.賈魯〈登泰山〉)東嶽泰山歷來名聲響亮,自秦皇始,至宋真宗止,共有六位皇帝十次登臨封禪。秦始皇封禪泰山,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的封建國家;漢武帝封禪泰山,雄才大略,掃除邊患;唐玄宗封禪泰山,開元盛世,國力昌盛。雖然明朝朱元璋取消了封禪,但泰山的神聖光環依然深入人心。
〈我們自泰山來〉是作者登臨泰山的紀行,文本基本以遊泰山的時序步履,作線性描述。從泰山底起足,逐步攀升,看日出,下山返回。僅有的一天一夜遊歷的時間,對宏厚氣壯山河的泰山只能「如趕科場,很多景物不能細賞,很多細節不能深味」(14)。作者步履十分匆促,卻深受其博大精神感召,讀懂了泰山的莊穆、凝重、堅定、曠達,及恆靜幽遠,盛讚其錚錚風骨,鄙睨濁世,襟懷恢宏,能啟迪旅者崇敬意念的高尚。
雖然拖着疼痛痠麻的步伐,作者卻「沒有後悔,因為其中包含着自豪和信心,還有着那與雲霞媲美,水月爭靈的精神。」這些文字,正是結尾一句「我們說,我們自泰山回來!」(15)的最好註腳,也是這篇遊記的壓腳石,有沉甸甸的分量。
廬山同泰山一樣,古往今來,不少詩人騷客和旅者,皆為之傾心傾情。讚美她的篇章,說漢牛充棟或許誇張,稱比比皆是則名副其實。
諸如已然膾炙人口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寺〉)張九齡、孟浩然、宋之問、謝靈運及陸游等著名詩人對廬山都有吟詠。
著名華人作家王鼎鈞先生認為:透過「意象」來表現感情,這是文學的獨門功夫。
彥火的廬山組曲,突顯了他書寫遊記創造性的巧思妙構。文本細膩深情地營造了組組生動的意象,表達自己對廬山的無盡讚美和癡戀。
有別於泰山遊記的時序的線性紀實,對於廬山行,作者精心謀劃,將渾然天成的廬山打碎分拆,化整為零,肢解成雨、霧、山、路、樹、花、茶、松、竹、石、園、湖、昏、牯、麓等等板塊,將其逐一加以深入細膩地描繪和認真透徹地研究。
文本將這些已被注入作者情感和性靈的一個個板塊組裝合攏的廬山,既是原貌,又非原貌。作者筆下的廬山,是加持了他本人主觀精氣神的廬山。
廬山的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似春雨,缺少那份纏綿,卻很像秋雨,有一份瀟瀟的灑脫。
廬山的霧,「來得無蹤,去得無影」,「更帶有一份詭異,一份飄忽」,「有時你覺得是由山澗升起,有時是四海排空而來。有時如嫋嫋的輕煙,有時如縷縷的情絲,有時如萬頃波濤捲來,有時輕盈如羽衣,有時沉凝如灰鉛。
文本建構的雨和霧,意象朦朧,象徵了廬山雨和霧的神秘莫測,風情萬種,適意而隨性。
稱廬山的林木「多姿多采,可觀可賞」。「廬山的石,不特可觀賞,還伴生珍美食品,真是妙不可言」。談到廬山的水,又一言以蔽之:「廬山多雨,溪瀑如葉脈,縱橫交錯,密佈全山」……畫面於迷濛中見清晰,動感十足。
比較而言,作者對廬山的山更情有獨鍾:「哪一份不經意的縹緲」,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她都是半藏半露的,隱隱約約的」猶抱琵琶半遮面,有時「她彷彿沉浮於幽奧的山谷,頂峰被雪霧隱沒了,僅剩山麓依稀可辨,宛如曾被倚天寶劍裁去了一截。」又或「頂峰和山麓都秘藏,只露出山腰那麼一角,如飄自天邊,顯得那麼輕鬆。」在作者看來,「廬山的迷人處,不是高聳的山峰。中國高山大嶽多的是,但是論嫵媚動人,廬山該是名列前茅了。
愛廬山,迷廬山,彥火的浪漫情懷於此盡展:「我天天都在多露的早晨哼着歌兒,涉溪越澗,跑到住所的後山,去採摘黃菊以及不知名的野花,然後捧着滿懷白、黃、紅的花朵返回房間,插在一個在南昌購買的花瓶裡。『野芳發而幽香』真是滿室芬芳呀!」這位文壇領袖式的人物,這裡很像天真爛漫少女。
彥火的泰山粗獷豪邁,廬山婉約朦朧。他被泰山鎮住了,被廬山迷住了。泰山和廬山征服了作者,作者用自己的愛心和妙筆征服了泰山和廬山!(16)
忘記哪位評者曾說過這麼一段話:「彥火是那麼欣喜而深情地去體會大自然的細緻變化的韻律與喘息,並捕捉和珍惜着自然在和生命的融會,情感的交織處,喚起的那份感動和情思。就在一種徹底地融入,交匯裡,我們同樣感受到了彥火生命的美麗。
誠如明代性靈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敘小修詩〉,探討弟弟小修的詩,稱其遍覽天下後「膽量愈廓,識見愈朗」,所作「大都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彥火的遊記亦如是。


