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徐 魯:給香江的孩子們講述香江故事——紀念香港兒童文學先驅黃慶雲一百年誕辰

主欄目:《香港文學》2020年9月號總第429期

子欄目:文藝漫談

作者名:徐魯

香港的歷史和文化,香江孩子們的童年生活,是香港第一代兒童文學作家黃慶雲創作的特色。在她的一生中,童年時代、青年時代和老年時代裡,有許多日子都是在香港生活和工作的。她不僅瞭解和洞悉香港的歷史、文化和生活風習,也熟悉飲着香江水長大的一代代香港孩子的童年生活和心靈秘密。所以,她的不少作品都取材於獨特的「香江故事」。其中以長篇歷史小說《香港歸來的孩子》、長篇遊記故事《可愛的香港》等作品為代表。此外,她還有不少兒童小說、童話、兒童生活故事和兒童詩等,描述和表現的也是香江風情和香江孩子們的生活。

《香港歸來的孩子》,是我迄今見到的唯一一部以中國現代「香港大罷工」事件為背景,給今天的孩子們講述香港那段漸漸被人淡忘的風雨歷程的歷史小說。這部小說的故事從1922年發生的香港海員大罷工開始,以兩個海員家庭及其年幼子女的經歷為故事主線,再現了1925年省港大罷工爆發後,覺醒的一代年輕人,冒着腥風血雨,勇敢地衝破黑暗,紛紛離開香港北上,最終走上追尋光明、真理和遠大理想的征程的真實故事。作家為了這本小說,二十多年間先後訪問了六七十位當事人,歷時五六年才創作完成。這是一本虛構的小說,卻十分注重歷史的真實性,所有重大的情節和一些故事細節,皆根據當時的事實,一些重要的人物也採用了真實姓名。這本書在寫法上,與《刑場上的婚禮》有異曲同工的魅力。「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香港的一代代青少年,實在是都應該好好讀一讀這部《香港歸來的孩子》。它是一部真實和生動的香港「歷史教科書」,又是一部汩汩流淌着中華民族滾燙的愛國熱血、講述香港奮鬥、抗爭和追求光明的光榮傳統的文學佳作。

如果說,《從香港歸來的孩子》講述的是香港遙遠的昨天的故事,那麼,《可愛的香港》展現的是這座東方大都市的今天和未來的美麗圖景。作家把城市的自然景觀、人文名勝、生活風習,還有深巷弦歌、兒時美食、早晨和傍晚喧鬧的市聲……通過一個名叫眉眉的小女孩,在暑期跟隨家人和夥伴一起,在回歸祖國後的「東方之珠」的興致勃勃的遊歷和發現,一一展現出來。香港的繁華與摩登,香港人的奮鬥故事,小巷裡的日常生活秘密,香港的山水、植物、園林、橋樑、建築、博物館的知識和故事……彷彿一道「流動的饗宴」,也像是一幅長長的、明麗的城市風景和風俗畫卷軸,緩緩展開,呈現在讀者面前。把本來是散文化的遊記,通過一個小主人公的視角和故事串連起來,成為一部長篇作品,這本書在結構手法上,可與瑞典的那位講故事的老奶奶塞爾瑪.拉格洛夫創作的,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長篇遊記體童話《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相媲美。或者說,這是一部文筆優美的「中國版《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我曾為黃慶雲先生的女兒、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和影視劇作家周蜜蜜的長篇小說《文曲譜:香港的離散與追憶》寫過一篇序言,其中說到一個觀點:幾乎每一座城市,最終都會選擇出一位或幾位優秀的作家,作為自己靈魂和文學上的「代言人」。這些作家,必須能夠悉心洞察和揭示這座城市的秘密和命運,能夠為世人講述和詮釋這座城市前世今生的滄桑故事。有人也把這樣的作家,稱為這座城市的「通靈人」。「香港的樓宇、街道、歷史、文化、社會眾生……所構成的獨特韻味,已經深潛在她的骨子裡,流貫在她的血液和氣質裡,也浸潤在她每天的生活、寫作、閱讀和呼吸中。」這裡的「她」,指的是周蜜蜜。如果指的黃慶雲先生,也沒有甚麼不妥。實際上,這一對「母女作家」,各自都創作和出版了多部以香港為背景的作品。香港這座城市,這顆美麗的「東方之珠」,是母女二人的作品裡共同的「主人公」之一;香港的今昔與悲歡故事,也是母女二人不斷地在講述、在書寫的「同一本書」。這也使我想到,假如一座城市能夠因為人們悉心洞察它的秘密生活、並且能用自己美好的文字去講述它的故事和讚頌它的美而對人們懷有感激的話,那麼,香港這座城市首先應該感激和稱謝的,是黃慶雲、周蜜蜜這一對母女作家。黃慶雲先生作為香港現代兒童文學的奠基人和拓荒者,當之無愧。

