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相裕亭 : 趕牲靈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7年11月號總第395期

子欄目: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展

作者名:相裕亭

張和家的祖上在山西。

山西在哪裡?張和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在地球儀上找到了,它與河北、陝西、甘肅接壤,距鹽區約有兩千多公里。問題是,祖上這個概念,張和的爺爺說得太模糊,以至於祖上是張和家哪一輩的祖宗,張和至今都沒有弄清楚。

「那時候,不通鐵路,也沒有公路。人們出行,全靠馬幫……」張和的爺爺陳述祖上故事時,總是這樣幾句語重心長的開場白。

張和的爺爺說,早年間,內陸的海鹽,運至山西,尤其是穿過甘肅的河西走廊,到達內蒙、新疆以後,與那些高鼻樑的「野毛子」對換物品時,如同金子一樣貴重。

張和爺爺所說的「野毛子」,可能就是指新疆哈薩克族的牧民,他們的眼窩深陷、鼻樑高高的。張和的爺爺從來都沒有去過新疆,更沒有見過哈薩克族牧民長得甚麼樣子。但是,
張和的爺爺能說出他們的長像和他們的生活習性。顯然,這些都是祖輩口口相傳下來的。

聽張和的爺爺說:「那些高鼻樑的『野毛子』,吃不到海鹽,頭髮會一天天的見黃變白,原本高高大大的漢子,也都沒有精神氣兒。」

張和爺爺說,內陸的海鹽與茶葉,對新疆、內蒙一帶的牧民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好東西。草原上,那些看起來彪壯、強悍的牧民們,他們以牛、羊肉為生,如果沒有濃茶(奶茶)來幫助他們消化,肚子會漲得像鼓一樣圓。張和爺爺說,當年,康熙皇帝治理邊疆叛亂,就採取斷送他們海鹽與茶葉的辦法,很快就把那些鬧事的邊疆牧民給治服了。可見,海鹽與茶葉對牧民來說,是多麼重要。

張和家祖上做的就是海鹽與茶葉的生意。

海州灣,茶鹽王

隊伍一拉十里長
……

說的就是張和家祖上運送海鹽與茶葉的馬幫。

說到張和家祖上的馬幫,張和爺爺向來都是滿臉得意的樣子:「那駝鈴,響的!十幾里外,就能聽到『叮噹叮噹』的響聲了。甚麼叫威風?那才叫威風呢!給個省長、縣長,都不換的。」說這話的時候,張和的爺爺大都是喝下了二、三両老燒酒,臉上的紅暈,還在眉宇間閃爍呢。

張和爺爺說,他們家祖上的馬幫,走河南,穿山西,翻越八百里秦川。用內地的鹽、茶,換來邊疆牧民上等的皮革、精美的玉石。有時,還能帶回印度的象牙和金燦燦的鑽戒哩。其中的艱辛與冒險,張和爺爺一概隱去不說了。

但,張和爺爺念念不忘他們家祖上在山西,並具體到某一片漫無邊際的沙丘裡。

讀過中學,懂得一點地理知識的張和,也曾對爺爺的話提出過質疑:「爺爺,山西沒有沙丘、沙漠吧?」

那樣的時候,張和爺爺總會沉下臉,訓斥張和:「小孩子,你懂個啥。山西那邊的沙漠大着吶!」

顯然,張和爺爺不高興了。張和的爺爺念念不忘,他們家祖上的屍骨,就埋在山西某一片莫大的沙漠裡。

當時的情景到底是怎麼?因年代久遠,已無從考證。

但是,聽張和爺爺說,當年在沙漠中,埋藏他們家祖上屍骨的時候,馬幫內部曾產生過兩種意見。一幫人主張,打道回府,把他們家祖上的屍體,送回鹽區去;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此時馬幫行程過半,即使原路返回,也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最後,兩種意見得到統一,馬幫們決定就地草草地掩埋張和祖上的屍體,打算回來時,再挖出屍骨帶回鹽區,舉行隆重的葬禮。

之後,在掩埋張和家祖上屍體時,馬幫裡的弟兄,為了能記住墓地,他們採取了沿途藏寶時慣用的辦法,挑出一對擁有母子關係的駱駝,製造出一場血腥的生死離別場面,然後牽着母駱駝繼續上路。返回時,只要馬幫路過那片沙漠,放開韁繩,母駱駝準能找到牠們母子分離的地方。

但是,那一次,馬幫的弟兄在屠殺小駱駝時,讓母駱駝親眼目睹了小駱駝被扒皮、肢解、剔骨的淒慘場景,他們本想給母駱駝一個刻骨銘心的印記。沒料到,母駱駝就此絕食,沒走出那片沙丘,便轟然倒地了。

至此,張和家祖上遺屍何處,已無從查找。

張和爺爺所說,他們家祖上在山西。原因就是他們家祖上的屍骨埋在山西某一片荒無人煙的大漠裡。

相裕亭,中國作協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簽約作家。著有長篇鹽河系列小說三部。其中,《鹽河人家》獲「五個一工程」獎、《風吹鄉間路》獲「花果山」文學獎、《忙年》年獲「冰心文學」獎。結集出版了《風吹鄉間路》、《小站不留客》等多部小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