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徐詩穎:陶然老師,您一路走好!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9年4月號總第412期

子欄目:「悼念陶然先生」專號

作者名:徐詩穎

2019年3月9日的廣州,大雨滂沱,整整下了一天,倍感不暢,只能默默祈求雨神趕緊結束這場播撒狂歡,讓我們恢復平靜的心情入夜。不過雨神沒有聽到我的祈盼,夜裡的雨水彷彿來得更大了些,讓坐在書桌前寫作的我心情變得更為鬱結,無處釋放。於是,我停下筆,打算刷一會兒微信,放鬆一下心情。沒想到,一打開,就看到某個常關注的同仁群裡有人發了三個祈禱的手勢圖案,而且聊天記錄顯示已經有十多條,一種不好的預兆瞬間襲擊我的大腦!每次看到這個圖案,我的心都會升起一股凝重感。無論是用於拜託、祈禱抑或致謝之意,都需要我們用心珍視。這次,也不例外。
當我點擊提示有十五條信息的按鍵時,顯示該聊天發起人是劉登翰老師,上面一字一句清晰寫着:「陶然兄今午因肺感染辭世。謹告!」看到這一句話,我第一反應與趙稀方老師後來的疑惑是一致的:「怎麼可能?」我昨晚在瀏覽「香港文學網」微信公眾號時還仔細閱讀了王良和作品讀書會海報,裡面提到讀書會在9號16:00到17:30舉行,對談嘉賓是王良和與陶然兩位老師,後來也只是邀請唐睿老師作為特別嘉賓出席,其他人員並無變動。疑慮重重之際,沒多久劉登翰老師補充了一條噩耗發自秦嶺雪老師的確證信息後,我只能毫無選擇地相信,無言以對。
陶然老師,您一路走好!徐詩穎言以對。這一晚,我的心情難以平復。肺感染,是奪命兇手。想起兩年前我的母親查出患肺癌晚期,最後也是因肺感染而迅速走向生命終結,令人欷歔!雖然陶然老師已年屆古稀,但在我看來他依舊是一位充滿生機活力並願意為文學付諸一生努力的作家、編輯和出版人。據統計,他一生著有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短篇小說集、微型小說集、散文集和散文詩集等各類專著四十餘本;近四十年來深度參與香港文學的建設與發展,參與創辦《香港文學》並曾任總編輯十八年,展現了香港文學乃至世界華文文學研究的新顏。這種數十年如一日獻身文學事業的精神,讓人欽佩!
我與陶然老師結緣時間不長,思緒不由自主回到2016年的春季。那是我與陶然老師結緣的開始。博士導師劉俊教授在2015年年底派給我一個小任務,就是為華南師範大學凌逾教授的新書《跨媒介香港》撰寫書評。書評寫完後,時間已走到了2016年3月,劉教授打算將我的書評推薦給《香港文學》,於是讓我把書評發到陶然老師的郵箱。後來,書評得到陶然老師的認可,順利見刊。書評的發表,意味着我的香港文學研究第一次得到香港學界的認可,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堅定我繼續研究香港文學的信心。猶記得讀博第一天,劉教授建議我專注並潛心於香港文學研究,當時的我信心不足,因為此前基本沒有關注香港文學,可謂是「零起步」。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過,書評的發表給了我希望,也讓我認識了現在的博士後導師凌逾教授。一切來得如此自然,感念陶然老師所給予的熱心支持!
第一次見陶然老師,是2016年8月底在南京大學文學院舉辦的「華文文學與中華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一次與陶然老師交談,是在歡迎晚宴結束坐大巴回住處的路上。當時我有一個疑惑發出來,並請教陶然老師,只聽到他說話娓娓道來,輕聲細語,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時我作為會務工作者,協助會議開展要處理的事情非常多,說話不免養成大聲腔,心情也難免煩躁。可當聽到他發出緩慢語速且音調不高的聲音時,我的心情逐漸平靜下來,一種平和柔軟的力量慢慢升騰並融進這黑夜的星空。
讀博這三年,我沒有停下書寫「香港」的步伐。從論文、書評、影評以及散文隨筆等,共計二十多篇。每當我把寫好的文章投給陶然老師時,他都很快給予回覆,並且給這些文章見刊的機會。雖然這三年我發在《香港文學》的文章不算多,但每次拿到刊物,我都會倍感振奮,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激勵我繼續投身香港文學研究,不輕易放棄。為了感念陶然老師提攜後輩之恩,讀博期間我撰寫了兩篇與《香港文學》有關的學術論文,分別發表在《揚子江評論》和《民族文學研究》兩本CSSCI刊物上,希望借此機會在內地宣傳並推廣該刊物。每發一篇,我都會第一時間與陶然老師分享喜悅之情,他也會發來感恩的回覆。即使不能馬上查看全文,他也會告訴我原因,讓作為後輩的我有一種備受重視的踏實感。
