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陳惠英:一隻陶料厚重白底黃色大笑臉茶杯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5年9月號總第369期

子欄目:「香港,香港」散文大展

作者名:陳惠英

房子是人的延伸。不論條件,只要是藏身的地方,便可藉此看到日常的活動痕迹。王家衛《阿飛正傳》很動人的一幕是,劉嘉玲要看看張國榮的房間;《重慶森林》的王菲偷偷走進梁朝偉家遊戲式地打掃;《花樣年華》的房門簾把外頭打牌玩樂的世界隔開,情愫在雜音中滋長……

一扇窗、一道門、一個茶杯的擺放,是我們的眼目、腳步與手的延伸。昔日香港同樣逼仄,一家八口一張牀是具體的描述。人們歷經的住房模式造就今日對於空間的理解和嚮往。處理空間的方式與其他城市不一樣。

尋常百姓不隨便招呼親友到自己的居室,因為沒有一系列應對的設施,像西西小說〈碗〉提及的一整套配色餐具。到外頭去,吃一頓體面的,何其容易,賓主盡歡。因此適合聚餐以及省時的食肆滿街,卻鮮見可以寧靜致遠空闊的茶室、咖啡廳之類。

生活需要對比,在繁鬧中渴望獨享個人空間,無如戴上耳機,把外頭隔開,如一重房簾子。又如,關上門,門上貼一勿打擾告示。昔日大宅需要鈴聲提示家人進餐,小房子則以「開飯啦」喊話,換作今日,即使是一房門之隔,依靠科技傳播信息。麥克魯漢媒體理論包羅廣泛,我們的耳目手足均需要延伸。如此說來,無論以何種方式延伸,皆因時代轉變罷了。

把房子裝修(不是維修)以配合個人喜好是對居室的起碼要求,由是看見人的延伸式樣。為此,把人家留下的統統捨棄,不留一點他者的延伸空間。常滿的垃圾站堆滿家具雜物,新淨、完好,便因為不合延伸要求,棄之可也。延伸,是個人過去的總和與再發展。窗台上有一隻荷蘭木屐、書架上有機械模型,或是一室黑白,這些延伸足可寫成故事﹕外遊記述、童年依戀、對華美塵世的訣別。

沒有兩所完全相同的居所,即令是宿舍般的建築,內容也不盡相同。有些城市居民喜歡與人同,從外面看上去家家似是差不多的,但走進去便不一樣。這類延伸是含蓄而隱蔽的。回看我城,一座大廈,總會有不同的窗花與簾子式樣。哪家哪戶甚麼時候搬進來,也可推測,因為裝修的「裝」,是加添不是刪減,是整飭不是約化,是潮流不是存有,我們時常需要把過去忘得一乾二淨,追求與時代配合的延伸。往往非常樂意地,把招呼與情味,化作符號;甚或可打印成三維立體模型。

取過一隻置放雜物堆中陶料厚重白底黃色大笑臉茶杯。這大笑臉,是我們的全部記憶、經歷與期望。一種無終止永不回頭的延伸。


陳惠英,曾在電視台、報館工作,現任教嶺南大學中文系。著有小說集《遊城》、散文集《流動的城市流動的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