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郭凝:父親的最後道別

主欄目:《香港文學》2022年11月號總第455期

子欄目:法華作協作品專輯

作者名:郭凝

父親屬狗,1922年元宵節出生,至2022年冥壽一百歲。父親晚年特別喜歡水仙花,冬天養在書房,生日那天挪到客廳茶几。花株清香高雅,鮮活靈秀,學生們來訪,總要和父親一起欣賞。父親生命最後階段也停不下工作,在病牀上批改研究生論文直到最後一刻。2008年八寶山追悼會,領導為父親蓋棺定論:郭曉航,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武漢大學等十幾所高校兼職教授,中國保險教育事業創始人之一,中國農業保險第一人。

 

1      傳統家庭教育

父親四歲開始接受外祖父的教育,每天手握鷄蛋,懸肘練書法,還要學畫畫,唸論語,背詩詞。學習倦了,外祖父講幾個故事,增添興趣。完成功課後,牽着外祖父的手,去京城的廣和樓或吉祥戲院看京劇。那個時代傳統家庭的兒童就是這樣學習的,一邊玩耍一邊遵守家規。於是,父親會唱三十齣京劇,還能演話劇。學書法呢,從描紅模開始,先學柳體的遒勁,又練趙體的娟秀,再習顏體的嚴整,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父親的外祖父謝壽山曾任晚清吏部都給事,官至四品。每逢朝廷開科取士,謝壽山負責中央會試考場,平時在國子監管理進京趕考舉子們的學習進修。父親回憶說,外祖父原籍紹興,祖上三代考入京城為官,都是清廷一品二品紅頂大員。父親童年時期,每年春節前夕,家裡大廳高懸祖先畫像,男士頂戴花翎,女士鳳冠霞帔,家族全體成員在畫像下行禮如儀,祭拜祖先。清帝遜位,謝壽山退休賦閒,以誦讀經史和教育晚輩自娛,輪流到子女家居住,三兒六女,每家兩年。謝壽山品德高尚,學識淵博,言傳身教,對後代孩童進行「一對一」個性化教育,完成了孫輩們的童年啓蒙。這些家事,1980年代改革開放以後父親才告訴我,之前「批判封資修」那幾十年是不能說的。

 

2      民族精神洗禮

父親常常說起他十三歲參加「一二. 九」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12月北平大中學生數千人開始舉行示威遊行。父親參與其中,他會書法,潑墨揮毫,寫標語,喊口號。軍警用水槍、棍棒劈頭蓋臉向學生打來,幾百人被打傷。父親和幾個同學跑進騎河樓一帶小胡同的院落,屋裡產婦正在坐月子,產婦的婆婆把父親他們藏在牀下和櫃子裡。警察衝進院來,探頭看到只有一個產婦,悻悻而去,父親他們幸運躲過一劫。震驚中外的「一二. 九」學生愛國運動歷時一個月,前後舉行大型遊行活動十餘次。父親晚年回憶起來仍然興奮,少年時期便和大學生一起參加抗日運動,接受民族精神的洗禮,家國情懷盡在外祖父謝壽山的教育之中。

1937年父親十五歲,棄學從軍,抗日救國,被抗戰名將呂正操看中提拔為通訊班長。年底在石家莊完成任務後,父親隨同團部後勤辦事處前往西北。沿途艱難,在一次行軍中,父親他們乘坐的火車被敵機追蹤轟炸,最後三節運載傷員的車廂被炮火擊中,濃煙裹捲人體器官亂飛,情景十分慘烈。將士們憤怒,決心抗戰到底,趕走日本侵略者。

渡過黃河來到西北,父親在西安加入東北抗日救亡總會(簡稱「東總」),擔任東總寶鷄分會虢鎮支會總幹事,組織呂正操部隊家屬及虢鎮民衆從事生產,支援抗日前線,人人掌握救治傷員的包紥技術。各界民衆被廣泛動員起來,全民抗戰,不分老幼。

