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綠騎士:蜘蛛精尋路

主欄目:《香港文學》2022年1月號總第445期

子欄目:香港作家散文專輯

作者名:綠騎士

1      天羅地網

打翻生老病死的定律,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夢想。

年輕的法蘭基斯坦醫生將意外死者的斷肢殘骸接駁起來,製成一個「屍人」。1818年,廿一歲的瑪麗.雪萊(Mary Shelley) 寫出這本名著。原書中法醫生被自己的恐怖成果嚇壞了而逃跑。這個故事多次被改編搬上舞台和銀幕,細節則各有不同。有套電影改為他用體面的禮服蓋過屍人接駁痕迹,並帶他出席上流社會活動。更為他製造了一個女伴,穿着露肩晚裝,頭與頸的接駁處用珠項鏈遮上。驚險百出,叫人看得透不過氣來。

其實這不但是驚慄小說老祖宗,更觸及一個大問題。

欲與天公試比高。中國有夸父追日,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司到天上盜火,伊卡洛斯製造翼子要飛近太陽……這種抗衡精神無疑是人類進化的一項大動力,消解了許多災禍。在醫學上特別明顯。例如器官移植手術救了無數生命,普渡苦海眾生,其實基本上與屍人同一原理。每個科學進階都像是把一塊頑石煉得靈通,是現代女媧補天。

網絡通訊時代,除了實用,對人間情意起了很大的影響,雖只是望梅止渴,也大大減低了「生離」的苦惱。而且,有些人平日要常戴上生存必需的面具,反而在網上找到可談真心話的對象。對孤獨老人,更是功德無量。

疫情以來,這項功能更是發揮盡致。被困家中也可參與無數世界各地相連的會議。雲端太極,將自己在熒幕上交給宇宙,巴黎倫敦香港的朋友……一起練氣功:飄舞彩虹,撈海觀天,大雁展翅……

現在人類都名符其實地生存在天羅地網之中,寧可食無肉,不可居處網不足,都變了蜘蛛精。

 

2      現代觀世音

科技又如何對付人間七情六慾?

在法國東南山區。一個初冬早晨,爬上曲折的窄路來到這所靈修中心。遼闊的草坡上飄着紅綠黃色喇嘛教旗幡,金燦的浮圖塔尖頂在朝陽下閃亮。俯視連綿蒼嶺,叫人俗念全消。

那座古色古香的主樓,數年前毀於火災,只剩焦頹的外牆。接待處有一個中年婦人,滿臉泛笑迎上來。她說這主樓的重修工程雖仍滯留在初步階段,各種活動卻繼續頻繁,山頭另有不少宿舍可招待來客。談着談着,原來她約半年前來此。她不斷表示在這兒尋到了救贖,十分積極快樂。語氣中透着不尋常的興奮,反使人覺得別有原因。果然,不久她便忍不住透露曾受喪子和離婚的沉重打擊,轉過頭去抹淚。其實她每天都在掙扎。像許多人,背後都是彩虹的灰燼,是千萬例子之一罷了。

想到有一次在芝加哥近郊,當地一位朋友告訴我:「下星期這幾間酒店都滿客。」都是很大的酒店。是甚麽大型活動?原來五千多人,都是來參加一位著名life coach的演講會。這種職業,可譯作生命導師,意思是勵志講道者,正念傳道人。早已聽聞這在美國極為流行,有些講者儼然是電視紅星,親眼見到才知真是如此厲害。

在法國沒有如此大規模的活動,但有不少機構,如東南境一行禪師設立的梅村等,吸引了無數人。許多人不確實是拜佛,而是尋找達向彼岸的擺渡。坊間有無數心靈輔助小團體,書店中這類書籍極為暢銷。總言之,都要在苦海中抓着個救生圈。傳統上群眾從宗教尋求精神支柱,不過在西方、尤其是歐洲,天主教式微,人們得另找出路。這種介乎心理醫生與神職人員之間的人物便應運而生,成為救苦救難觀世音式的時代寵兒。這些在香港也很盛行。

許多人是為了要逃出現代體制的繮鎖。亦有不少是為了療治沉重的創傷,更有的是完全失落。

這間主樓的縱火人是個心理不健全的「信徒」,他來到這兒獲不到平靜,便要玉石俱焚。當然使我想到濟慈宗教合一中心,這個在法國中南布根寧省的小村,博愛的理想引聚了遠近群眾,尤其是年輕人。始創者羅哲兄弟是被一個精神失常的女子刺斃。

科技再進步,都無法解開人們心頭的死結。

 

3      人氣孵夢小巢

物聯網無疑帶來了無比方便。足不出戶,衣食用品都可送上門來。全球化的商業趨勢下,歐美各商場都出現同樣品牌。但是在疫情和恐襲威脅下,面對生命無常,刺激起對生存意義的思考。在這公式化的格律中,有無數小精靈在隙縫間、角落裡,努力建立特異小天地,尋求自我的面貌。法國大城小鎮中的個性小商店開得如雨後春筍,頑強地與大趨勢對抗。

