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鄭明仁:半世紀獵書小記

主欄目:《香港文學》2020年4月號總第424期

子欄目:香港作家散文專輯

作者名:鄭明仁

筆者1967年讀中學,開始讀一點課外書,主要是看《讀者文摘》,中五會考要讀很多數理化科目的參考書,因此經常到旺角奶路臣街、花園街一帶買書,最常去的兩家書店,一家是花園街的「友聯」,另一家是奶路臣街漢榮書店樓上的「寰球」。「友聯」有自己出版的《友聯活葉文選》,它把古文經典拆散來賣,可獨立買一篇文章,售價僅一角幾毫,這是照顧窮家孩子買不起新書。另外,「友聯」獨家代理台灣出版的《科學月刊》,是理科學生的至愛。到「寰球」書店買書,是貪它有折扣,但要忍受老闆李劍峯的凌厲眼神,在挑書時總是感到李老闆全程在背後盯着你,心理壓力很大,你想把書「插」回書架時,李老闆的手就會忽然出現快速把書搶過來然後小心翼翼放上架,怕你毀了他的書。我們從沒見過李先生笑過,學生們上寰球書店像上戰場一樣,戰戰兢兢。不過,李老闆對付莘莘學子的手段,遠遠不及灣仔「南天書店」老闆那麼絕情,後文再交代。

上大專後,開始涉獵各方面的書,幾乎甚麼書都看,瓊瑤、郭良蕙、柏楊、李敖、殷海光……等台灣作家的書都看,即使不買也打書釘看個飽。那時候是旺角書業最活躍的年代,二樓書店一家接一家出現,記憶所及便有「南山」、「洪葉」、「文星」、「田園」、「樂文」、「東岸」、「香山學社」、「新思維」、「愉林」、「梅馨」等,加上地下舖的「新亞」(後來搬上樓)、「復興」、「廣華」、「實用」、「漢榮」、「學津」、「精神」等,再添上附近的「大東」、「齡記」、「世界」書局,旺角稱得上是書香撲鼻。幾街之隔的上海街有一家「怪」書店,它沒有店名,只知道老闆叫做「何老大」。與其叫它做書店,不如用「書山」來形容它更切合,因為整間舖已給一紥紥的書籍堆到上頂,你只能擔梯像爬山一樣爬上書山無目的地找書,而且書是一紥紥的賣,即使你只看中其中一本,也要把其餘的買下。何老大原名何庚生,在大陸時是上海商務印書館的收賬員,負責在華南地區收賬,來港後繼續賣書老本行,他的書主要來自結業出版社的清倉貨,何老大當廢紙買入,漸漸便堆積如山活像廢紙倉。我每次經過都見何老大在店門口打瞌睡,不敢驚動他,因此無緣爬上書山尋寶。據說書山有一次發生火警,消防員到場射水,把書都浸濕了,何老大才忍痛把書當廢紙賣掉,正是廢紙來廢紙去,枉費心機。奶路臣街德仁中學旁邊「肥佬羅」的舊書檔也值得一記,肥佬羅是退役「國軍」,認識很多撿破爛的收買佬,經常收到他們送來的各種各類舊書,有時一元幾角便可買到一些絕版書。附近「復興」書店老闆是肥佬羅的女婿,他會挑一些較新淨賣得起錢的舊書給女婿賣。

新亞書店老闆蘇賡哲是香港的「書神」,神者神乎其技也,他像百貨公司的頂級買手,早年每天中午四出尋書買書,黃昏一綑兩綑的拿回新亞,店外早已有一班老友等着他,他們按年資先後順着次序揀書,「實用書店」老闆龍良臣年紀最大有優先權,然後是方寬烈、黃俊東、許定銘等等。蘇賡哲挑回來的書,肯定是好東西,各人都能滿載而歸。「書神」也有失手時候,話說六十年代某年某天,古籍專家衞聚賢捧着有張大千眉批的四冊《永樂大典》到新亞書店找蘇賡哲求售,張大千用毛筆寫上:「此乃國寶也,當焚香沐浴而觀之。」衞聚賢索價二千港幣,蘇老闆說新亞當時舖租每月才六百元,要用三個多月租金來買四冊書,不太划算,婉拒了衛聚賢。今天,《永樂大典》已是稀世奇珍兼國寶,上億元也找不到一冊。還有一件走寶的事,蘇賡哲和司徒華及中文大學教授羅球慶早年合資在旺角西洋菜南街買了一地舖單位開了「集雅」圖書公司,後來舖位以四百萬元轉售,每人喜孜孜分得過百萬,豈料同一舖位今天市值是二億六千萬元。兩次「走寶」經歷,蘇賡哲說來很輕鬆,沒有半點牽掛。「天跌下來當被冚(蓋)!」這是蘇老闆的處事態度,但這種態度卻沒有窒礙他的應變思維,十年前他眼看書業愈來愈不景氣,竟然給他想到舊書拍賣這條生路,十年下來新亞書店已成為香港舊書拍賣的龍頭大哥,我每次都有參加競投,收穫也算豐富,主要收集了香港早年印刷品,有些已成珍品。旺角區書店還有很多傳奇故事,寫也寫不完。九龍區常去的書店還有王敬羲在尖沙咀海防道經營的「文藝書屋」,我的文星叢書多是購自「文藝」。油麻地專營台灣書的「集成」書店也常光顧,記得它結業前清貨大減價,還特地去買了幾套佈滿灰塵的參考書。油麻地還有從旺角搬過去的「實用書局」,九十多歲的龍良臣去世前每天坐在店門口拿着書本打瞌睡,幾年前「實用」結業前我買了幾本廣東木魚書,「實用」從五桂堂承接下來的木魚書,數量是全港之冠。