父親嚮往革命聖地延安,1938年3月跑到西安七賢莊八路軍辦事處報名,虛報三歲達到要求。與父親同去報名的還有他的郁英表姐,同樣是童年時期接受外祖父謝壽山的啓蒙教育。郁英表姐的母親是謝壽山的大女兒,父親的母親是謝壽山的二女兒,其他長輩同輩也都投入抗戰。父親和郁英表姐在七賢莊八路軍辦事處編隊訓練,整裝待發一個星期。但在出發去延安的前一晚,領導們意外得知父親年僅十六歲,又是家中獨子。父親的大哥郭旭東畢業於協和醫學院,出色的外科醫生,不幸於抗戰前夕去世,大姐與妹妹也在抗戰前夕去世。領導們研究後,說服父親暫留西安,父親依依不捨送別郁英表姐以及同一批去延安的青年。到了延安不久,由於郁英表姐國學功底深,寫作繪畫出色,擔任朱德總司令的機要秘書。

 

3      西北工合抗戰

送別郁英表姐,父親加入國際友人路易.艾黎發起的中國工業合作協會西北辦事處(簡稱「西北工合」),擔任寶鷄事務所指導員。中國工合是抗日戰爭時期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合作經濟救亡運動,1938年新西蘭人路易.艾黎、美國人埃德加.斯諾、宋慶齡、胡愈之和盧廣綿等中外知名人士發起中國工業合作運動,資金主要來自海外支持抗戰的捐贈,孔祥熙也給了一筆財政撥款。他們組織流落大後方的技術工人和逃難民衆,建成小型工業生產合作社的聯合體,按照個人專長組成不同行業,生產民用品與軍需品,銷往後方或供給前線。由盧廣綿創建的第一個工業合作社在陝西省寶鷄誕生,製造工業物資,兩年期間在西北發展了五百個合作社,全國三千個,為供應戰時軍需民用、長期抗戰作出重大貢獻。路易.艾黎是中國工合的長期領導人,始終受到宋慶齡和周恩來的全力支持和指導,一直與西北工合負責人盧廣綿保持緊密聯繫。

父親擔任西北工合寶鷄事務所指導員,依照西北工合的理念發展集體經濟,負責協調合作社廠房租賃、設備購買、資金調撥、產品銷售等等業務,還負責人事安排。十六歲的父親肩負重任,邊學邊做,鍛煉才幹,很快便做出成績。

1938年6月,父親調到西北工合辦事處主任盧廣綿身邊擔任機要秘書。盧廣綿是中國工業合作協會創始人,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被譽為西北工合的舵手(新中國擔任商務部副部長)。盧廣綿曾經是英國愛伯丁大學研究員,對工作非常嚴格。他指導父親文案寫作,委託父親保管其私人信件,按照他的指示回函。父親文筆了得,無論白話文還是半白話文,抑或文言文,都是一氣呵成。盧廣綿要求父親發給社會各界人士的回函風格都要符合對方身份地位,父親掌握分寸恰好,遊刃有餘。

除了秘書工作,父親還協助吳瑞峰總編輯編輯刊物《西北工合月刊》、《西北工合週刊》。編輯工作需要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進行理論提煉概括,為此,父親經常進行實地採訪調研,組織會員開會座談。盧廣綿培養父親「事無巨細,多用思想」,「對事業要有堅定信心」。父親大量閱讀各家各派的理論著作,其中包括梁漱溟的代表作《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村建設理論》。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梁漱溟的鄉村建設派思想對父親影響最深,成為終生服膺並用以指導保險工作實踐的理論基礎。

在此期間,父親和另外一位指導員高重為接待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他們帶領斯諾和翻譯陳傳綱,參觀了寶鷄和雙十鋪的幾個合作社,當時交通不便,到了寶鷄郊外的渭河,四人脫下鞋褲蹚水過去。父親的印象中,斯諾是位很謙和細緻的人,每到一處,他都提出許多問題,詳細記錄答案。對於西北工合的發展,斯諾提出見解和建議。在兩天訪問中,父親他們和斯諾相處愉快,高重為也成了父親一生的摯友。多年後我們這一代長大了,都很喜歡高重為伯伯,他一來我家就笑聲不斷。高伯伯精通四門外語,話題海闊天空,談吐幽默有趣。

