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張燕珠 : 語篇分析看舒巷城散文的文化語境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8年2月號總第398期

子欄目:批評空間

作者名:張燕珠

引言
舒巷城是一代香港著名作家,長期在報紙副刊專欄發表散文,活躍於上世紀六十至九十年代,他筆下的城市面貌題材廣泛又具生活化。本文試圖從語篇分析角度評析舒巷城散文的文化語境,借助韓禮德(M.A.K,Halliday)三大元功能建構其散文的基本特徵和社會文化價值。

散文中的文化語境
文化語境是語篇在特定的社會、文化中所表達的所有意義。(1所有意義可以是概念意義、人際意義和語篇意義,即交際目的、形式、內容等不同的層次。從廣義上看,在特定的文化中,所有意義的表達都可以說是文化語境的一種。因此,舒巷城在報紙副刊上撰寫專欄,是上世紀特定的香港社會文化的體現。自1988年起,舒巷城應《香港商報》時任總編輯張初(筆名「金依」)之邀,以筆名「尤加多」在副刊寫《無拘界》及《水泥邊》專欄,歷時約三年,共發表了七百八十篇文章。
上世紀香港報紙業蓬勃發達,副刊的風格往往能反映報紙的格調和質素,而較知名的作家也往往成為邀請撰文的對象,舒巷城便是當中的佼佼者。由於副刊的版面有限,總編輯對專欄的字數要求就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是五百字。因應一個作家有一個專欄,更是要每天見刊,於是,體裁比較自由的隨筆、散文一類的文稿自然能適應此一特定專欄文化的需要。梁羽生認為《無拘界》專欄很特別,內容也見特色。「每篇不到五百字,但在這個小框框內,題材卻是非常廣泛。新詩、舊詩,話劇大戲,西樂中樂,打波唱曲,紅樓水滸,李白杜甫,莎氏樂府,進而至耳聞的巷議街談,目睹的社會怪狀……幾乎無所不包,而且談自己也談別人,破了舒巷城的禁忌。龔定庵詩:『不拘一格降人材』,《無拘界》則是『不拘一格找題材』」(2,可見,舒巷城能在特定的副刊專欄文化語境中,以隨筆、散文為語篇體裁,表達所有意義,展示文人的風采。
文化語境是位於語篇以外的層次,屬於非語言的層次,故此要由語篇這個語言層次創造出來。兩者的關係可以理解為上下義的關係。文化語境是上義,語篇是下義。由此推論,報紙和副刊、副刊和作家、專欄和作家都可以以上下義關係作為補充說明。《香港商報》、副刊和張初就是促成舒巷城成為專欄作家的推手,而舒巷城就以《無拘界》及《水泥邊》專欄作為發表媒介,用它與讀者交流、組織文章、表達思想、抒發情感等多重的功能。

