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華純:怪異來客:一隻背離遊戲規則的烏鴉

主欄目:《香港文學》2022年10月號總第454期

子欄目:散文

作者名:華純

夏日草木葳蕤,城市在晨曦升起後一片寂靜。

漫步閒庭,一陣晨風輕輕拂過臉龐。蔚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在這樣空廓的背景上,大自然顯得頗有活力,枝幹上傳來了不知疲倦的蟬鳴。我兩眼習慣性地掃過樹蔭,依然不見那歪着腦袋一副嬌憨姿態的阿鴉的身影。試着呼喚了幾聲,還是沒有動靜。算算日子,我和這隻黑鴉差不多相處了四個月,每每想起最後看見的情形,胸中就感到一陣疼痛。那天牠是一瘸一拐地走到我面前,悲哀的眼珠裡似有淚水閃出。牠受到了襲擊,右腿和翅膀血迹斑斑。束手無策的我打過幾次電話,始終找不到一家願意接受牠的動物醫院。其於一週前的突然失蹤,十之八九是死於非命了。

疫情生活中的這個插曲,也引起了其他居民的長噓短嘆。昨日有人在草坪上插木牌為牠立塚,很快地,聚集了一些鮮花。

烏鴉在日本屬於受保護的野生動物,法律有條文規定沒有市府命令不能任意驅逐。但近幾年不知甚麽原因,成千上萬棲息於明治神宮、國立科學博物館附屬自然教育園和豊島岡墓地的烏鴉突然間蒸發,不知去向。上個月偶見電視節目報道,記者在追蹤調查中發現,烏鴉的生態環境產生了異變,成群結隊地遷往與東京鄰接的埼玉縣。這是2022年的一大奇觀。隨着人類疫情生活的反覆無常,自然界的動物也面臨殘酷的現實。下面的例子,更訴諸了一種生態環境的變化。

住在京都的杉山小姐最近去了奈良,她反饋回幾張照片,平時賴以觀光遊客撒食為生的鹿群,在近兩年失去了這一來源後,似乎回復了在草地覓食的本能。這個飲食結構的改變應該叫做「返璞歸真」。而烏鴉同樣是群居性的鳥類,以前主要棲息於山林之中,尋覓野外食物為生。上世紀日本經濟飛黃騰達,澀谷和新宿等繁華街上堆滿了大量用塑料袋裝填的生活垃圾,早晨成群飛來的烏鴉用尖硬的嘴喙啄破塑料袋,將垃圾翻弄得狼藉一地。有了容易到手的生鮮食物後,烏鴉便在都市裡繁衍生存。一有甚麽動靜,就呱噪個不停,黑壓壓地掃過城市上空。東京的烏鴉以數量多,臉皮厚,作風兇悍狡猾而聞名於世。來日留學的外國人常被警告不要輕易與烏鴉目光對接,否則牠會追上來狠狠啄你幾口。

這是一道令人哭笑不得的風景線,但是日本政府卻想方設法繞過「野生動物保護法」,大力加强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類和管理,並為垃圾收集站配備了結實的「尼龍網」,防止烏鴉進行强食巧奪。最明顯的變化還是因為疫情蔓延下東京都發佈《緊急事態宣言》,限制了飲食街的營業時間,因此那些裝滿生鮮食物的丟棄垃圾立即减少了四成以上。日本動物專家的研究表明,長期攝食高蛋白和脂肪食物幫助烏鴉提升了智商,牠的大腦回路幾乎跟石器時代的靈長類相同,具有隨機應變的本事。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樋口広芳指出,通過减少烏鴉入口食物的辦法逼迫其轉移棲息地,我認為有一部分的烏鴉已經遷移到埼玉、神奈川或千葉等地區了。

顛覆我認知的,是屬於鳥類奇葩的怪異來客阿鴉了。當牠橫衝直撞地飛來這裡,我以為只不過是鳥獸求生的尋常風景。未曾料,牠以獨特的寄生方式存活下來,教人另眼相看。

昂首挺胸在庭院裡蹓躂的阿鴉,從未發出過嘶啞難聽的鳴叫聲,在人們行走的路上也不曾發現牠排洩過一坨坨白屎。當幼年兒童蹦蹦跳跳地走過,阿鴉一定會先行避開。牠似乎在製造一個好印象,想接近人,改變人對烏鴉根深蒂固的成見。久而久之,在深諳孤獨之感的人類與鳥類之間,自然而然出現了惺惺相惜的場面。

阿鴉有乞求食物的本能。我第一次試圖走近牠,牠掀開翅膀做出餓得奄奄一息的匍伏狀,嚇得我趕緊回家抓一把食物扔給牠。後來明白這是牠耍小聰明的一個計謀,只要能鎖定幾個慈眉善眼的人,以後便可衣食無憂。我給牠取了一個外號,每天朝空中喊一聲「阿鴉」,牠就會現身,一步步跳到我面前行注目禮。那雙豆粒般的小眼睛很機靈,也很柔和。常常在對視的幾分鐘裡,彼此的善意就得到了釋放。牠令我想起早已過世的寵物狗「露」,有極通人性、記憶力超强的相似之處。