其實,作為一名學界新人,最渴望的正是莫過於得到學界前輩的提攜和認可。我與陶然老師交流不算頻繁,但從遠方也能感受到他散發出來的人格魅力。記得在微信上說得最多的話就是感謝他對後進的不吝鼓勵和支持。世事變幻莫測,現在回想起來,要說的話一定要及時說,要感謝的心切勿忘記奉上。現在我能做到無悔於心的,就是在陶然老師在世時,常與他分享我的香港文學研究成果,常向他表達我的謝意。我想借此告訴他,內地的香港文學研究後繼有人,他為香港文學乃至世界華文文學發展所付出的努力不會白費。
感念陶然老師,感念他所主編的《香港文學》雜誌。毫無疑問,我能在短短三年時間完成一系列與香港文學有關的學術論文以及博士學位論文,均離不開《香港文學》的滋養。關於這一點,我向陶然老師致以最真誠的謝意和最崇高的敬意。記得在寫完博士學位論文後,我發送了一份初稿給他,請他提出寶貴的審閱意見。他在百忙中抽出珍貴的時間審讀,提出了一些細節看法供我參考,尤其針對他自己作品的部分。他希望我能同時探討他的兩部長篇小說《與你同行》和《一樣的天空》,並表示這與博論裡分析的中篇小說《天外歌聲哼出的淚滴》都是他自己偏愛的。後來當得知我手上沒有他的長篇小說集時,他回覆我說會寄一些書給我,供我參考。在臨畢業離校之際,我收到來自他從香港寄來南京大學的幾本書,如獲至寶,受益良多。現在回想,或許這就是最好的告別方式吧!
寫到這裡,忍不住打開手機,想再瞻仰一下陶然老師的微信頭像,發現頭像不再是他的個人照,朋友圈的內容也隨他本人一起消失在人間,變成橫亙在人世和天堂之間一條不可逾越的長河。回到聊天內容,展現在眼前的最後一條記錄永遠定格在2019年1月2日,那是我向陶然老師發來新年祝福,而陶然老師回送我新年祝福和一個小視頻。想起以後再也不能與他分享我的香港文學研究成果也不會得到他任何回覆時,就不禁潸然淚下。更為痛心的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在香港從事文學及其研究事業的老前輩一個個地離我們遠去。他們本身就是活的歷史,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後輩用一生來品讀和感悟。現在,在眼睜睜地看着他們一個個離去而無能為力時,我也會不斷反問自己:人生本短暫,我們到底能做些甚麼,才能為文學發展奉獻微薄之力?我想,陶然老師用身體力行的方式給我們詮釋了答案。
陶然老師,您一路走好,我們永遠懷念您!作為後輩,我們會繼續努力,像您一樣為世界華文文學的發展添磚加瓦,不辜負您的期盼。我相信,明天必定更美好!

 
   2019年3月10日初稿                                                                                                                                                                                                                                                                                                                                                                                                                       
         2019年3月15日定稿                                                                                                                                                                                                                                                                                                                                                                                                                                  


hk_c_徐詩穎插圖=2018年5月25日鹽城論壇合影(前排右一為陶然) 拷贝.jpg

2018年5月25日世界華文文學高峰論壇暨第三屆世界華文文學大會籌備會代表合影(前排右一為陶然)



徐詩穎 廣東廣州人,南京大學文學博士,華南師範大學副研究員、博士後,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