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袁 霓 : 巽達格拉巴——歲月沉澱的港口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7年5月號總第389期

子欄目:「世界各地港口」專輯

作者名:袁霓

這是一個沉澱歷史的港灣。見證了朝代的興亡,見證了西方列強的入侵。五百多年了,它依舊繁忙。

走進「巽達格拉巴」(Sunda Kelapa)港口,空氣裡漂浮着腥味、臭味。一長列的船,鐵船、木船、帆船,停泊在兩公里長的海口上,有很多船在裝貨卸貨,所有的工序都還停留在古老的模式中,一塊長長的木板,一頭在岸上,一頭擱在船舷上,裸着上身,肩上扛着幾包水泥的工人,在狹長而彈跳的長板上穩步走着,把肩上的水泥卸下,船上有另一組工人把卸好的貨安放在船艙裡。耀眼的陽光,照射在他們滲透着汗珠的身上,陽光下,一粒粒汗珠像一顆顆鑽石閃閃發光。看着他們平穩的步伐,熟練的動作,我們看着就像在危索上玩雜技一樣,讓人心驚膽顫,但他們卻顯得輕鬆而充滿堅定,生活真把他們磨練得像鐵人那麼壯。

船下的海水,深黑而無波,隱隱散發着一股臭味;以前是苦力,但老後只能靠海維生的人,在大船之間,划着小舢板,兜攬我們坐船出海繞一圈或到港口對面的漁村參觀,雖然躍躍欲試,但看着那發臭、發黑、泛着油漬的海水,想着一不小心掉下去,就掉進黑水裡,只好打消了原意。

這個充滿着歷史的港口,叫「巽達格拉巴」,在印尼雅加達市區北部,從十二世紀開始就已經是屬於西爪哇「巽達」王的碼頭。當時來自中國、印度、日本和遠東的商船都在這裡停泊,滿載着瓷器、絲綢、咖啡、布料、馬匹來與印尼的香料對換交易。

當時的「巽達」王把城市定名為「格拉巴」,格拉巴的印尼語是「椰子」的意思,椰子碼頭非常繁忙,除了來自中國、印度、歐洲的商船,還有來自印尼各地的船隻和水手熙來攘往。十五世紀末歐洲各國王朝開始往亞洲擴展勢力,派船隊前往亞洲各地,葡萄牙首先發現了繁榮的格拉巴,派了使者來與巽達王談合作,為巽達王建堡壘,成立公司並駐軍幫忙鎮守,巽達王同意了,因為當時爪哇各地的王國也對格拉巴虎視眈眈,經常派兵侵犯,巽達王用一千籃的胡椒換葡萄牙的駐軍鎮守,並刻了一個石碑紀念雙方合作的友誼,這塊石碑於1918年在海港附件的一條小巷子裡被發現。

巽達王與葡萄牙的合作,惹來西爪哇兩個王國的不滿,於是兩國一起合作,在1527622日把巽達王打敗,把格拉巴奪回來。從此,622日便是雅加達建市的紀念日。

打敗巽達王的德瑪王卻無法笑得更久,十六世紀末,荷蘭派兵入侵,16195月從格拉巴港口長驅直入,打敗德瑪王,佔領了格拉巴,之後再打敗印尼各地王國,佔領了印尼諸島,殖民印尼長達三百五十年。

格拉巴這個城市的名字被荷蘭殖民政府改成了「查雅加達」(Jayakarta),格拉巴港口被改成了查雅加達港口。「查雅加達」(Jayakarta)是勝利的意思,以此來紀念他們的勝利。但後來又改成了「巴達維亞」。

印尼獨立之後,把巴達維亞改成雅加達,1970年初又把「查雅加達」港口恢復舊名為「格拉巴」但加上了「巽達」,變成「巽達格拉巴」來紀念當時的「巽達」王。

經過了幾百年,繁忙的「巽達格拉巴」仍然繁忙,但已不復當年的繁榮,大船無法在港口停靠,雅加達政府在距離巽達格拉巴十五公里處,又建了另外更大的,可以容納貨櫃上下的現代化港口。而「巽達格拉巴」只是漁船停泊,接駁船裝卸貨物的港口。因為它冗長的歷史,現在變成了雅加達的一道風景,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

荷蘭遊客最喜歡遊覽巽達格拉巴港口,來看看他們祖先曾經獲得過的「勝利」。巽達格拉巴港口附近都是荷蘭殖民政府時期建的古蹟,有一座海事博物館,一個魚市場,有荷蘭人建的倉庫,有一座吊橋,當時荷蘭人的船隻,可以從格拉巴港一直進到雅加達的內河。

沿着格拉巴港口往外走,這些地方都可以徒步走到,可惜的只是,這麼充滿歷史,見證朝代興亡的古蹟,沒有被好好保護和利用,到處顯得髒亂。雅加達華人市長鐘萬學上台後,修建了快要倒塌歪斜的海事博物館,如果他能夠連任,相信他可以把雅加達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蹟都修建並提升它們的地位,讓我們的子孫可以來此憑悼雅加達的百年歷史。


袁霓,原名葉麗珍,祖籍廣東梅縣,生於印尼雅加達。1966年印尼風雲變色時,就讀華校小學五年級。1995年廈大函授部大專畢業。著有短篇小說集《花夢》,散文集《袁霓文集》,雙語詩集(印、中)《男人是一幅畫》,微型小說集《失落的鎖匙圈》。現為印尼華文寫作者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