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陸士清:從歷史的烽煙中走向輝煌――漫話上海火車站(上海)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5年7月號總第367期

子欄目:世界各地火車站專輯

作者名:陸士清

上海火車站,人生旅途的驛站,它引渡人生,有時改變着人生的命運。

王安憶1981年獲將小說《本次列車終點站》開頭寫道:

 

「前方到站,是本次列車終點站――上海……」

「上海到了。」打瞌睡的人睜開了眼睛。

「到終點站了。」急性子的人脫了鞋,站在椅子上取行李了。

……

 

這些旅客中,有的因為到達上海火車站而開始了新的旅程,小說的主角、回城青年陳信則迎來了人生的轉折。多少年來,無數青年學生、工人、農民、商務人士、知識分子等等,不都是因為進出上海火站,進出上海而改變了人生的命運。筆者也是,在第三次踏進上海火車站、進入上海後,即從一個人民銀行的工作人員,變而為復旦的學子,以至在復旦生活了一甲子!

更典型的如,1913320日,當時可與孫中山、黃興並稱的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應袁世凱電召,乘坐當晚十時四十五分的火車去北京共商國是,十時許,當他走向檢票口時,袁世凱親信派出的殺手射出了罪惡的子彈,擊中了宋先生。宋先生立即被送往滬寧鐵路醫院急救,但未能挽回生命!這是民國二年政治鬥爭在上海站演出悲慘的一幕。革命志士宋教仁死了,而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也只是黃粱一夢。又如,196611月,在「文革」中冒出來的王洪文,為了爭得他們糾集的「工人造反總司令部」的合法性、奪取上海市的領導權,而衝進上海火車站強行登車去北京請願。上海火車站和鐵路局阻止,他們就臥軌,阻撓火車運行,製造了「安亭事件」。他們得逞了,從而王洪文這個野心家,在中國政壇翻雲覆雨、折騰了十年,最終不得不接受人民的審判,悲劇下場。

上海火車站見證歷史烽煙中的悲喜劇,也是從歷史的烽煙中走來的。

上海火車站在時間的長河中浮沉。

1825年,世界上有了第一列火車,那是在英國。半個世紀後的1876年,中國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在上海建成。據記載,英國第一列火車開動汽笛的吼叫,曾把圍觀者嚇得逃跑;而187673日由英資怡和洋行投資興建吳淞鐵路通車時,上海市民已無驚慌之感,他們蜂擁而至,乘坐觀看,鐵軌兩旁「立如堵牆」。當時滬上有竹枝詞〈詠火輪車〉:「輪隨鐵路與周旋,飛往吳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機器巧,艷傳陸地可行船。」可惜的是,當年83日,因火車輾死一名士兵,沿途居民阻止列車繼續運行。1024日,無奈的清政府出銀二十八點五萬両買下了鐵路,並於次年10月將鐵路拆毀運往台灣,吳淞鐵路的車站也就煙消雲散了。二十三年後(1897)盛宣懷重建淞滬鐵路,189891日通車,全長十六公里,從現今河南北路延伸到寶山區的吳淞、炮台灣。淞滬鐵路的建成,促進了上海虹口和閘北地區的發展。上海最早的火車站就建在今天的東華路、虯江路道口附近。

這條號稱中國人自己建的第一條鐵路,在上海城市建設中已逐漸為新的軌道交通三號線所替代。為紀念它,寶山區在吳淞大橋東側(原址)淞橋東路口的綠地上,按原樣重建了淞滬鐵路的蕰藻浜火車站――一段水泥地坪上鋪着的鐵軌、玻璃房裡一個老式火車頭、一座車站小屋,木板的候車室,小屋裡陳列着照片資料,站旁邊還有一座五、六米高的鐘樓,時鐘依舊跳動着秒針……

繼淞滬鐵路之後,滬寧鐵路1905年開建,1906年滬杭甬鐵路開工。1908年,滬寧線全線通車,滬杭線局部路段也開始辦理客運。滬寧線火車站最初選址於現今的恆豐路,命名為上海東站,因為它處於滬寧線的最東端。後來鐵路延伸至繁華區與淞滬鐵路並軌,就將車站建於現今的寶山路天目路交會處。當時,這裡還是一片蘆葦蕩,滬寧線總管理處根據英籍工程師西排立的設計,建成了高四層的西式洋房車站。1909年落成,命名為上海站,因它處於上海的北部,又稱上海北站。

上海火車南站19084月落成,建於上海老城廂南面商業繁華區。

兩座火車站,分別位於城市南北兩側長達八年之久。在城市西側修建了滬杭甬鐵路與滬寧鐵路的連接線(滬新鐵路),上海火車南站成為以貨運為主的車站,上海北站成為鐵路滬寧、滬杭甬兩條鐵路的總站。這個總站,像上海城市的一顆心臟,跳動了八十個歲月,到1987年新的上海站,亦名新客站建成啟用,才消失在歷史中。

