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奇 英:韓國現代化的象徵——Seoul station(韓國)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5年7月號總第367期

子欄目:世界各地火車站專輯

作者名:奇英

「哐噹哐噹」的車輪聲見證歷史蔓延的發展,在與一切倒退着的樹木,麥田和鄉村相互擊起歷史的回顧;「嗚……」火車的汽笛聲驚醒了沉浸在痛苦中的我們,與時空一起消失在雲朵中;進站時減速的火車聲,讓人心情更加沉重與悲憫。如今我們再也聽不到那響亮的車輪聲,而伴隨我們的是嘈雜的現代都市氣息。我們用馬車等工具前行時可以經過各個城鄉感受當地民俗風情。火車出現後卻壓縮了我們的文化空間和活動空間,但不容否認的是火車站的設立為現代化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Seoul station建立於190078日,京釜線的京城站營運後在1905324日將其改名為南大門停車場站。19151015日,重新還原了名稱為「京城站」。1925930日,Seoul station竣工,分為一、二樓。20041月,開通KTX,代表了一段歷史的完成。舊Seoul station成為歷史博物館,代表着Seoul station一個歷史的結束。火車站設立的過程對韓國人來講是心酸的歷程。日本、蘇聯、清朝、美國為了建設韓國的火車站有過不少的爭執。外族的侵略雖然給韓國帶來了很多方面的發展,但作為韓民族帶來的卻是無比的疼痛。現在韓國的大多數火車站都是日本在日治時期所設立。Seoul station也是如此,是由日本設計師塚本靖所設計,它模仿了十八世紀歐洲流行的折衷主義,為了更好的統治朝鮮半島將此站稱之為「小東京站」。當時的Seoul station面積為六千八百三十六平方米(地下二千七百四十七平方米,一樓二千六百三十七平方米,二樓一千四百五十二平方米)與1914年竣工的東京站相比是四分之一的規模。

日本為了增強軍事,以掠奪糧食等物資為目的,在二十世紀初期用韓國民眾的血和淚建造的鐵路。1899年京仁線,1905年京釜線,後陸續設立京義線、京元線。這些發展迅速將韓國民眾的意識改變。強烈反對「短髮令」的人們,自行剪去了頭髮、穿着洋裝、喝着咖啡,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同時也增加了民眾的痛苦,它們不僅磨去了韓國人的民族性,而且帶來了新自由主義。離開家鄉的人們在Seoul station周邊具代表性的場所,如南大門、南大門市場和南山塔瞭望火車站了卻鄉愁。二十世紀也有很多藝術家、文學家都對火車站充滿着憧憬和嚮往。近代,帝國的鐵路站Seoul station聚集了一群嚮往西方文明的年輕人。從Seoul station坐車到達釜山後坐船去日本或者西方學習。英親王和德惠公主等朝鮮王氏家族;活蘭、朴仁德、洪蘭坡等知識分子留學和歸鄉;日治時期朝鮮總督職員的就任和離任都要經過Seoul station。這個時期很多人為了生存也是從Seoul station前往滿洲。新時代青年所往來的地點就是Seoul station。韓國近代文學家李光洙獨愛火車,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寫在火車裡的故事。如《無情》、《泥土》都有提到火車站和火車。《泥土》(1917年)作品京城 Seoul 中描寫了青年律師許崇拋卻富裕的物質生活和優越的社會地位,毅然決然地坐着火車穿梭於韓國各個地區。這個時代另一位具代表性的作家崔南善也創作了詩歌《京釜鐵路歌》(1908)。因此,這個時期的Seoul station對韓國來講是摩登、血淚和現代化的標誌。