3 寄情山水,抒我胸懷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是彥火所組織,2009年9月5日至7日於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第二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會議主題。

這題目看似有點玄,卻點明了遊記文學的實質。
山水本無情,它們默默守着自己的本分,無言地做着自己。是人類,尤其是遊記作家,借它們抒發自己的情思感悟,富麗給它們多姿多采生動鮮活超越本我的生命。所以遊記書寫的是既是山,又不再是山,既是水,又不再是水。山水,亦即大自然的草木生靈,皆為作者思想情感的代言移情者。
劉勰《文心雕龍》有「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觸景生情,感悟人生。看到小松鼠在樹穴岩石建巢,得天獨厚,享受着天籟的禽音,彥火會「不禁艷羨小屋的主人,結廬在此,也可頤養天年矣!」表達了作者對「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源明式中國傳統文人對超然世外、恬淡生活的嚮往。也是作者長期生活在鋼筋水泥車水馬龍鬧市中,對淳樸自然天籟的一種渴慕。
在愛荷華晨練長跑時,作者不期然想起香港詩人何達的〈長跑者之歌〉,因之感懷:「人生是一條漫長的跑道,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起點,呱呱墜地形同一聲起步的槍聲,不管烏龜還是兔,或徐或疾,你都得邁開步子,只是有的人跑跑停停,有些人沒有歇止。我欽佩長跑者的精神。」(17)他所敬佩的,正是自己在實踐着的。彥火永遠在長跑路上。對他而言,已然過去的,都是新啟程的序曲。
參觀罷日本藤澤的聶耳紀念碑,作者想到「一切對人類有貢獻的人,都是超越國界的。正如他的榮譽,人們的崇敬和悼念之情,都是無限的!」(18)
有時,在對一些社會現象體驗考察研究後,作者也會直接發表一番品評議論。比如談到東京人的「恪守信用」,他說:「東京人恪守信用,所以特別守時,不守時可以構成不守信用,不守信用可以構成不遵守諾言,不遵守諾言則構成蔑視對方,其結果是交惡或絕交。所以寧得罪小人,千萬不要失信於東京人。」(19)這段繞口令式的話,透徹地概括了東京人的行事邏輯。
曾在疾雨滂沱中,他跑去二戰美軍登陸的地方看太平洋風波:「疾勁的海風,捲起洪波萬里的巨濤。而在風濤中卻屹立着叢叢的椰樹,如一個個歷經滄桑的戰士,在述說一個故事:日本人走了,美國人來了。」這段描述,曲折隱晦,意在言外,不動聲色,譴責了外強的侵略,表達出對災難深重的菲律賓的無限同情。
彥火是著名編輯家出版家,職業的需要和便利,加之個人求知的勤奮,他好學不倦,博覽古今中外群書,所以其為文多旁徵博引,與古今中外先哲溝通對話,也成為他遊記文本書寫常態及重要特色。
他的旅遊文學,馳筆大地,歌吟山川,觀察敏銳細膩,文筆溫婉唯美,結構縝密靈巧,旁徵博引,睿智哲思,從自然山水、民情民俗民風和人性中,發現美,發掘美,提升美,感悟人生,創造了一個美麗溫馨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有情絢麗世界。
引述香港巴桐先生的一段話:「我們在讀彥火的遊記篇什時,恍見余秋雨的身影在書頁中晃動,兩人所採用的表現手法,何其相似乃爾,他們都集納知識之萃,熔鑄尺素錦箋,放飛思想之鳶,遨遊聯想天地。『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線通萬里。』這類遊記宛如邀請讀者品嚐豐盛的筵席。」(20)
古人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為一種理想追求。這兩者能使人開闊眼界,擴充知識,增長才幹。
隨着經濟發展,地球村的出行便捷,旅遊在當今,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一種普遍性的度假方式。手機隨着主人,主人跟着腳步,璀璨世界,汪洋大海,大城小鎮,曠野深山,名勝古蹟,中西景物,四時風情,奇花異卉,頹垣殘壁……都在手機拍拍拍和微信發發發,投影你我他。不再像古人認識視野距離之外,要靠前人和旅者的筆墨積纍。

