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周鐵株:大美珠江源

主欄目:《香港文學》2023年10月號總第466期

子欄目:粵港澳文學專輯——散文

作者名:周鐵株

沃水千里,源出馬雄。為了一條大江的源頭,我再次涉足彩雲之南。

在被譽為「雞鳴三省」「入滇鎖鑰」的滇東曲靖市,從城區北行約六十公里,珠江源就在霑益區(原霑益縣)炎方鄉境內。馬雄山植被茂鬱,天然林散發出綠色生命的氣息,但相對於中國第一大河長江、第二大河黃河,第三大河的珠江確實有點自豪不起來。

就海拔而言,長江源頭唐古拉山各拉丹東雪山海拔六千五百一十三米,黃河源頭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四千八百米,珠江源頭馬雄山僅二千四百四十四米,欠缺雄視天下的氣勢。尤其是,長江黃河的初始流出是遠古冰川下的泉水,以不可遏制的力量衝破冰土的禁錮,向着遙遠的大海跋涉而去,而馬雄山頂竟是無水之源,僅有一座直徑兩米多號稱天下第一的人造羅盤,東麓山腰冠名「珠江源」的溶洞也不見有水流湧出,着實令人找不到源頭的感覺。

那麼,源在何處?看不到第一滴水,這真的是珠江源頭嗎?屬於烏蒙山脈的馬雄山並不高峻,無險可探,徒步登上山頂如履丘陵,是遊人唯一可以輕鬆到達的江河發源地。據說綠樹蔭蔽的山谷汩汩流淌出幾條間歇性小溪,涓涓細流匯入一個未經探明的溶洞,在「珠江源」洞口湧出,再形成不遠處的「江源第一瀑」。遺憾得很,洞口不見滴水,瀑布自然乾涸。

然而,珠江就從這裡出發,在我國大江大河中發源於洞穴的僅此一例,而滴水分三江的神奇就在腳下,發育出南盤江、北盤江和長江水系的牛欄江(匯入金沙江),亦即「翠峰一滴三江水,珠流萬里入南洋」。

珠江網狀水系包括西江、北江、東江,西江是珠江的主幹流,其上游南盤江與北盤江匯合後稱紅水河,紅水河與柳江匯合稱黔江,黔江與鬱江相匯稱潯江,匯桂江在梧州以下始稱西江,西江穿過羚羊峽溝通北江流經珠江三角洲入南海。珠江流域水量居全國河流第二位,其中西江約佔珠江水系徑流量八成,僅紅水河的水量就相當於黃河的兩倍。

珠江水系在南中國是如此重要,奇怪的是,在中國眾多典籍中卻很少有關珠江源頭的具體記載,即使有涉及也指向模糊,這自然引起明末遊聖徐霞客的關注,他曾於1637年前後兩次探尋到霑益縣,卻總與咫尺之遙的珠江源頭擦身而過,留下了終生不可彌補的缺憾。珠江源,也就成了延續千百年的懸念。直至1985年,珠江水利委員會組織專家勘測考證後確認:珠江正源,位於馬雄山東麓山洞的出水口!

途經山村野廓進入珠江源景區,跨過鐵索吊橋,抬頭便見到一處不起眼的小山包,山前一堵草木點綴的石壁,石壁正面有一拱形溶洞,狀似公路上的隧洞,這就是出水洞,洞的上方鐫刻「珠江源」三個紅色大字。待近觀之,雙層水洞高約數米,洞口已被堵死,當地人說洞內幽深,結構繁複,為安全計暫不允許遊人入內。這也罷了,出水洞並無傾情一洩,不知是誰發出一聲深長的嘆息:「雲貴高原,已連續五年乾旱少雨……」我無言,默默觀看洞口兩側分別刻有珠江流域四省區時任領導人的題詞,雲南省長題「源遠流長」,貴州省長題「同源共濟」,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題「西水源源」,廣東省長題「飲水思源」,還有一篇《珠江源碑記》,丹書刻石,才情並茂的碑文簡潔描述出珠江源頭的狀況:「……溪流泉湧,若暗若明;匯涓蟄流,山洞成河;水流汩汩,終年不斷。是乃珠江正源。」

離開洞口,我沿湖濱參觀珠源第一瀑、石牆茅頂的霞客草堂等景點。穿過一片樹林,出現一道廊亭式臨湖棧道,坐下,靠在長椅上望去,發現葫蘆狀的湖泊一碧如黛,湖岸柳條織夢,修篁藏靈蘊秀,更有不知名的小鳥傳聲嘹嚦,天地闃寂中,我深以為閬苑仙葩的境界不過如此。我驚訝那方湖泊美得令人怦然心動,清氳雅靜得使我忘卻了剛才的不快。湖在源頭之地,無疑,是出水口珍珠般涓滴積聚而成,流出之地便是源泉之地了,那是神聖的流出啊!