 

上海火車站銘刻着民族的苦難

上海站流淌過革命志士的血,也流淌過中國無辜老百姓的血。1932年二二八事變和1937年的淞滬會戰期間,淞滬鐵路兩側是中日兩國軍隊對峙和激烈爭奪的地區。一二八戰火中,日寇轟炸了淞滬鐵路的炮台灣車站、張華濱車站,上海站的四層樓房也被炸毀,1933年只局部修復。據記載,1937年淞滬抗戰,日機對上海狂轟濫炸,炸毀無數建築設施,上海站再次被炸。828日下午二時許,日機十二架,轟炸上海南站,南站站台、天橋及水塔、車房被炸毀,在站台候車離滬難民,死傷達六七百人。今年529日上海《文匯報》刊出了一張名為《中國娃娃》的照片,拍攝的就是當年日機轟炸上海南站後的悲慘情景。一個失去父母滿身血漬的孩子,跌坐上海南站斷垣殘壁的地上,驚恐大哭。這張照片,是當時服務於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攝影師王小亭拍攝的影像,單獨沖洗成照片後,刊登在美國19374月號的《生活》雜誌的封面上。這張記載着苦難的照片,也佈展在上海鐵路博物館。上海鐵路博物館,還專門開設了一間視頻室,展映當年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多個火車站時的影像。炸彈落地,硝煙沖天。

 

上海火車站在改革開放中熠熠生輝

日軍佔領上海後,拆除了上海南站及附近長約一點五公里鐵路,上海南站從此不見蹤影,只留下南車站路等路名,讓人們記得它曾經的存在。日軍修復了上海北站,但將它改名為「上海驛」。抗戰勝利後,京滬區鐵路管理局接管上海北站,開始修復和擴建。新中國建立後,上海站真正浴火重生。19508月,經鐵道部批准,上海北站更名為上海站,定為特等車站。1960年,上海站的貨運移至東站,成為專營的客運車站。1961年,上海站進行改造和擴建候車室,延長月台,形成南北兩區十一股到發線,日到發車二十九對,年運送旅客三千九百多萬人次。今昔對比,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上海站雖經改建、擴建,但終因受地理環境限制,站場和設備無法得到根本改善。為了應對改革開放後日益增長的客流,於1981年規劃在上海東站的原址上建一座新的上海站,1987年建成。19871227日晚,原上海站(老北站)開出了最後一班列車、完成歷史使命後關閉。19871228日,新的上海站啟用。為迎接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召開,上海站又進行了大規模整修翻新,真正建成了規模宏大的鐵道樞紐站。新的上海站又稱新客站。新在哪兒?新聞報道稱,它站廳設計理念新:「高架候車、南北開口」。為見證它的新,筆者曾趁赴寧開會之機會,提前進站巡訪。原來它將候車室建成「過街樓」,連同無廊柱雨棚一起,將月台和車道抱入懷中。「過街樓」中有寬敞的中央通道,將候車室分開左右。左右兩側候車室旁,開設了各色飲食和日用品商店,服務旅客所需。原來的老北站,只能從南面進站,現在「南北開口」,設置南北兩個車站廣場和完善的客運服務的配套設施,旅客可以從南北兩個方向進站,乘坐自動電梯抵達候車室中央通道,再根據電子顯示屏指示,找到自己候車的準確位置。同時根據「上進下出」的原則,將登車旅客從候車室的兩端引至樓下月台;在地下開闢東西兩條出站通道,將出站旅客導入地下通道,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出站。接客的小車和計程車也循此原則,導入地下,從而有序疏散人流和車流。上海火車站銜接三條地鐵線和將近二十條公交線,可將來上海的旅客快速分流到全市各個角落。北廣場左側,還設有上海長途汽車客運總站。總站含數十條客運線,到發幾乎可達大半個中國的長途客車,與上海站一起迎送南來北往的旅客。上海火車站,不僅是全國鐵路交通樞紐,也是公路客運樞紐。現在,即使一般的節日,車站廣場上,已再也見不到往日那擁擠得亂哄哄的人流和車流。上海火車站方便、有序、安全。上海站建成運行後帶動了周圍的商業繁榮,入夜輝煌的燈火與上海站相映,將上海站變成了「不夜城」。「不夜城」已成為上海站的專有名詞。

 