1938年,一個來自延安的青年人持西北工合負責人祁飛的介紹信找到父親,信中稱此人名叫毛岳松,欲在當地找份工作,需要幫助。父親隨即向寶鷄工合事物所主任劉大作說明情况,安排毛岳松擔任宣傳員,囑咐他先休息幾天再上班。父親見他遠道而來,身無長物,就帶他置辦了行裝被褥,又留他在家裡住了幾天。後來才知,毛岳松是化名,真名叫毛澤民,是毛澤東的弟弟。他說一口湖南官話,眼神酷似其兄。毛澤民擅長丹青,幾筆下來就能將人物畫得惟妙惟肖。憑着這一特長,他的宣傳員工作幹出特色,黑板報頭的各種圖案大都出自他手。不久,毛澤民去了四川。

父親勤奮努力,得到西北工合領導們的稱讚。婦女部主任柱明與盧廣綿是倫敦經濟學院的留英同學,海歸抗戰,他們看得很遠,抗戰勝利後中國需要經濟建設人才,培養國家精英也是他們的重任。任柱明與盧廣綿商量後,便安排父親住到留英歸來的數學家吳大任夫婦家裡,補習高中數理化及英語。半年後,十七歲的父親考入國立武漢大學經濟系。如同當時西南聯大遷入雲南昆明,武漢大學遷至四川樂山的文廟,父親在那裡度過大學生活,協助地下黨做了大量工作。1942年,二十歲的父親加入中國民盟。

完成學業後父親涉入保險業,與友人創辦了中國第一家農業保險公司,同時任教於上海商學院、上海法學院、上海滬江大學。此後風風雨雨六十四年,父親在實踐、理論、教學各方面作出傑出貢獻,是中國保險業,尤其是農業保險業的開拓者,領軍人,學術權威。

 

4      祖父敬業愛國

父親的人生經歷豐富,生活情趣也很高。我十幾歲時父親帶我外出攝影,回來沖洗照片,眼看浸在藥水裡越來越清晰的照片,父女倆忘了飢渴。多年後我從事海外媒體工作,攝影技術熟能生巧,先後三位法國總統攝入我的鏡頭,啓蒙教師便是父親。父親掌握中西南北廚藝,燒得一手好菜,記得暑假天氣炎熱,全家人都睡午覺,父親一個人繫着圍裙試驗新菜,從哪家餐館吃來美味,總是樂得自己動手試試,摸索要領,吸收經驗。父親還當過市級羽毛球裁判員,國文、京劇、書法、繪畫、攝影、廚藝、體育,樣樣精通。

父親喜歡黃油、咖啡、果醬、麵包這些洋味兒,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很稀罕。有一次父親上廬山開會帶回一些黃油,興奮地給家裡開了洋葷。父親對果醬的品嚐很內行,比得上法國糕點師的水平。多年後我從法國帶回果醬,父親一口辨出超市買的或是廚師做的。我從沒想過父親的這些習慣與法國有關。

我在巴黎定居後,父親到法國旅行,在西部廣闊的原野上,每看到地平線上出現教堂,都會凝神眺望,還提醒我一起看,一次又一次。教堂在法國村村鎮鎮市市都會有的,難道與父親有甚麽淵源嗎?

汽車停靠路旁,坐在布列坦尼咖啡館,父親陷入回憶。中國郵政事業始於1896年大清郵政,法國人帛黎擔任郵政總辦(相當於英美郵政部長),屬下職員全部精通法文。父親的父親郭文敏(我的祖父)是法國天主教設立在中國的育嬰堂長大,一口流利法語,考上中國第一代郵政局官職。我驚訝,以前只知道我的祖父是孤兒院出身,從來不知道竟然來自法國天主教育嬰堂,政治原因使得父親將此埋入心底幾十年。我隱隱悟出,原來我和法國早有淵源。

祖父郭文敏一生從事郵政事業,榮獲兩枚勳章。一枚勳章是1922年震驚中外的「臨城大劫案」,他以智慧膽量保護了津浦線上的火車郵車。另一枚勳章是1924年直奉系戰爭,機智勇敢把奉系議和代表藏在郵車帶入京城,和談成功,民衆免受戰火之苦。從父親的叙述中,得知我的祖父郭文敏極富愛國心,有感於國家積貧積弱,盼望中華民族國强民富,擺脫戰爭苦難。

