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袁紹珊:佛蒙特書簡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9年2月號總第410期

子欄目:詩歌

作者名:袁紹珊

1
記憶在半夜隨着房子變形移動,我向眾人虛構我的故鄉和創傷。
邊界如樹枝脆弱,像某些日子不曾發生,或被未來取消一樣。

那些取暖的甲蟲,在塞滿書本的密室裡過冬;
不知道我正掌握着牠們的存亡,小小的幸福。

像冰、雪、雨、河水,在這裡同時出現,恰似自由
的一百種方式,被行動轉化與包容。
不斷把新詞鑄造。詩人唯一的憂慮是被庸俗逮捕。

我們想方設法,讓陌生的城巿把我們當陌生人看待。
讓林子充滿任性的槍聲,野熊在薄冰上忘形地做愛,
恰似一部鏟雪車,努力開拓感官的疆野。

我們該如何把語言的暗示,準確交到他人手裡?
一些詞語,像瑜伽動作把我翻轉,拉開我的衣服。
調校夢的頻道。連大雪會不會也是「中國製造」?

像被清洗的聖誕樹一樣孤寂。
我需要初雪、腳印,分辨野獸與人類的痕迹,
分辨詩與非詩,饅頭與甜食。

詩從來不是社會教化的卓越媒介,詩不是美的
緩刑聲請。詩是陋室,詩是光明與幽冥。
詩是一些人的晚安、一盤雜碎與宮保雞丁。
詩是鯊魚,瀕危,總是嗅到血腥。

2
水獺不畏寒冷,在半結冰的河中捕魚。
在充滿恐懼與落寞的我的城巿,找不到半隻活着的鵪鶉和鴨子。

地氈、羊毛與楓葉糖漿,我們像喜劇演員熱衷於滑倒。
或像偏執狂踉踉蹌蹌,走在雪的身上,增加它的傷口和窟窿;
我獨一無二的雪人麗莎,保持微笑,靜靜被曠野的積雪同化。
我在一樹漿果下,與所有生物保持通話。

我穿着去世多年的母親的黑色羽絨,
如同隨時自燃的燈籠,一座活動的鋼筋混凝土。
失去知覺的手指,讀着書房抽屜裡別人留給我,一句里爾克的詩:「真正的歌唱是一口不同的呼吸。」
詩人總想留給世人任何他用不着的金石良言。
像公共衛生間裡最後一格廁紙。

我用中國帶來的茶葉,交換充滿反式脂肪的即沖肉桂味巧克力及一種叫Hot Toddy的邪惡飲料,
看着窗外的戀人們,炫耀地滑雪和打獵,室內的柴火劇烈嚎叫,彷彿走調的卡拉OK在樑上繚繞。
我和印第安女詩人滴血為盟;
我和墨西哥男子深吻;
我和韓裔荷里活女編劇討論湖人隊的每況愈下;
我遛狗、喝酒的夥伴是個台灣紙雕藝術家;
我和我的新加坡譯者出席朗誦之夜;
我想風花雪月像那個日本錄像工作者;
我和猶太女同性戀詩人結伴去附近的高中健身房舉啞鈴;
我和一群爵士樂手打橋牌,他們對亞洲人的數學天賦表示震驚;
我無法理解他們的隨心所欲、早上沐浴和過多的middle name。

相比雪的滂沱,大家都想在塵世留下小巧的靈感,
我只能在門框寫上,我的中文名字及有口難言的葡語拼音。

想起來美國之前,看過一部撲朔迷離的兇殺片,
一個被大雪深埋的美國小鎮,一個壞人,
引誘一個好人幹壞事,甚至不是為了錢。
佛蒙特的大雪也充滿誘惑的粒子,對所有人作出鼓勵與規勸,
我也開始明白所謂詩人的責任,是同時催生秩序與混亂。


袁紹珊 生長於澳門。北京大學中文系及藝術系雙學士、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及亞太研究雙碩士。曾獲「美國亨利.魯斯基金會華語詩歌
獎」、「首屆人民文學之星詩歌大獎」、「時報文學獎詩歌首獎」、「淬劍詩歌獎」、「澳門文學獎」、「海子詩歌獎提名獎」等獎
項。2014年任美國佛蒙特創作中心駐村詩人,曾應邀出席紐約、葡萄牙、馬來西亞、台灣、香港等多個國際詩歌節,並擔任澳門首部本
土原創室內歌劇《香山夢梅》作詞人。作品散見於兩岸四地,曾為台港澳多家報刊媒體撰寫專欄。詩集包括「流動三部曲」:《太平盛
世的形上流亡》、《Wonderland》和《愛的進化史》,此外尚有《流民之歌》、《苦蓮子》及中英雙語詩集《這裡》、《裸體野餐》,
以及雜文集《喧鬧的島嶼:台港澳三地文化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