有一段時間我天天出門,即使整張臉被口罩和草帽遮得嚴嚴實實,蹲候在大樓旁邊監視儀上的阿鴉,照樣能一眼辨認出來,「撲――撲――」地躍然於近前。日本小學生在課堂上會被教育不能隨便投食給野生動物,為避人耳目,我偷偷摸摸地給阿鴉投食,讓阿鴉走到拐角的背陰處攝取食物。看見牠飽食後頻頻點頭道謝,一種快感就會油然而生。由此我用心餵食了一個月,阿鴉的一身羽毛就變得油光晶亮,兩眼炯炯有神,走到哪裡都討人喜愛。當然,主動餵食阿鴉的還有其他人,阿鴉照收不誤,會把多餘的食物隱藏起來。

六、七月恰逢住宅區進入大修工程,施工車輛進進出出,金屬器材的搬運加上建築物上腳手架等,每天噪聲不絕,有時還發出很大的轟響。阿鴉並不懼怕,牠知道哪一個空間是蔽身的安全地帶,白天還是優哉遊哉,毫不在乎工地的熱鬧。引得施工人員說這是一隻自由的靈鳥,說不定是能帶來好運的「八咫烏」。小區內的八棟高樓同時進行室外施工,在高溫天氣下腳手架上從未出過一樁事故,不能不說是暗中得到了神靈的保祐。

在日本神話中八咫烏是天照大神派遣的使者,曾經解救過因為迷路被困在熊野山中的神武東征軍。通過八咫烏的一路指引,神武天皇前往橿原建立了大和朝廷。至今仍封為熊野本宮大社的神紋,且描繪成「三足鳥」。在奈良縣境內還有八咫烏神社。由於牠象徵着「忠實、誠實、大無畏的精神」,日本足球協會的會徽採用了「三足鳥」形象。這些傳說揭示了日本傳統文化如何被烏鴉影響並定義,同時也讓人想起在另半球的英國,烏鴉被當作關乎國運的「神鳥」的故事。棲息在倫敦塔的烏鴉終年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最年長的一隻異乎尋常存活了四十年。英國文化中的烏鴉是一種在困境中頑强活着的精神的比喻。另外,早在中國宋代之前至上古時期,烏鴉就寓意着吉祥,甚至是與祭祀有關的神鳥。《山海經》描述三足的踆烏,是一隻會飛翔的太陽神鳥。金沙遺址的出土文物青銅有領壁形器,雕刻了太陽神話傳說中的三足鳥。

當人們瞭解到這些文化背景,是否會感到認知被刷新了一遍。想想看,大多數人都厭惡有食腐習性、膽大妄為,帶來厄運的烏鴉,很少有人像研究學者那樣冷靜觀察烏鴉的喜怒哀樂,何去何從。事實上任何動物都可以與人和諧相處,只要讓牠產生足够的信任和安全感,牠就會展現不為你所知的另一面。

 

春夏之交,正值鳥類求偶和繁殖生育期。這期間我只見過唯一的一次:阿鴉帶來了另一隻烏鴉。但很快就發現那隻烏鴉背叛了牠,不止一次地冒充阿鴉,接受食物後拍拍翅膀就走,毫無感恩之心。人的肉眼難以分辨烏鴉雌雄,就憑這微妙的表情的差別,我們決定不再給外來烏鴉投餵食物,更加要對孤獨的阿鴉投以憐憫和關注。這樣反而忽略了阿鴉不求偶不渴望交配的怪異現象。現在我才意識到,世界性的疫情蔓延的打擊,一方面導致了人類生育率的下降,另一方面也影響了動物界的生態環境,不知不覺,自然界烏鴉的繁殖數量已大為减少。

日本學者運用犯罪搜查使用的聲紋偵查手段對烏鴉的鳴叫聲進行分析,編纂成四十種可模仿的語音。阿鴉為何像啞巴一樣緘言不語?當我聽到這四十種語音的聲線解釋後,才終於恍然大悟。原來阿鴉通過與人建立良好關係獲得食物和安全的保障,加上小區裡沒有其他鳥獸搶奪地盤,自然而然,牠為自己長出了一層殼,寧可遠離烏鴉們弱肉强食的集團生活,放棄為交配和繁殖而鬥爭。因此牠不需要天生的武器,用不着呼喚同夥來分食殘羹剩飯。這看起來就像是離經叛道,完全擺脫了烏鴉群居的遊戲規則。

 

2022年,是地球上鮮以罕見的人與動物為生存空間而度過的一個持續的艱難時期。阿鴉與我們的別離是注定的,不可抗拒的。牠在小區裡自娛自樂的溫飽生活,最終葬送了牠自己。試想一下,外來的天敵很可能就是牠的同類,對於執意孤獨而不合群的,其他烏鴉必會群起而攻之,甚至把牠吃掉。小區不曾出現過野貓,所以我這樣推測也算八九不離十,不會再有其他的解釋了。

令人難忍的是,一次次從阿鴉眼裡收穫信賴和依戀之情,像一股清泉流過了我們早已焦燥得只剩雜草叢生的荒蕪之地。一旦失去,又重新繚亂了人鳥之間和諧相處的風景線,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等待。

哀哉,阿鴉!

 

2022年8月6日定稿


華純 出生於中國遼寧省大連市,上海大學畢業。1986年赴日留學,入東京大學研究所中途輟學。1998年開始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沙漠風雲》,中、短篇小說集《茉莉小姐的紅手帕》《Goodbye》,散文作品集《絲的誘惑》等。2014年12月至2017年2月任日本華文文學筆會會長,現為筆會名譽會長,以及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理事,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