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朝顏:妝古史

主欄目:《香港文學》2023年9月號總第465期

子欄目:散文

作者名:朝顏

沒有人能準確地說出一個緣由,只知道在大明嘉靖年間,田頭村人便開始了妝古史的民俗活動,至今已有近五百年歷史了。

幾百年間,妝古史的形式不斷被豐富,意義不斷被闡釋,一茬一茬的人樂此不疲地演繹着從前的故事和人物,釋放着年節帶來的歡快和熱情。唯一不變的,是祈福的心願,是對祖先和神靈的忠實崇拜。

妝古史的線路,相當於一個由無數條曲線串連而成的大圓。從城隍廟出發,穿過墟鎮街巷,穿過村莊的角角落落,最後又逶迤地回到城隍廟。贛南客家人,是如此看重這一個圓。人們期冀着人事的圓滿,親人的團聚,生活的和美,穀物的飽滿,內心的安寧。一切,便都在這充滿儀式感的民俗活動中了。

寧都是一個純客家縣,客家民俗保存得完整而豐富。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各種活動異彩紛呈,祠堂廟宇香火繚繞,男女老少奔走相告。客家人的心中是裝着神靈的,神靈的模樣,也許脫胎於某一位重要的先祖,也許由歷史上某一位英雄人物擔當。總之,心中有敬畏,言行舉止間便有了諸多禁忌。這時節,一切都指向光明美好、吉祥如意,不吉利的話是不能說的,不合宜的事是不能做的。人們盡皆放下心中的愁怨或芥蒂,以血濃於水的親情簇擁在一起,共同將一場盛大的宗族活動推向高潮。

這是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順應着人潮湧動的方向,我和許多人一樣,匆匆趕到田頭墟鎮的中心,翹首等待着妝古史活動的啟幕。初春的寒氣仍在贛南大地上徘徊,風不時掀動着生意人攤位上方的塑膠雨棚,而擁擠的人群、響亮的爆竹、燃燒的紙錢卻足以混合成一股與之相抗衡的宏大熱浪。

耳畔是集市的叫賣聲,行乞者的歌聲,人們扯着嗓子的喊叫聲,由遠而近的鑼鼓聲……如同一片聲囂的海洋,將我裹入其中。似乎誰都在興奮地說着甚麼,又誰都無法聽清別人在說甚麼。人人踮起了腳尖,伸長了脖子,試圖看得更真切一些。然而想從周邊擠進中央卻是萬難之事,妝古史的行伍早被別人圍了個水洩不通。這喧鬧的市聲,這熱烈的場景,不由得催動起心中按捺不住的激動。距離兒時去墟鎮鬧元宵,我大約已經幾十年沒有親身經歷過這樣的場景了。

事實上,從外縣趕來的人不只是我,其他村鎮縣市的來人亦不在少數。可謂方圓百里,都有聞訊而動者。這其中,以攝影師居多。有的肩扛碩大的攝像機,有的脖子上掛個單反,還有的乾脆放飛了無人機。我也舉起了手機,拍下諸多圖片和視頻。電子產品的普及,讓影像成為這個時代最為大眾化的記錄與分享形式。然而上升到藝術的表達,則真正優秀的操持者仍在少數。

上午九點半,九子炮一路轟響,禳神的隊伍終於朝我們佇足的這條街逶迤而來。那真是一條紅得耀眼的蜿蜒長龍啊,所有的人和物都以紅色裝扮為主,其間夾雜着一小撮明艷艷的黃,間或還有少許玫紅、深綠作為裝飾,盡皆鮮麗而飽滿,彷彿攢足了勁頭,要將積蓄了一年的熱烈全都在此時迸發出來。

舉着五方旗的人走過來了,舉着綵燈的人也走過來了。那燈,着實是樣式豐富。有上書「迴避」「肅靜」等字樣的牌燈,有十二生肖燈,有且行且舞的蚌殼燈,有模擬皇家氣派的寶傘燈,當然最熱鬧的要數龍燈。龍燈沿街一路舞動,爆竹聲便隨之一路炸響。緊接着陣仗齊整的傳統腰鼓隊和西洋鼓樂隊輪番上陣,有節奏地敲打或吹奏出懾人心魄的鼓樂。幾位妝扮成唐僧、悟空、沙僧西天取經的古史人物踩着高蹺行走在燈隊中間。他們甩着寬大的戲服袖子,作出憨態可掬或古靈精怪的樣子,逗引得仰頭圍觀的人頻頻莞爾。

熱鬧的場景和氛圍鋪墊得足了,人們的胃口也吊足了,第一台古史才姍姍出場。這第一台古史叫做「天官賜福」,是百年不變的重頭戲。天官,就是神話傳說中的玉皇大帝。在人們美好的祈願中,天官降臨,寓意着一方土地風調雨順、人才輩出、平安吉祥,往俗了一點說,就是保祐大家升官發財。是故,無論其他古史怎麼變,這一台是萬萬缺不得的。

