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孔慧怡:我的鐵路記憶

主欄目:《香港文學》2022年1月號總第445期

子欄目:香港作家散文專輯

作者名:孔慧怡

一個和暖的冬日下午,悠揚的笛子聲把我引上了火車博物館。館前的大榕樹下,中樂團在舉行音樂會。讓我駐足的,除了在微風中跳躍的歡快旋律之外,還有我和這地方超過半世紀的緣分。

九廣鐵路通車時,各車站的建築物都還沒有動工,大家可能沒想到鐵路公司會為此花上不少成本和心力,讓車站各具特色,尤其以大埔墟車站最有風味。這個車站在1913年建成,採用新界傳統鄉村建築藝術,做工精細考究,相對於尖沙咀總站的歐洲豪華氣派,還有大埔滘站的殖民地式建築,顯得特別有意思,可以說是香港中西文化互不侵犯的例子,也是港英時期發揚新界風俗的實例,現在成為博物館,再恰當不過了。

說到九廣鐵路的車站特色,不能不提旺角車站;倒不是車站本身吸引,坦白說,除了小吃檔背靠着的黑鐵柵,我已經忘了車站的模樣,可是從亞皆老街走上旺角站,有一列兩層高的小房子沿着斜路建築,這樣的排屋不論在市區或新界都少見,反而在英國的古老工業城市有類似的工人住宅區。那兒是九廣鐵路的員工宿舍,據說職級要到Foreman工頭才有資格入住。當年這個地方是名副其實的「旺中帶靜」,因此很吃香。

鐵路公司提供宿舍,當然不限於工頭,站長的寓所更讓人羨慕。到了現在,這些物業似乎只餘下沙田和大埔兩家沒有拆掉,而大埔那家還屬於鐵路公司,用作員工俱樂部,因為失修而看來很滄桑。它站在車站對面的半山上,看來是典型的1920年代建築,和當年大埔很多別墅相似,只是天台正面有根旗杆,想來曾經是鐵路徽章飄揚的地方。

蒸氣年代的鐵路公司需要很多級別低的員工,沒有宿舍,可是卻有一個很巧妙的安排,讓他們得益,公司也有好處。我從小就看見鐵路旁都是種植瓜果青菜的小耕地,總以為是村民的田地,卻原來港府撥地興建鐵路時,把路軌旁的地也交給鐵路公司管理。當年的路軌旁完全沒有欄杆,如何避免不相干的人跑到路軌上遊蕩呢?鐵路公司想到的辦法是個英國傳統:allotments。沿線土地劃作員工的自耕地,他們和家人得到好處,又間接免費看管路軌,可不是一舉兩得?隨着年月過去,自耕地上出現了棚屋,然後是小平房,後來更有兩層高的房子。到了1970年代,鐵路雙規劃工程開展,政府收回路軌旁的土地,還得安置住在那兒的人。我一位朋友的父親和哥哥都曾經是當年鐵路局的員工,享受過自耕地的好處。

我跟鐵路沒有那樣密切的關係,但也可以說從小就和火車和車站結緣。據我外婆說,我還在搖搖學步的時候,她最愛帶我到這兒看榕樹下的小鷄,不厭其煩地「一、二、三、四……」教我數,從此,那些黃色絨毛球似的小鷄就在我夢中滾來滾去,為我不可能記得的「回憶」作見證。

我能記得的是:站在售票窗前,踮着腳尖把錢幣放進那黃銅兜裡,車站售票員要探頭往前才能看見我的頭,然後我還得高聲嚷道:「九龍―小童!」這是母親訓練我們自立的頭一課。現在小孩上這種課的地點大概都是快餐店,我比較幸運,沾了點「五、六歲出門遠行」的豪氣。

上了車,我們把木椅子的椅背調好,一家人面對面地坐,母親就開始成語接龍的遊戲。偶然會碰到有人在車上兜售原子筆和打火機之類的東西,按鐵路章程,那是非法行為,執法的是查票員,他們明白「搵食艱難」,很多時候只是盡責勸諭就算了。在那個年代,非法坐車的人也不少,不買車票,在列車靠站前慢下來的時候就跳下車,從路軌兩旁的空地離開。

到了我唸中學,坐火車「出門遠行」成了日行慣例,每天連帶候車的時間要兩個多小時,還好我已經是小說迷,一書在手,不以為苦。不過,要是不巧錯過了一班車,就要等差不多一個鐘頭,會不會感到喪氣呢?其實沒甚麽。我們這些中學小女生都是機會主義者,而火車站旁有的是「機會」,比如旺角車站的攤檔主打小吃是咖喱魷魚和魚蛋;尖沙咀車站則有鐵路餐廳,可以吃鐵路粥;要不然,就在書報檔買一大排巧克力,到女廁外面的化妝間,坐在殘舊的紅絲絨沙發上看歷史小說,偶然想像半個世紀多以前,這兒有多少「頭等」淑女在簇新的鏡子前整妝。

運氣好的話,趕上了列車,在車上也有「機會」,因為可能遇到一位「賣命」的人:這位小販拿着大鐵盆,盛着紅紅黃黃的麵筋,口裡喊着:「要命就來,不來就沒命!」饞嘴的只好乖乖跟着他走,不久就形成十來人的搖擺隊伍,到小販停下來,一手交錢,一手取「命」。

我那色彩繽紛的鐵路史到了1974年遇上休止符。那時鐵路展開雙軌工程,往往影響行車時間表,同時有了海底隧道,坐巴士在九龍塘換車,可以直達港大,我和火車不免疏遠了。到1983年從英國回港,往日的大埔墟火車站已經關上了門。新車站和電氣化火車的確很方便――但僅此而已,它現在名叫「港鐵」,我覺得很貼切。每逢有人說起「火車」,我總不免想起往昔進出老車站的日子。

 


孔慧怡 前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主任、《譯叢》主編。文藝創作包括中文短篇小說、散文和英語詩歌;著有《婦解現代版才子佳人》《讀書雜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