珠江源景區山抱水依,分佈着山、水、洞、樹、花五大景觀,其美麗具有不可複製性。景區內前山後嶺林草豐美,一萬多畝的杜鵑林中,除了常見的灌木杜鵑,還有當地人稱之為馬櫻花的喬木杜鵑,花開季節,或紅,或粉,或黃,或白,或紫,或多色同株,一簇簇,一樹樹,一片片,所有色差交替更迭,呈現出一種模糊的虛幻神采,從山腳爭奇鬥艷直至山頂方罷休,彷彿為珠江源頭戴上神聖的桂冠。同時紥根在紅壤和山石之間的,還有當地特有的伏地松、不結果的白梨樹,如此絢麗多彩的景狀,長江和黃河的源頭都不可能擁有。不可思議的是,不管是現今的青海、西藏、雲南和貴州的大部分地區,都曾經處於古地中海的茫茫海域中,只因後來的大陸漂移、板塊碰撞,還有海底擴張所引發於二億年前的印支造山運動,古地中海大幅向西退去,從此隆起了崑崙山、橫斷山脈等山系,雲貴高原也因此形成,而且一年四季都流溢着綠色。

珠江源與山同體,與天恆久,在靜好如詩的湖畔,我陶醉於珠江源奇特的地理景觀,在幽湖碧潭掬了一口,一股清流沁入肺腑,頓覺心舒氣爽,有一種嬰兒抱乳的滿足感。我是喝珠江水長大的,此刻更真切體味到珠江水是慈母的乳汁,母親河是我們生命之源,神聖之源,我們要深懷感恩!

珠江對於雲貴和兩廣來說就是生命體的血脈,而與廣東有更多的親緣性,因為珠江下游造就了三角洲,得一方水土之祐,珠三角崛起龐大而發達的城市群,在亞洲乃至世界都佔一席之地。正是珠江才令土地如此豐厚,如此涵容廣大,珠江豐美的乳汁潤澤滋養了這城市群,哺育了芸芸眾生。本來呢,下蛋的母雞不挨刀,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過度闢荒墾拓,過度城市化,更有日趨嚴重的水資源污染,在舉世滔滔皆言利的躁動中,這與人類自掘墳墓幾無差別。俗語說,「人性不善,草木凋零」,這絕非是少鹽沒醋的話,雲貴高原不少地方已出現石漠化,近期連續五年的嚴重旱象也向我們敲響了警鐘,然而,誰能感受得到曠野的疼痛?

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一帶統稱三江源區,曾經是物種多樣性最豐富也是最獨特的地區之一,時至今日,除了自然因素,由於人類寧要財富不要家園,過度放牧造成草場沙化,無計劃大量開採礦產造成土地退化,還有肆意毀林和偷獵,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不可避免,三江源區已傷痕纍纍,荒漠化面積目前達到二百五十多萬公頃,成了一幅讓人心碎的圖景。且看「黃河第一縣」瑪多,「瑪多」,藏語是大河源頭之意,因為缺水和荒漠化,縣城已經搬遷過三次,往後,還能搬到哪兒呢?其實,大自然與人類普遍存在着互動關係,江河的生滅流轉關乎着民族的興衰。

請認真傾聽大自然的忠告吧!人給水出路,水給人活路,水既「死」,何物焉能不死!

前車之履,後車之鑒。在珠江源區,讓我們俯首伏惟,由衷敬畏,寧為它而歌,莫為它而泣!


周鐵株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佛山市順德區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佛山市作家協會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入編《中國散文家大辭典》。在近百種報刊發表作品逾百萬字,結集出版多部,作品入選多種權威選本。在各種文學評獎活動中獲獎百餘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