如同許多中國高級知識分子,父親的家教既有中國傳統,又有西方文明,將中西方優秀傳統融為新的文化價值,投身畢生事業。父親曾開玩笑說,農業是「土」的,保險是「洋」的,中國農業保險是「土」「洋」結合。我知道,為了這土洋結合的中國農業保險,父親付出怎麽樣的心血。在那個連綿政治運動的年代,保險作為「資本主義」被停止二十多年。後來父親悄悄跟我說,周恩來總理還保留了幾個人,算是保險業的「治喪委員會」吧。父親痛惜中帶着一絲幽默的希望,雖然改行教授金融專業,卻一直沒有停止研究。文革期間我不解地說,他們那麽整你,幹嘛還鑽研學術?父親抬起頭望着遠方,很嚴肅地告訴我,不管別人怎麽對待我,這是我的

事業!

1980年組織為父親徹底平反長達二十五年的冤案,並委以重任,父親立刻着手恢復中國保險事業。中國自1959年取消保險業,全國原有的五萬多名保險幹部早已四散改行,曾經從事保險教學科研的專家幾乎全軍覆沒。此時,各大學需要開設保險系,急需師資人才;中國創建保險公司,急需業務骨幹。父親在最困難時期堅持保險研究,從未間斷,早就做好學術方面的準備。盼到改革開放,雖已花甲年齡,雙鬢染霜,但精神煥發,毫無猶豫接過繁重的幾大攤工作。似有三頭六臂,且老當益壯,兼跨高校教育與保險公司兩大領域,既是開創者,又是領軍人;既有披荊斬棘的勇氣,又具攻克困難的智慧。

保險學被教育部列入「搶救學科」,編寫新教材刻不容緩,父親懷着急切心情,身體力行,主持編寫了燃眉之急的《社會主義保險學》、中國第一部保險辭書《簡明保險詞典》、中國第一部農業保險權威教材《農業保險》、中國第一部國家企業經理統考指定教材《保險企業管理學》。改革開放初期的十幾年,作為權威學者,父親接連撰寫出版了十六部著作(包括譯作),在中外專業報刊發表了六十餘篇論文。

在著書同時,父親為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培養了第一批領導和業務骨幹。每年還在北京財貿學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前身)、南開大學、武漢大學、西南財經大學、遼寧大學、暨南大學等六所高校授課。由父親主持開辦的各種培訓班、講座數不勝數。父親還到各省市農村基層調研,足迹遍佈全中國(除台灣、西藏)。

 

5      傳承家族精神

父親的敬業奉獻精神影響着我。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的第二天,我去了瑞士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看到1999年中國政府贈送給國際奧委會的一尊精巧北海九龍壁紀念品。不久回北京探親,閒聊時說起此事,父親講述一段家事。1930年代,北平市長袁良當政,曾以四十萬美金將北海九龍壁賣給美國洛克菲勒家族點綴花園。正待拆卸裝運之際,北平參議員謝國壁發動政界與媒體奮起反抗,最終保住了北海九龍壁。謝國壁正是父親的大舅(外公謝壽山的長子),童年的父親目睹了大舅謝國壁參議員主持正義,操勞奔波,抗爭邪惡,堅韌不拔,為國奉獻的民族氣節。父親講家史,不僅傳承中華民族精神,還飽含着家族親情與傳統。

2002年初春,我在巴黎出席德.加彪海軍將軍的家宴,得知一個信息,遺失百年的《奧林匹克宣言》尚在人間,手稿傳播權利人達馬侯爵正在選擇首次展覽這份珍貴文獻的國家。我立刻對這個信息產生興趣,感到歷史在召喚。核實後,我決定說服法國貴族達馬侯爵,把首展權交給北京。這篇十四頁《奧林匹克宣言》是1892年11月25日顧拜旦在巴黎索邦大學的演講稿,內容豐富精深,展示了青年顧拜旦高瞻遠矚的人類理想。站在國際主義的高度,慷慨激昂,憧憬和平,演講稿的邏輯性很强,文學性也很强,在十九世紀殘酷的戰爭年代,這份價值無限的世界和平文獻內容沒有得到傳播,遺失整整一百年。