有間現代詩出版社,在鄉間立足,每年夏天人們絡繹前來參加「樹下誦讀」。一間音樂與詩的出版社設立在荒遠的山頭,社長一家在小園中種瓜養雞……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在書業寒冬,竟也有許多獨立書店冒險開鑼,而且好些都設立空間讓人們相聚。巴黎的「水與夢」平底船書店,本是一個退休海員開設,泊在城東北邊較貧窮地區的運河邊。他定是忘懷不了海洋,賣的書都是以船與航行為主題。破破落落,眼看會結業。豈料退休易手後的年輕店主把船店辦得朝氣勃勃,設咖啡小吃座和小形展覧表演廳。悠然在水上輕晃,像夢的搖籃,在運河邊畫下了一道特異的風景。

這些都遙遙與香港呼應。上環半山那些仍滿是舊城痕迹,又略帶歐洲風情的窄小道間,有間袖珍的「見山書店」。主人放棄高薪厚職,在此築了個明澄的開放小窩。面積極細,但仍有個小閣樓,提供休息室空間。最怡人的是門外那個樹蔭融融的小廣場,可以讓人在繁忙中歇腳喝杯茶,更可舉辦各種開展心靈的活動。

「貳叄書房」是由三位均是二十出頭的女生2019年在油麻地創辦的,短短一年多後,在荔枝角添設新店,使人鼓舞。

「古本屋」因疫情結業後又重開,讀者都愛與健談好客,漫畫家、電影人的店主聊書談天。土瓜灣舊區巷弄間,有一所母女合作的「都市空間 」文青小書店與家庭式料理。地方窄小而氣氛親切,頭頂懸着以書本製成的飛鳥,像是在說可以把人帶到很遠。我常覺得書本是飛鳥,與店主真是心意相通。此外,「元創坊」、「七份一書店」,連同天台菜園的「艺鵠書店」,荃灣「德慧文化」繪本館,西環那所寧靜而充滿盼望的「舍下」,還有炮台山「足迹書房」,在觀塘工廈間的「夕拾 X 閒社」,新蒲崗主打英文的「渭明堂」,花墟附近的「閱讀時代」,大埔「解憂舊書店」,長洲有間兼賣雜貨、貼地而大衆化的「渡日書店」……還有還有,不能一一盡錄。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遠在錦田菜園之間的比比書店。退而不休的店主夫婦,重新探討人與土地的關係。比比更在梅窩開設了「瀞書窩」。

梅窩是我偏愛的地方。碼頭上有間英文書店,舊店主深愛電影,退休後帶着六隻大狗,去了法國中部鄉間買了一座水磨坊,經營民宿,在附近小鎮再開了間書店。新店主原是個高級電腦工程師,辭掉了高薪厚職去經營這小天地。朋友間有位曾當船員的亞力,足迹遍世界,他在近碼頭一層小單位中不時舉行電影欣賞會和茶敘,與舊雨新知分享……還有好多人在不同的角落以不同的形式耕耘自己心中的秘密花園。

當然,要實現這些微形世界先得克服經濟困難,尤其是在香港,租金和人手都貴。店主都是揹着理想,在商業大洋上划小舟的冒險者。

這些藝文空間都像一個個溢滿人氣的孵夢小巢。科技洪流提供無比方便的生活方式,但也帶着冷漠,人們需要真實的接觸。

 

4      土製指南針

時代巨河永向前湧。科技巨人的葫蘆中,難以預測的寶貝層出不窮。元宇宙遲早会是大趨勢,目前是人間三度空間,說不定可以發展到逝者也能出現?通過腦聯網,會知道對方的心意……科幻故事的情節一一實現,不免使人驚悸。但最初電話出現時也被有些人視為洪水猛獸,有聲電影被攻擊為魔鬼的化身等等,現在簡直不可思議。所以,對於看似驚人的新科技,也不能完全抱恐懼抗拒心態。

但是,進步有否不應越過的界線?例如代替神去創造人:人工受孕,試管嬰兒,無疑把許多不育夫婦救出痛苦深淵。但推至選擇優質細胞,更演進為訂製嬰兒, 是否越過了界線?有些人說明是為需要以孩子作心理治療工具,有些更是為了實際利益如爭遺產。孩子都變成棋子,對哲學倫理社會都是大挑戰。

普羅米修司把火帶到人間,自己受罸卻造做福人世。但是夸父渴極倒斃,伊卡洛斯飛得太近太陽臘翼子溶掉而跌下。而法蘭克斯基醫生的屍人肉體日漸腐化,形狀恐佈,卻已不可將之毀滅,形成了無可控制的惡魔。是否都因為越過了底線?如何駕馭魔鬼與天使同一身的科技怪獸,利用它尋找更美好的世界?

虛擬世界中,欲上青天攬明月的狂想可以暫時實現,夢裡不知身是客的逃避也可暫時達到。但是,網上千個朋友,不及身邊互相牽着的手。

無法下載一段真正的友誼,無法把美好時光複製剪貼,亦不能儲存在雲端或是外置電腦上;無法刪除一連串深沉的悔怨,無法訂購一份至誠的戀情,無法將層層誤會還原……現代科技在數十年間發達神速,但人的七情六慾,各種苦惱寂寞,歷數千年仍未變,蜘蛛精也沒有可解決問題的應用軟件,仍只能靠真誠的微笑,關懷的眼神,寬容的心,才能鑄成一個土製指南針,摸索向人間藹暖的路。


綠騎士 原名陳重馨。原籍廣東台山,香港出生。畢業於香港大學英文系,副修中國文學,習國畫,曾任編輯、翻譯及教師。1973年赴法,進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於羅浮學校修讀美術史。1977年起定居巴黎,從事插圖、繪畫和寫作,尤愛詩與畫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