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鄭建青:俳文詩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8年11月號總第407期

子欄目:散文詩

作者名:鄭建青

北卡堡山廊橋
廊橋可阻大雪封路,可撫家畜過橋的恐懼,可為行人擋太陽實是誤解。當然,廊橋還是可為人遮風擋雨的。正解是橋廊可護木質橋面不受雨雪驕陽的侵蝕而輕易腐壞。無廊橋的壽命不過二十年,廊橋卻可達百年。
走上建於1895年的堡山廊橋,桁架上的一行字令我駐足:Forever in love with you。是兩年前名字縮寫為PCN寫給LC的。把「永遠愛你」的誓言寫在百年廊橋上,也許預示一段地老天荒的愛情吧。
我和妻子走過橋去,前面疑無路,周遭一片寂靜衰殘,偶爾有鴉噪劃過荒空。我們折返橋上,迎着年末的夕陽走向車子。該趕路了。

本命年
一對老夫妻
畫了兩隻狗慶祝

候鳥
記憶中最後一次在武漢見到飛燕還是在上世紀十年代初。那在低空飛掠捕食在樓道精心營窩的象一直清新如初春的葉芽。今次回國探親,在父居住的四層樓我又見到燕子築的泥窩。它黏在大上方的樓梯角,名副其實的城市窩居。我佇立門彷彿在等待暌違幾十年的老友。倏爾,一道燕影來。還未等我逮到一張快照,牠已鑽進窩裡不再面。些許惆悵,我鑽進父母家去。

燕歸來

似曾相識
舊夢裡

知青歲月

廢棄的知青點如靜穆的殘碑等待瞻仰。順着簷廊,輕輕走到曾住過的西頭第三間。一縷返照從破窗射入,小屋淒涼空無。裡面曾擺着兩張粗製的木牀,鋪着厚厚的稻草,還有兩個木櫈一張條桌和一盞煤油燈。漏雨時,我們把臉盆放在蚊帳上接雨,可雨滴四濺,一點一點浸濕了蚊帳和棉被。暑夜難眠時,我們在昏燈旁一根接一根抽着一毛五一包的大公雞。我們插秧摘棉除草犁地挖渠翻土割稻收麥。一天勞作下來,就只剩下呆坐在簷廊上伴隨夕陽西下明月東升繁星滿天蛙鳴四起,然後再各回各屋酣睡到公雞打鳴。我們喜歡哼流行一時的「再見了武漢」的知青歌;我們每天盼郵遞員的腳踏車鈴聲;我們怕吃糙得難以下嚥的早稻米飯;我們更怕嚼令舌頭發麻的頓頓鹽水蘿蔔;我們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返城。記得怕被永遠紥根了,我辭了鄉村小學教師的輕鬆工作,寧願與夥伴們一起過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渾渾噩噩地過着也就免了思想的痛苦折磨。


記憶
一串鏽迹斑斑的
鎖鏈

雪至

週五晨六時半被鬧鐘叫醒,遂起牀去廚房熬燕麥粥。剛扭開電爐,手機叮來信息。因雪,學校今天停課。撩開窗簾,幾片淡淡的雪片兒像零落的凋花。有一天休真好,遂關爐,鑽入被窩睡個回籠覺。記得四十年前下放江漢平原時,一早起來去簷廊漱口,一開門即被眼前一尺厚的落雪驚呆了。放眼望去,天地間白茫茫一片,而村舍如同低矮的雪丘。我高興地沿着簷廊逐一敲門叫醒夥伴們起來看雪。那場雪把我們圈在知青點足足有一個來月。至今想起來還覺得舒坦。不過,透骨的寒風時不時從泥牆縫裡鑽進被窩裡取暖,弄得人一覺醒來渾身冰涼如同一具殭屍。

風簌簌
寒屋木牀
吱呀搖

鄭建青,武漢人。當過知青和大學教師。1991年赴美國求學。現為大學英文教授及《美國族裔文學》學刊和《流域之聲》文學雜誌主編。曾創辦《詩南方》詩刊並任主編七年。著有英文詩集《心上的風景》、《上山下鄉》和數本俳句集,編著有《美國非裔俳句:文化視野》、《索尼婭.桑切斯俳句的詩魂》等。獲得過兩次美國密西西比州藝術委員會頒發的文學藝術獎,兩次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基金及其它詩獎。其中文詩、散文、譯作和文學評論散見於海外、港台及大陸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