上海火車站高鐵時代的明珠

這裡所說的「輝煌明珠」,不僅指上海站,還包括上海南站和虹橋站。為適應中國經濟建設和上海對外交流的需要,上海南站20027月開工建設,200871日投入運行。上海南站位於離徐家匯約五公里,地鐵一號線和三號線會合處。主站房和南北廣場佔地六十公頃,由法國AREP公司(集團)設計。主站房如一巨型飛碟,氣勢磅礴。一次我同小外甥乘坐地鐵一號線去到辛莊訪友,鑽出地面的列車行臨上海南站時,小外甥突然指着窗外對我說:「外公,看一個大飛碟!」我說:那是上海南站。小外甥覺得好玩,回程非要去參觀。我們出地鐵一號線站,轉乘自動電梯即進入上海南站。它的設計理念也是「高進低出,高架候車」。南來北往的火車可從主體建築的架空部分穿行而過。主站屋分為三層:中層與地面同高,為站台;上層為候車區,有周長為八百米的環形候車平台,可同時容納一萬餘人候車,不同的候車區由袖珍綠化帶間隔。站房的天棚是透明的,小外甥對此感興趣,問:「這有甚麼好處?」我說:「白天旅客可以完全享受自然光,也便於候車室的綠色植物生長,節能、環保。」上海南站下層為到達層,設有旅客出站地道,接南北地下換乘大廳、地鐵一號線、三號線和十多條公交線,南北廣場有大面積的綠化地和旅客的集散地。我們仔細看了電子顯示的列車到發時刻表,發現上海南站日往返列車竟達二百三十四列,其中動車四十三列,線路覆蓋上海、天津和重慶市三個直轄市以及浙江、江蘇、江西、黑龍江、內蒙古、安徽、四川、貴州、雲南、河南、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吉林和海南十八個省,約十九分鐘就發一趟車。據報道,上海南站建成後,分流了上海站三分之一的客流。

上海南站投入運營之際,正是我國高鐵時代到來之時。2007418日和諧號動車組列車投入運行,拉開了我國高鐵時代到來的序幕。200881日,時速三百五十公里的京津城際高鐵的開通,是我國高鐵時代到來的標誌。為適應上海城市交通發展的需要和迎接高鐵時代到來。上海於2006年底開始建設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將高速鐵路、城際和城市軌道交通、公共汽車、計程車及航空港緊密銜接在一起的現代化大型交通樞紐。樞紐除空港鐵路外最終將有五條地鐵、三十多條公交線路,由此連通上海各區,還有上海西部最大的城際巴士客運站,真可謂四通八達。虹橋火車站緊靠虹橋機場,2008年開工建設,201071日啟用。建築佔地面積超過一百三十萬平方米,相當於三個天安門廣場。站房總建築面積約二十三萬平方米,其中鐵路站房約十萬平方米,雨棚面積約十一萬平方米,站房分為五層,恢宏的候車室可同時容納一萬旅客候車。今年五一節當天,我乘地鐵十號線去虹橋站,途中遇七十三歲周姓老太,她告訴我,她們家族四十餘人(多半為六七十歲的老伯老媽),將於52日去浙江嵊州(越劇之鄉)返鄉聚會,要乘高鐵前往。為保證大家順利登車,她先到虹橋站踏看一下,熟悉現代化的設備。我說:「你們這麼多人為甚麼不包一部大巴呢?」「大巴大家坐過了,現在要享受高鐵,快、舒適、安全、便宜。」她說。想想倒也是,從我家打的到上海站要四十分鐘,車資四十五元。從上海乘高鐵到蘇州工業園區,百公里,三十一分鐘,車票三十元。周大媽對我說:「老伯,儂阿好領領我?」於是我當起了志願者,從地鐵出站後,我們順着指示進入虹橋火車站,登上候車室的上層,俯瞰候車室大廳。大廳像個長方形的廣場,廳內人來人往,排排展列的簇新的鋁質座椅,坐滿旅客,秩序井然。我陪她下到候車廳,看站內人工和自動售票處,看發車時刻的電子顯示幕,找到她明天登車檢票口,讓她看了自動檢票系統、自動引導系統等自助服務設備,特別告訴她,各進站口都設有為老、殘服務電梯,老伯老媽可乘直達電梯進站台。她問我,這裡候車室為甚麼不分區?我按自己的理解告訴她,電子顯示幕顯示了檢票口,在檢票口前候車,實際上已達到了分區的目的;另外,這裡日到發列車三百多對,平均十分鐘不到就發一次車,人流疏散非常快,不必分區。她很滿意,愉快地離去了。據報道,虹橋站主要承擔高鐵運輸,是當今東亞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客運站。它北端引接京滬高鐵、滬寧城際鐵路、滬漢蓉高速鐵路;南端與滬杭高鐵、滬昆高鐵、滬廣高鐵接軌。它是長三角一體化、以及中國「兩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通道。

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橋站,以它現代化的設備、優質而安全的服務,服務於進出上海的旅客,顯示了巨大的能量,據報道,2015年春運,它最高日發送旅客達四十五萬人。這三個車站,分別位於上海的閘北、徐匯和長寧區,像三顆閃閃發光的明珠,輝耀在三區構成的三角點上!

 

(筆者註:本文只是對上海火車站的狀貌作了粗略介紹,資料來自新聞報道,以及上海鐵路博物館、相關的官方網站和百度網站,當然也有筆者乘車和巡訪所得的體會。)


陸士清,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監事長,退休前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