我看見一位裝扮成天官的俊秀男童,着一身華美富麗的黃袍,戴一頂流蘇晃動的皇冠,端坐在轎台中央。那轎台被彩綢、紙花裝飾得花團錦簇,極盡繁複,左右還簇擁着四位保護的大人,頗有幾分古代帝王出巡的架勢。沒有人見過真正的天官,人們對天官的形貌想像多半來自歷朝歷代的皇帝。我見這男童生得天庭飽滿、眉目開闊、圓臉大耳,確有富貴之相,不由嘖嘖稱奇。旁邊一位當地人告訴我,選古史人物可不簡單,須在當地七至十歲的孩童中精挑細選,不僅相貌要好,還要學習成績好。可以想見,誰家孩子被選中,定不啻為一份至高的榮耀。

緊接着又來了幾台古史。有貴妃相狀,有文武狀元,有三請梨花,有四姐下凡……來自歷史或神話傳說中的橋段,被幾個粉妝玉琢的童男童女演繹着。事實上,他們用不着表演甚麼,只需要穿上精美的戲服,只需要乖巧地坐在轎台上,只需要用一雙天真無邪的大眼睛瞧着這熙熙攘攘的人群,就足够讓人喜愛了。

每一個孩子,都有着一張圓圓的臉。孩子面前的小桌上,都用圓盤子盛裝着圓圓的蘋果和桔子。一切都被寄予着圓融之意,承載着人們健康平安、萬事如意、蒸蒸日上等吉祥的願望。一個花枝招展的女孩探出轎子喊奶奶,一個額上點了紅痣的女孩則被轎子外的大人要求笑一個。原來他們的親屬一直都是隨行左右,領受並炫耀着這份榮光的。他們實在是太可愛了,無數的相機鏡頭都對着他們。人們甚至無心探究他們扮演的那些個人物究竟屬於怎樣的傳說,人們只是篤信他們會帶來好運。

我在想,此刻,那些孩子就是他們心中的神,一路灑下甜美,帶來吉兆的神。與其說是人們簇擁着古史在遊走,不如說是神靈以童男麗女的形態在遊走。

不多時,幾百個參與演出者,成千上萬個觀衆,如潮水一般,在田頭鎮的大街小巷流動着,匯成了洶湧的人海。為了更好地觀看,我登上了鎮政府的三樓陽台,看着烏泱泱的腦袋從南到北,自西向東,如同一條黑線密密地攢動着,最後環成一個嚴絲合縫的圓。我欲定格下那一張張充滿動感的畫面,卻發現手不够用了,眼睛也不够用了。

據說,從前的妝古史比這還要熱鬧,還要盛大。活動辦得體面不體面,衡量的是宗族的實力,頭手的組織能力,更寄託着親房子嗣一年的希冀,於是,越隆重則越顯虔誠,甚至各村莊還暗暗較着一股攀比的勁。

有時候,妝古史還與歷史大事件連在一起。

譬如1946年,正是抗日戰爭勝利後的第一個新春,田頭人民是將妝古史辦得隆重而霸氣的。其時有一台船古史叫「打漁殺家」,由頭手黃作坤的女兒扮演女主角肖桂英。黃作坤為了把這台古史裝飾得人人喜愛,把田頭街所有的金銀首飾都借來了。那台古史真個是珠光寶氣啊,用金戒指、金耳環編紥成的繡球花掛在船篷門口,用銀手鐲、銀鏈條編紥成的窗花掛在船篷兩邊,再配上金銀紙花彩綢,一台旱船就這麽被裝點得華美異常。為了保護這台船古史,黃作坤還特地請原國民黨豫章中將司令黃鎮中派來了四位持槍的衛士。元宵節當晚,載着金銀的船古史上街遊行,船內的古史人物又請了戲班演員,扮演唱做俱全,繪聲繪色。令觀者無不陶醉其中,如飲瓊漿玉液。

這樣的父親,以及這樣真金白銀的妝古史活動,在田頭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便是古史裡的戲,如今也沒有真演的了。

的確,沒有人能蹚回過去的河流。妝古史發展到今天,一直在不斷演變中。過去,每一台古史都有四個漢子抬轎,並配上一堂西皮鑼鼓。如今我觀察了一下,所有的轎子底下都裝有滑輪,省下不少力氣,也省下了人手,只需前後各一人推拉即可。從吹奏的現代樂曲亦可知,這肯定不是幾百年前的老祖宗譜寫的。總之如今是甚麼喜慶就來甚麼,怎樣熱鬧就怎樣來。我看見一台轎子裡,還供上了表現寧都打肉丸民俗的雕塑人物,可謂多種文化的大雜糅。這其間,有歷史與現代的結合,有佛教與道教的交融,有衣食住行的日常呈現。人們只要依着理想中的模式將活動延續下去,年的意味便在其中了。

多麽好啊,年復一年,即便俗世渾濁了人們的心靈,他們還可以在特定的日子裡,追逐着無處不在的神靈,重新獲得啓示,還原信仰,將生活畫成一個飽滿的圓。


朝顏 中國作協會員,江西作協散文專委會副主任,魯迅文學院高研班畢業。作品見《人民文學》《青年文學》《天涯》《作品》《新華文摘》等刊,入選《21世紀散文年選》等選本,有作品譯介國外。獲中國作協駿馬獎、《民族文學》年度獎、丁玲文學獎、三毛散文獎等獎項。出版散文集《天空下的麥菜嶺》《陪審員手記》《贛地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