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羅貴祥:途上的陶然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9年4月號總第412期

子欄目:「悼念陶然先生」專號

作者名:羅貴祥

陶然先生去得突然,我接近不知如何反 應的狀態。也許,哀傷亦未嘗不需要時間準備 的。生死有時,只是我們太習慣可預期的時 序,忽略了偶發機率,從未間斷的潛在運行。 大約十個月前,岳母也是突然離去的。就在我 們的家庭旅行途中,她泡着泡着温泉,不知不 覺地,暈倒在池底。這樣便走了。倏地無聲。我 們當時完全手足無措,心底的懸岩篷篷價響。      
 雖然認識了許多年,但與陶然先生並不 算很稔熟。對他的個人生活,近乎一無所知。 在我心目中,他是和善的謙謙君子,有氣度胸 襟的文學總編,樂意包容不同風格與想法的作 品,甚至主動邀約我這類文學圈邊緣人,為他 主編的雜誌撰稿及參與他主持的文學活動。如 果不是他的拳拳盛意,不介意拋下身段的追 稿,我想我許多作品都不會有機會寫出來。想 來也十分慚愧。               
數數已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我們曾經 一起去法國參加文學活動。研討會不在巴黎舉 行,而在里昂。不是大型的華文文學會議,只 是純粹關於香港文學創作的小規模討論。從香 港前往的作家也不多,除了陶然先生和我,還 有另外兩位。都是法國學者、翻譯家安妮. 居里安(Annie Curien)和法國作家Francis Mizio邀請的。他們曾來香港,為籌辦一個翻 譯香港文學作品的計劃,就認識了。為了讓法 國讀者更直接更全面的理解香港文學吧,居里 安請我們去做「親善大使」,順道也為她法譯 的香港文學選集做點宣傳。               
就這樣,我和陶然先生住在同一旅館、一 同吃喝,亦一起出席當時的朗誦或文學討論活 動。都是一群人的,大家有時頗為吵鬧,上飯 館時甚至比試用生硬的法語點菜。或許都是率 性的作家吧,又或者文學活動的形式較隨意, 不用交甚麽論文,只是與觀眾的答問。我們不 過選讀幾段自己的作品,讓法國觀眾聽一下華 語的音聲節奏,其餘工作便勞煩翻譯了。大家 都比較輕鬆。陶然先生一路都少言寡語,不急 不忙,卻總是笑瞇瞇的。我想他也是喜歡那個 旅程、那次經驗的。其實我們並沒有甚麽機會 私下交談。活動排得滿滿的,有時甚至要分組 去不同的場合見不同的人。                
只是有一個清早,我在旅館附近的餐廳遇 上他。我吃着牛角包,一桌子的碎屑,有丁點 狼狽。陶然先生問我很喜歡吃牛角酥了?他可 能見到我昨天也在吃同一款包點吧?我不置可 否,聳聳肩,好像向他說過:這裡的麵包似乎 全都是牛角酥呵。我看見他在喝咖啡,便隨口 問:你喜歡這裡的咖啡啊?我已完全想不起他 怎樣回答,不過假若有再造的記憶的話,他應 該說了:這裡賣的都是咖啡呵。               
陶然先生就是這樣隨和。來之安之。去, 我想也亦然。後來知道,他是回國內讀書的印 尼僑生,卻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後來才知道, 他留港是巧合,離京取道此處,卻回不了印尼。 人生若過客,我信,陶然先生是隨喜隨緣的。

羅貴祥 現為香港浸會大學創意及專業寫作課程主任。文學創作有小說集《有時沒口哨:故事共生集》、詩集《記憶暫時收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