我登門拜訪了達馬侯爵,告訴他2008年北京奧運提出「人文奧運」理念,建議將《奧林匹克宣言》從北京傳向世界。達馬侯爵考慮之後同意。2002年夏天我抓住一個高層採訪機會,與達馬侯爵一起當面徵得法國文化部長阿亞貢(Jean-Jacques AILLAGON)的贊成。2002年國慶節,我回北京上海開始進行溝通協調工作。父親聽我講述此事,很高興,對我說,這是面對神聖的現代奧運起源,要挑起歷史重擔。

可是,由於中國與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從來不知道《奧林匹克宣言》的存在,認可這份偉大文獻經歷了極其艱難的過程,再加上官僚保守不作為思想的阻礙,一再遭遇質疑,甚至否定這份文獻。最艱難的時候,北京市宣武區僑聯主席鄭添工看望病中的父親,臨走時對我說:「再堅持一下」。父親說:「你在法國社科院讀的是文明史專業,有辨識能力,又長期從事海外媒體工作,有傳播經驗。你對自己要有信心,一定要堅持到底。」一邊是僑聯領導的信任,一邊是父親的囑託。我知道,《奧林匹克宣言》能否從北京傳向世界,此刻取決於我的堅持。父親和我一起分析問題癥結,一起想辦法尋找最佳切入點。

中國僑聯與北京僑聯的領導們,還有老同學老朋友的支持,中法朋友與我一起經受坎坎坷坷種種考驗。我忍受委屈,協調工作長達六年之久,父親躺在病牀上鼓勵了六年。終於,2007年7月11日新華社巴黎分社發表了署名郭凝的全世界第一條《奧林匹克宣言》新聞消息,一夜之間全中國的媒體都在轉載。

我成功協調了國際奧委會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與北京奧組委共同合作,在北京上海等中國十四個城市進行《奧林匹克宣言》手稿複製品及藏品的首次巡展。沒有人再來指責懷疑《奧林匹克宣言》存在的真實性。接着,我和《奧林匹克宣言》翻譯組的朋友們進行中譯工作,逐字逐句,一遍一遍反覆討論、推敲、修改,充分發揮集體智慧。

難忘2007年8月那個盛暑,北京氣溫攝氏三十八度,我的電腦安放在父親病牀角落。父親病重靜臥,不能開空調,也不能開風扇,我忍耐着炎熱不停工作。過了夜裡零點,父親說,你開着大燈吧,不會影響我休息。我怎麽忍心?便把小小檯燈放在地上,彎腰低頭,盡量避免影響父親,汗珠一滴一滴掉下來。

父親多次講過抗戰時期武漢大學的學習經歷,武漢大學遷至四川樂山的文廟,沒有電燈,同學們「秉燭夜讀」。如果有誰拿來一支蠟燭,就會放在高處,大家湊在下面,借着淡淡燭光做功課。深夜我在父親病牀角落修改《奧林匹克宣言》譯稿,父親陪着我,似乎再現父親青年時代的情景。此後一想起這個時刻,我會無限欣慰,畢竟是在父親的教導下,我做着一件意義深遠的公益事業,這是我人生的一個重要時刻。

2008年5月底我率領巴黎法中友協代表團來到北京出席《奧林匹克宣言》國際論壇,父親已是生命垂危。由於2008年4月奧運火炬傳遞巴黎遭遇「藏獨」勢力破壞,巴黎法中友協籌備在索邦大學舉行「紀念《奧林匹克宣言》、支持北京奧運」的論壇被迫取消。法國參議員蓋雷(Sénateur Michel GUERRY)幫助我們把論壇改期移址到參議院克萊蒙梭會議廳,整個籌備工作由我主導。結束北京的論壇之後,我需要馬上趕回巴黎。父親躺在病牀上,盡力抬起胳膊,朝我揮揮手:「你走吧!」這是父親留給我的最後一句話,僅三個字。

我去首都機場登上飛機走了。五天後,父親安然去世。四年後,全世界第一座《奧林匹克宣言》廣場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落成。

 

2022年7月7日於巴黎完稿


郭凝 法籍華人,出生於上海。1983年留學法國,1988年獲法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歷史與文明深入研究文憑。在《人民文學》刊出報告文學、散文,在上海及台灣出版專著。曾任《歐洲時報》記者,現任巴黎法中友協執行主席,法華作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