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吳小攀:廣州火車站的面影(廣州)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5年7月號總第367期

子欄目:世界各地火車站專輯

作者名:吳小攀

廣州火車站是廣州的重要地標之一,這種標誌性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和客運量所決定的。雄踞車站候車樓屋頂正中央的「廣州站」三個字,不知出於何人手筆,歪歪扭扭,加上左邊的「統一祖國」右邊的「振興中華」紅色大黑體字,一諧一莊,亦諧亦莊。尤其是夜晚,做成霓虹燈效果的「廣州站」三個大字更是閃耀奪目,南大門氣派盡顯。

這裡曾經也是廣州城市髒亂差的典型,且久治不癒。因此,對於廣州火車站的感覺,有如那裡是廣州的西伯利亞,非萬不得已不得不才會去,而且一到那個地方,全身天線自動打開,恨不得把自己裝在一個防護罩裡。洶湧的人流,怪異的氣味,污穢的環境,並且危機四伏。很多親友都有在廣州火車站遇險的經歷,光天化日之下的搶奪,敲詐,鬥毆,屢見不鮮;當然,還有橫街窄巷裡的吸毒,兇殺……無論是進站廣場或候車大廳,衣衫襤褸的乘客或躺或坐,行李橫七豎八,各種緊張或警惕的臉孔穿行其間,在震耳欲聾的嘈雜聲中,高音廣播聲色俱厲。也許2008年的春運是一個拐點,一場暴風雪阻斷了南北鐵路交通,數十萬旅客滯留在廣州火車站廣場……

如今,這些似乎已成記憶偏見了。相隔十年之後,不久前的一次火車站之行,讓我對廣州火車站的印象大為改觀。即便巨大的廣場仍被圍佔用於施工,但候車人流長龍秩序井然,各進出口標誌鮮明,候車大廳雖舊貌依然,畢竟也添了可供歇息的長排椅,乘客們可安坐候車。火車站還是那個火車站,但設備改進了,管理完善了,人群變化了,氣氛也不一樣了。

但陰影隱約仍在,那似乎是一個隨時準備給人下馬威的地方,避之則吉。好在廣州火車東站適時地出現,廣州火車站自然地被稱為西站,它承擔了運送往西、往北的人流,東站則負責運送往東、往南的人流。與西北方向客流的肩挑背扛相反,東南是繁庶之地,港澳、深莞、廈漳、京滬,旅客的穿着、行李和神色截然不同,相應的,車站、車廂的設備、管理和秩序也分屬於兩個世界。

東站給我最大的印象卻是種種變通之後終難免的阻滯性頑固。如果說廣州火車站還有某種激情的架勢在,東站則已淪為純功用的處所,它是面目不清的,更談不上美感。最奇觀的是,乘車須輾轉爬幾層樓,再下幾層樓,有的地方是很窄的電梯,大件行李拖行不便,有的地方沒電梯,完全考驗旅客的體力,要硬生生把行李一步一步拖上樓,再一步一步拖下樓。這種狀態持續了數十年,怨聲應該載道了,而廣州火車東站我自巋然不動。這裡也是直通香港紅磡的邊檢口岸,但外國友人和港澳同胞有專門的電梯通道,上下不會如此周折和痛苦。

即便是剛建成沒幾年的廣州火車南站,這裡集中了中國最先進的動車、高鐵,但整個車站設計仍僅止於人流集散空間的單一功能,從外觀上看不出有何特點;進到裡面,只是覺得比舊火車站更大更高更新,像極了一個巨大無比的空洞的集裝箱,或是一個臨時搭建的違章建築,隨時準備被拆除,所以,舒適度是被忽略的,視覺觀感更不在考慮之列。每次來去,仍有一種盡快逃離是非之地的感覺,至今渾然不知它長甚麼模樣。

中國當下許多城市差不多都是這樣,隨着經濟的發展,火車站裂變出東站、西站、南站、北站,這種抑制不住的複製慾望與城市的擴張同步,體量的龐大似乎更能給人以安全感,但內在增長的不足甚至萎縮,卻帶來一種結構性的失調。

人生如逆旅,也許火車站只是匆匆來去的一個驛站,但它又何嘗不可以是如歸的家園?


吳小攀,祖籍福建安溪,廣州《羊城晚報》副刊部高級編輯,中山大學文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