世界上有不少抒寫童年故事、發現童年之美的經典小書,都出自一些大作家之手,如魯迅的《朝花夕拾》,薩特的《童年回憶》,本雅明的《駝背小人》,托馬斯.曼的《童年雜憶》,柯萊特的《葡萄捲鬚》,希梅內斯的《小銀和我》,奧納夫.古爾布蘭生的《童年與故鄉》,若.亞馬多的《格拉皮烏諾的小男孩》,羅伯特.魯瓦克的《爺爺和我》及續集《小男孩長大以後》,等等。這些帶有回憶色彩的文字,大都超越了對個人童年生活的描述,成為了一種能夠引起每個人的共鳴、具有永恆和普遍意味的文學題材。

童年生活和童年故事,作為兒童文學的一個永恆的「母題」,也是黃慶雲一生中「百寫不厭」的題材。這類題材,她的長篇童年回憶錄《親親小時候》可以作為代表性作品。

這部追憶自己在香港度過的童年時光的長篇散文,是一部童趣盎然童年和親情回憶之書。全書由三十多篇短小而完整、可以單獨存在、又互有銜接的小美文組成,以童真的眼光、細膩的感覺、明亮和單純的文筆,講述了作者童年時代點點滴滴的成長細節,描畫了那個年代的香港孩子們的真實生活情景。整個作品不是以複雜的故事情節取勝,而是像一幅幅小童年生活的明麗的風俗畫,憑藉許多細小、溫暖的真實的、充滿童真童趣的細節,支撐起了韻味悠長和調子明亮的敘事。通過小女孩眼中的現實生活、周圍世界、自然環境、鄰里關係、小夥伴之間的友誼的觀察和描寫,真實和準確地呈現了孩子們純真、友愛的成長心理狀態,刻畫了小女孩在日常生活中對生活、對世界、對未來的好奇、夢想與渴求。這部作品剪裁簡潔、語言清淺和明淨,詩意清揚的散文筆調裡,洋溢着小童年的恣意與歡欣,也展現了像青翠和茁壯的小樹一樣的年輕生命的豐饒、堅強與燦爛。

這是作者自己的小時候,也是一代人的小時候;是一部童年和親情回憶之書,也是一部自然之書,一部成長和美德之書。作者用澄澈、明亮和清淺的文字編織起來的這座「童年的花園」,不是空中樓閣,也並非小王子和小公主們玫瑰色的童話城堡。其中有歡欣,也有淚水。作者善於滴水藏海、以小見大,我們從一些細微的細節裡,一樣能辨認出一個真實的大時代的樣子,一樣能聽到一個大時代裡的風聲和雨聲。

傑出的兒童文學作家,總是具有一項異於一般作家的才能,就是這個人能夠「返回童年」,能夠「再來一次童年」,或者說,能夠去「重新發現童年」。瑞典的「童話老奶奶」林格倫有一句名言:「為了寫好給孩子們看的作品,必須回到你的童年去,回想你童年時代是甚麼樣子的。」她說,「童年時代的『那個孩子』活在我的心靈中,一直活到今天。」在《親親小時候》裡,我們看到,那個純真、友善、好奇和美麗的小女孩,也一直「活在」黃慶雲奶奶的心中。就像她在那首童詩裡所寫的:「我走過九十九條河,我描繪過花兒一千零一朵,只有童年的花園,永遠永遠地佔有我。」

 

 

徐 魯 筆名江歌、北國風,山東即墨人。 1982年畢業於武漢師院咸寧分院中文系,歷任湖北陽新縣文聯秘書長,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文藝編輯、圖書部主任,《少年世界》雜誌副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