6.25戰爭後的Seoul station,對韓國人來講是「生離別」的象徵。休戰的韓國和北朝鮮劃分出三八線,從Seoul出發的京義線的終斷使得兄弟姐妹的生離別。到了1960年的「春窮期」產生的糧食緊缺,直到1970年都沒有解決吃飯的問題,因此出現了一陣「脫鄉」風潮。這個時期的Seoul station是「金錢、慾望、身份」的象徵。鄉鎮村民們都聚集在Seoul station,只為能擠進這座城市能吃上一口飽飯。最近隨處可見的《新村食堂》也是為了紀念當時的「春窮期」所創立。1970年初,經濟發展計劃中以「一千美金的所得,一百億美金的輸出」為標語口號體現了韓國人民的嚮往。由此我們可以瞭解鄉村的經濟狀況是更加潦倒。人們認為只要到了Seoul,不論做甚麼都能擺脫窮苦;到了Seoul,能學到更多的東西,也可以通過任何司法,公務員考試,就能出人頭地。抱着這樣想法的一批人加入「脫鄉」的行列,跟隨家人或同鄉人只為了改善自身的生活條件而簇擁到了Seoul station。對現在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來說「脫鄉」時期的Seoul station是痛苦的年代,每年的中秋和除夕就是Seoul station聚集人群最多時節,電視、廣播、新聞都會為我們播報預購「歸鄉打折票」的廣告,準備回鄉的人們會聽着羅勛兒的《故鄉車站》熬夜排隊只為了買一張回家的單程票,回家後吃上一碗母親做的熱騰騰的湯飯,充滿「家」的味道。這就不覺得那揪心且繁瑣的購票經歷是痛苦的。也許這樣的場景,再過十年二十年我們只能在追憶的節目中看到。

Seoul station作為 Seoul 近代化發展中重要的地點,它的發展也非常快。緩行列車、鴿子號、統一號、新村號等列車給我們增添了浪漫。Seoul的火車站現在除Seoul station外,還有清涼里站、城北站、往十里站、新村站等都成為了Seoul貨運的中心部,往來於Seoul和各地方而促進經濟發展。2004Seoul station又增設了時速為三百公里的KTXSeoul station從最初的火車站,發展到現在的1號線、4號線的地鐵站接送上下班的人群,還有仁川機場專線鐵路將人們送到國際平台。19893月韓華流通運營了民資,建立了高速鐵路、改善Seoul station的設施、擴建了地下二樓和三樓,地上樓層為五樓的建築,截至2004年竣工,這代表着一個時代的結束。民資企業開發以後Seoul station貼上的新自由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標籤。在韓國我們不難發現每個火車站都象徵一個商場,僅Seoul station中商場就佔據一萬八千一百九十四點八六平方米,佔整個面積的四分之一。

我們回顧二十世紀近一百年的歷史,從日治時期、近代化轉型期、新自由主義時代,文明時代變化過程中Seoul station不僅是離別和相聚場所,而且還是民主化運動最具代表性地點之一。人們為了聽19565月的第三代總統選舉時李承晚的演講,從漢江到市廳聚集了三十萬民眾的地點。1980年代,從光化門到Seoul station是民主化運動的空間,遊行、抗議的人群都會聚集在此。現在我們去舊Seoul station會看見很多露宿者,他們稱之為「家」,無家可歸之人唯一能歸宿的地方。它不僅代表着近代化空間的缺陷,也是新自由主義映射。

火車站,在韓國現代化發展中起到的橋樑作用不可忽視。民資為韓國的各大車站帶來了不少的利潤。為韓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局面,現代技術的發展也使得火車變得很安靜、舒適、快捷。但民資企業的加入,對我們年輕一代來講,火車站已經不是我們以前所瞭解的火車站,而是商業化的代名詞,它已被各大百貨所佔據。火車站作為一個主體而被商場化、經濟化。被喧賓奪主的火車站,在回憶短暫的一生時,我想也會發出一陣哀怨。隨着現代化發展,以往新民主社會所充滿憧憬的火車站,而如今即使分離和相聚也要在經濟效益中產生。


奇英,韓國外國語大學中國學部中國文學專業,曾任韓國外國語大學中國語大學院長室助教。現為韓國外國語大學大學院中語中文學科現當代文學專業研究生、韓國 BK21+韓中語文化疏通事業團團員、韓國台灣香港文學研究會員,主要研究方向:華文文學。主要論文:2015年3月〈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和電影《許三觀》比較研究〉;國籍學術論文:〈韓國黃順元《陣雨》和中國駱賓基《莊戶人家的孩子》愛情述比較〉、〈受難時期的韓中跨國愛情: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裡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