鏡頭一轉,從九龍區的書店轉到港島區去。香港舊書店發源地應該是從中上環一帶開始,這跟香港開埠的歷史軌迹有關,以前中環半山區大宅大掃除,很多舊書便給收買佬賣到舊書店和舊書攤,早年上環嚤囉街便有賣舊書的店舖和書攤,很容易便可檢到民國時期名人題簽的舊書。早年中環石板街「康記」稱得上是香港買賣舊書的元祖,六十年代已開業,他佔地利之宜,很多垃圾佬垃圾婆從大宅清理得來的書籍都交到康記那裡去,蘇賡哲每天便到往康記走一次獵書,康記後來搬到荷李活道自置物業繼續經營。中環舊書店不得不提「神州」書店,老闆歐陽文利早年在史丹利街陸羽茶室附近買了一個地舖經營「神州」書店,由於書種多,不少更是絕版書,很受愛書人歡迎,我也在那裡買了很多香港掌故書刊。「神州」後來搬到柴灣工業大廈,地方大很多,一排排的書架有如圖書館,今天的「神州」仍大受歡迎,顧客來自中港台。多年前「神州」看中互聯網商機,一早已在孔夫子網掛牌買賣舊書,因此「神州歐陽」在內地名氣很大。近年我還有上「神州」尋書,間中會找到有紀念價值的舊報刊。

港島區的書店逐漸往東移,灣仔的「三益」最著名,店主蕭先生很有辦法,早年收了很多書畫,張大千的也有。筆者光顧「三益」時已是八十年代末,好的東西已給識貨之人淘得七七八八,聽說七十年代常見葉靈鳳、羅孚、高伯雨常到「三益」尋寶。老蕭後來移民外國,軒尼詩道就少了一家傳奇書店。「三益」走後,灣仔道的「波文」是愛書人常去的書店,因為老闆黃孟甫翻印了大量中港台舊書,價廉物美而且多買多折扣。當然,「波文」也有不少正版好書,故能吸引大批愛書人流連。

「波文」後來忽然從灣仔遷往旺角先施百貨附近,起初也是賣文史哲書籍,但生意已大不如前,惟有改弦更張把舖前靚位用來賣一些通俗小說和情色雜誌,沒多久「波文」關門了。後來在街上碰見黃老闆,他告之執笠原因是之前印書太多,資金周轉不來。聞說「波文」欠下不少街數,債主到灣仔「波文」追數,黃老闆也只能叫他們隨便在店內拿書抵數,債主有一次取走兩大紥黃俊東寫的《書話集》,途中嫌太重把其中一紥棄掉。人算不如天算,《書話集》後來竟成奇貨,2010年新亞書店舊書拍賣,一本《書話集》成交價幾千元。一紥書大概有十本,債主一棄便幾萬元。

灣仔譚臣道的「一山」書屋和莊士敦道的「青文」書屋也響譽一時,「一山」由張嘉龍、陳冠中等人創辦,我在那裡買過幾本左翼學術書籍。「青文」的傳奇故事大家耳熟能詳。隨着店主羅志華十一年前春節在書倉不幸被書堆壓死之後,「青文」的傳奇故事已成為香港文化人的集體回憶,「青文」出版的叢書更成為一眾文青追捧的讀物。最近很多年輕書友不約而同來到我「老總書房」,要找「青文」早年出版的叢書,特別是要黃碧雲、也斯和丘世文的著作。這幾年巿面舊版青文叢書愈來愈少,幾成荒漠甘泉。

灣仔修頓球場對面二樓的「南天書業公司」,六七十年代大大有名,學生聞風喪膽。那個年代多人偷書,南天書店佔地廣,好書多但價錢貴職員又少,自然是「雅賊」下手熱門地方,老闆李吉如不勝其擾施展妙計,凡偷書被當場逮住者有兩條路選擇:一是報警拉上警署;二是寫悔過書。不想送官究治便要寫悔過書連同近照貼在書店當眼處公告天下。多數人選擇寫悔過書,久而久之,店內的悔過書便愈來愈多。

當年灣仔尚有許定銘經營的「創作」書店,和黃仲鳴集資開的「華人圖書供應社」。創作後來搬到北角《成報》毗鄰的七海商業中心,我就是在那裡認識許定銘,後來成為好朋友,他的書話故事比我更豐富。北角渣華道有家樓上書店叫做「青年」書店,掌店是位長者陳先生。小小一間毫不起眼的書店,竟然是南懷瑾作品的香港總代理。在那裡你還可以找到很多方寬烈影印寄賣的文學資料,這些當年不屑一顧的影印本,多年保存下來又是珍貴資料,幸好我收藏了不少。

半世紀走過來,斷斷續續光顧了無數的書店,享受過香港書業的黃金日子,香港曾經是讀書的福地,要看甚麼書便有甚麼書,如果說書中自有黃金屋,那麼香港曾經是遍地黃金。舊書店走得八八九九,幸好有新的獨立書店接上,但風景已不一樣。無論如何,感謝曾經艱苦經營書業的前輩,更要感謝還在堅持開店的朋友,沒有你們,年輕一代不知道香港曾經是書香撲鼻的城市。

 

 



鄭明仁 香港資深傳媒人、藏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