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楊際嵐:言猶在耳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9年4月號總第412期

子欄目:「悼念陶然先生」專號

作者名:楊際嵐

這些天,憶及與陶然先生相識三十餘載,檢拾過往之種種,無意間,回想起一樁小事。那是2013年暑間,香港作聯組團訪問閩西。受福建省作家協會之託,一路同行。後來,《台港文學選刊》還為此次「客家文化之旅」闢了專輯。返程,於廈門停留,舉行「閩港作家座談會」,兩地作家切磋交流,舊雨新知,氣氛異常熱絡,發言極為踴躍,一直持續到正午。幾位香港文友都強調要重視香港文學。陶然發言更直接,認為內地介紹香港文學,好似一陣風,九七回歸熱乎一時,後來就冷了。他還直截了當地提出,《台港文學選刊》對於推介香港文學的欠缺。

從會議室出來,有位文友笑說:「批評你們了。」我也笑笑,沒作聲。其實,我明白,陶然先生並不是為自己抱屈。平心而論,《台港文學選刊》介紹陶然作品,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微型小說,散文隨筆、散文詩等等,數量頗為可觀。1984年創刊號,即選載了陶然中篇小說《天平》。2018年第5期(10月),香港作聯創會三十週年作品專輯,刊發其散文〈地下鐵:在莫斯科〉。前後跨度三十多載,從未間斷。他的提醒,並不在於個人,而是着眼於整體層面。
陶然先生以及其他香港文友提及的這種缺失,多種原因所致。我在座談會上也作了一些說明。一方面,囿於辦刊經費拮据,掌握資料不足,稿源有限,新作尤其缺乏;另一方面,確實不夠重視,未能着力廣闢稿件管道。言者直陳己見,不啻重錘敲擊,聞者當引以為戒。事後,我即轉告了刊社同仁。在此後的選稿、用稿中,重視各個區域、各種類型的作品,八面來風,博採眾長。這些年,陶然先生主持的《香港文學》,成了《台港文學選刊》採用作品較多的幾家台灣、香港期刊之一。
回過頭來看,這件事雖小,印象卻很深。閩西之旅,數日朝夕相處,一路歡聲笑語,大家都很開心。臨末,意見卻這麼直截了當。乍看似乎臉面上掛不住,細想,如此開誠佈公,「當面鑼當面鼓」,真是難能可貴!此後,一次活動間隙,遇見陶然先生,只聽他淡淡說了一句,某某批評你們刊物了。他說的這位文友,彼此都很熟悉。我沒多問,究竟批評甚麼。以往這位文友,對改進辦刊也曾提過一些建議,時過數年,由於多種原因,仍有不少環節未盡如人意。他們的批評,坦誠相見,頗多禪益。何謂「直言不諱」,何謂「鞭策」,於此,可見一端。
去冬,在武夷學院舉行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陶然先生於開幕式上,再次呼籲要重視香港文學的介紹與研究,並強調應客觀、理性評價香港作家及作品。言猶在耳,他卻飄然遠行。唁電、唁函紛至遝來。沒曾想,人們竟以這種方式,表達對香港文壇辛勤耕耘者的重視!


楊際嵐 福建平潭人。曾任《福建文學》編輯。1984年6月參與創辦《台港文學選刊》,歷任執行編輯、專職副主編、主編;2011年4月起任編委會主任、顧問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任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世界華文文學聯盟副秘書長,福建省台灣香港澳門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