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陳炳良老師與嶺南中文系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8年5月號總第401期

子欄目:陳炳良教授紀念專輯

作者名:許子東

如果不是陳炳良老師,我大概不會到嶺南大學教書,從1993年至今,已經二十多年。
但今天的感言卻並不只是表達個人對陳老師的感謝,我要講的是陳炳良老師與嶺南大學中文系的關係。

陳老師曾在海外求學,耶魯的博士,在香港大學中文系教學多年,九十年代初到司徒拔道嶺南學院,任中文系主任前後十年。當時嶺南中文系的老師,一半以上是陳老師從香港大學「搬」過來的。如李雄溪教授、劉燕萍教授、司徒秀英教授、陳惠英教授,還有許子濱教授,還有許子東教授,他們或者是香港大學的博士,或者曾在港大讀過書。他們至今仍是嶺南大學中文系的教學研究骨幹。但是在陳老師主持下,雖然大部分老師來自香港大學,但嶺南中文系卻沒有成為港大中文系的一個翻版或分支,相反,倒是更接近於中大的傳統中文系格局。為甚麼呢?

hk_c_擷取.jpg

香港的中文系至少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中國語言文學系。另一種或是文史哲兼顧的漢學系,或是理工科大學,將中文作為語言教學或副科。不同類型的中文系在香港同時並存,是由多種複雜的歷史政治文化原因造成的。嶺南,當時是第七家,也是規模最小的人文學院。嶺南應當建立怎麽樣的中文系呢?

記得陳老師和我講的兩句話印象最深,一是他說,香港所有大學規定,官方語言是英文,除了中文系。第二句,為甚麽在英國美國,罕有文史哲全包的英文系?為甚麽尤其是文科名校,總要有自己國語的語言文學系呢?

陳老師自己的學術訓練背景,是漢學系和比較文學。但他一直清醒努力的是要把嶺南中文系辦成一個傳統意義的中文系。嶺南中文系,同時注重古典文學、現代文學、語言學以及寫作課程,尤其在現代文學方面,在香港各大學中獨樹一幟,足以和中大等兄弟院校互相促進――多年來嶺南的老師們、嶺南中文系的畢業生們,都以此為榮。
今天,陳老師走了,大家在一起,紀念他的學養,他的溫厚,他對各位同事實實在在的關心幫助,但我想我們不應忘記,他在延續中文系學術傳統,發揚中文教學的價值,維護中文研究的尊嚴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


謝謝您,陳炳良老師。


許子東,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華東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著有《郁達夫新論》、《當代文學象》、《當代小說閱讀筆記》、《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當代小說與集體記憶:敘述文革》。編選有《香港短篇小說選1994∼1995》、《香港短篇小說選996∼1997》、《香港短篇小說選1998∼1999》、《輸水管森林:三城記小說系列香港卷第一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