如今遊記似乎成了多餘,照片或影像直觀便捷。但從照片和影像中看到景物,多是缺少溫度的表象。感受自然,領略自然,深入細膩地抒情達意,表達自我認知,將自己對美的發現探究,傳播給世人,還需依靠文字。


結語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這句話可以同彥火緊密對接。對旅遊文學,他不但用創作實踐表現了自己的喜愛和重視,更前瞻性地做了許多推動工作,從而創造性地建立起自己獨家擁有、全方位的旅遊文學馳騁天地。他的遠見、膽識、魄力、人脈、號召力,都令人敬佩。

2005年他發起舉辦世界華文旅遊文學有獎徵文,同年10月成立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之後並分別於2006年、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和澳門舉辦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的主題分別為「情思滿江山天地入沉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行走的愉悅」「文化生態之旅」「文學山水」和「絲路之旅」,對旅遊文學不斷進行深層次的研究探討。
為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成立十週年,在台灣宜蘭舉辦「文學山水(旅居文化)講座兼第五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籌備會議」。2017年5月在馬來西亞檳城舉辦「一帶一路.旅居文化國際論壇兼第六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籌備會議」。
在舉辦旅遊文學學術研討,為旅遊文學作理論建設同時,彥火也不忘為遊記們找個安身立命之處,於2012年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旗下網站「字遊」網啟動。2017年更得深圳金鑾房地產公司支持,在深圳建立了旅遊文學會館。2019年2月24日會館揭幕同時舉行聯會全體理事會,並委任了常務理事。
得道多助,彥火所有這些活動,每次邀請到世界華文文化界的許多名人參與,並有香港文教各界、及數十家世界華文媒體和社團出面支持。凡此種種,有十分詳細的資料介紹,此不贅述。
堅信,彥火的旅遊文學事業,將會蓬勃發展。他的名字和事業,必將載入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史的史冊。

 
 2019年2月28日於藍旗營
                                                                                                                                                                                   
【註】:
(1) 1990年10月台灣皇冠出版社出版
(2) 1993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3) 《那一程山水》1990年台灣皇冠出版社出版,頁230
(4) 《人生情》1993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版,頁190~199
(5) 《那一程山水 一株魁偉的大樹(代跋)》1990年皇冠出 版社10月版,頁228
(6) 《苔綠》(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3年版,《人生情》,頁 110
(7) 《人生情 簕杜鵑》1993年中國文聯出版社,頁118~ 120
(8) 《那一程山水 望海的女孩》台灣皇冠出版社1990年10月 版,頁50
(9) 《人生情 栽花的人》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3年版,頁 122~123
(10)《那一程山水 尼加拉瓜瀑布紀遊》1990年台灣皇冠出版 社10月版,頁44~45
(11)《那一程山水 冷艷的富士山與乙女》1990年台灣皇冠出 版社10月版,頁72
(12)《那一程山水 充滿色彩的國度》1990年台灣皇冠出版社 10月版,頁110
(13)《那一程山水 醉人的綠流》1990年台灣皇冠出版社10月 版,頁114
(14)《那一程山水 我們自泰山來》1990年台灣皇冠出版社10 月版,頁173
(15) 同(14)
(16)關於廬山雨霧山等的描繪見《那一程山水 廬山組曲》 1990年台灣皇冠出版社10月版,頁176~184
(17)《那一程山水 我擁有一個水晶體》1990年台灣皇冠出版 社,頁22
(18)《那一程山水 小鎮的真趣》1990年台灣皇冠出版社,頁 59
(19)《那一程山水 恪守信用》1990年台灣皇冠出版社,頁86
(20)〈簡約蘊藉 凝練古雅――淺談彥火散文藝術〉見《香港 文學》2003年9月。

白舒榮: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編審。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香港《文綜》文學季刊副總編輯、世界華文文學聯盟副秘書長等。曾任中國文聯世界華文文學雜誌社社長兼執行主編、中國作家協會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聯絡委員會委員等。出版《白薇評傳》《熱情的大麗花》《自我完成 自我挑戰——施叔青評傳》《華英繽紛——白舒榮選集》等,合著《中國現代女作家》《尋美的旅人》等數百萬字。主編《世界華文文學精品庫》等多套海外華文作家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