散文中的三大元功能
韓禮德認為語言的性質決定人們對語言的要求,即語言所要完成的功能。(3因此,韓禮德的思想核心是提出三大元功能(meta-function),包括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metafunction)、人際元功能(interpersonalmetafunction)和語篇功能(textualmetafunction)。以此觀照舒巷城的散文,比較能聚焦於當時的社會環境、作家思想、文化特點等。可以說,舒巷城的散文是香港報紙副刊文化過程的產品。
概念元功能,即語言是對存在於主客觀世界的事物和過程的反映,是語言系統中表達「內容」的部分。當中包含經驗功能和邏輯功能,以此建立說寫人對客觀世界和內心世界的經驗、看法等。(4)《水泥邊》專欄開闢的第一天,舒巷城的第一篇文章交代《水泥邊》專欄名稱的由來。他想到「在水邊」,跟自己原名(王深泉)有「水」為伴不提,重要的是自己「生在海邊,長在海邊,好像命定似的與水有緣」。他憶述自己在西灣河、筲萁灣、鯉魚門一帶居住過,在抗戰時漂泊於內地山區與雲貴高原上,鯉魚門海峽也常在他的夢中,及後回港與家人團聚,即在中環、灣仔、尖沙咀沿海一帶工作過,都是與「水」相連。顯然,這個描述是一個經驗功能。作者以專欄比較直接地表現與人的經驗關係,包括在客觀世界中的經驗,也從自己的認知過程中反映客觀事物,由此呈現自己的內心世界,緬懷曾經生活在與「水」相關的日子。至於邏輯功能方面,則涉及抽象的邏輯關係,與人的關係或經驗沒有直接的連繫。以《無拘界》專欄為例,作者曾對「無拘」的內容作出這樣的概括,「生活感受,詠物抒懷,旅行雜寫,讀書體驗,談曲說藝,涉及詩詞,甚而上天下地,人間趣事,連寓言式世情等等,都可以任我執筆或零碎地『記』之……」。(5這是一個抽象的文學思想,包容物質與精神生活層面,是作者生活的一部分。他以文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出發,突破一貫報紙專欄通俗的題材及流俗的形式,轉化為以雅顯俗及以俗推雅的深層次思想。
人際元功能,即語言是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有意義的活動和做事的手段,必然反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建立或保持與別人的關係,表達說寫人的態度。(6舒巷城筆下上世紀香港的文化現象和居民特質正好說明此一功能。他以作家和居民作為聯繫社會群眾的手段,又以自己的觀察角度和樸實無華的風格與別人建立聯繫,是社會功能的體現。作者以實寫的方式,把茶樓、茶餐廳、大牌檔、冰室、快餐店、咖啡店等大眾生活場所,引入專欄,成為文章的主軸線,描繪香港城市的形象和特質。順理成章,這些場所自然成為他的散文的場景,香港人一般的生活文化就是他筆下的情節,以此再現地道食肆的獨特魅力。因為香港地小人多,茶樓中,「搭檯」是常見的現象。無論是早茶或午茶,茶樓總是座無虛設。中上環一帶的茶樓也可以聽粵曲,客人買票、拿曲目紙、開盅茶,就可以消磨一個晚上。茶餐廳中,食客愛抽煙、喝咖啡、喝茶,更愛吃專賣的炒粉麵,與友人閒談聊天,一坐就是大半天。大牌檔的魚蛋粉、牛腩麵、牛雜粥等地道風味美食,帶出光顧客人的千奇百怪心態:冒險家獵奇的心理、落難王孫不自在的態度、領袖走近群眾的高傲及街坊與人談笑風生的自然,都是一幕幕市民生活的片段,也是香港社會文化的寫照。大眾化咖啡店成為聯誼、談天或看報的好地方。西式、中式和半中半西式的快餐店、超級市場也隨着香港急促的生活節奏應運而生。還有,報紙檔、流動熟食、理髮檔、「麵粉公仔」檔等攤子,隨處可以找到市民的剪影。無論身在何地,作者都是以作家這個「觀察者」的身份重新認識香港社會文化,又以市民這個「參與者」的身份流露對大眾的關懷、對粵式飲食文化的熱愛、對咖啡的鍾愛等。
綜上所述,舒巷城的生活經驗就是香港部分市民的生活經驗,大家有着共同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茶樓、茶餐廳、大牌檔等食肆,是香港社會主要公眾餐飲場所,傳遞了社會文化語境,體現香港大眾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文化,由此形成一種文化符號或意識形態。而在這類生活場所中,作者通過飲食這個日常生活的活動與別人建立關係、聯誼或啟發創作靈感,從他與友人的書信往來中可見一斑。他給伍國才的回信,說道:「至於其他『細節』(賣個關子),則有待於他日的『茶』敍了」(7、「星期六那天,啡店吃『晚粉』後回家,竟又填了一首新詞」(8、「昨夜餐室暢談錢氏詩及其他,歸來執筆,得詩三首,二絕,一律,意外快事也」(9等,可見,二人經常在食店分享或交流創作經驗,以詩詞會友和唱和,因此留下大量的詩詞作品。
語篇元功能,即上述兩種功能最後要由語言使用者把它們組織成語篇才能實現。(10換言之,說寫人用語言來組織語句和話語,把個體的意念連接起來。一般上,作家都是以文章表達思想感情、態度或看法。從專欄所表現的內容來看,在詞語的選用上,舒巷城大量使用常用詞、口語詞等,而少用華麗的辭藻,不事雕琢,力求自然易懂,平易近人,以符合專欄讀者的口味。因此,熟語如「你講嘢呀?」、粵語貶詞如「白鼻哥」、地方色彩詞如「經已」等,無不是文章的主題。在句式的選用上,常用陳述句、短句等,而少用結構複雜的長句。在修辭方式的選用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辭格。這點可以說是他自己文學思想的實踐。他給伍國才的信,曾討論過文章樸實中見韻味的看法,「有些人初期心有所觸而筆墨感人,到後來稍有所謂名氣,便失去了『赤子之心』或某種可貴的氣質如純真等等。相對地說,作品多了『人工』氣,便缺少了自然之韻味了。」(11因此,他是一個以自然純樸為原則的人。那次回信中,他特地影印了他的〈曼谷行〉給對方參考。該文也是專欄稿之一,可見他珍視自己的作品之餘,也不忘與別人分享創作心得。而他心目中對短文自然有一個看法,「寥寥數百字,而寫的,要說的,已經不少,景、事、情,都有了」(12,言簡而盡意,便無所求了。
正因如此,舒巷城的散文展現出樸實無華的風格,語言平白如話,語出自然,有一種清新樸實的藝術魅力。由於這種散文的風格,更好地展示他對香港這座城市的態度和看法,以平實的語言作為銜接點,連接城市、社會、生活、文學、文化等概念。在這座熟悉的城市裡,呈現人的生活方式及文人的交往方式,由始至終,他的散文總是離不開人和生活,從多角度展現城市、人和生活的互動關係,也反映城市的文化內涵。顯然而見,作者是一個樸實無華的作家,甚至是熱愛香港樸實無華的一面。他筆下的城市書寫隱然喚起讀者對這座城市文化的嚮往,將專欄散文提升至另一種境界。可以說,他是一個喝着咖啡、吃點心的香港本土作家,一直恪守着不變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作者曾走訪過數座城市,進入當地的街道、商店和食肆,似乎得出一個結論,「城市――我這兒該說都市――越大,人越多,人情味就越薄,越淡,越冷了。所謂都市,這兒指的是西方現代化,擁有許多『文明』的地方」。(13這是他眼中的城市文化。但筲箕灣的月色仍然是他心中的香港一景,這點與他在筲箕灣、西灣河長大有關,尤其是鯉魚門海峽的月亮緩緩升起的景象,始終如一。香港就是他的家,社會文化就是他的文,大眾生活場景就是他的筆。

結語
總的來說,以語篇分析審視舒巷城的散文,能建構其散文的基本特徵和社會文化價值,由此反映上世紀香港報紙副刊專欄的社會功能,是通往社會、生活、文人和文化的門戶。作為語篇分析的理論指導,韓禮德系統功能語言學還有待更多的語篇分析者去應用,本文嘗試以其三大元功能與散文結合,討論香港和專欄的文化語境,就是一次語言學與文學的結合或開拓,期待着有更多分析者在跨學科、跨範疇、跨界別等的探索。



【註】:(1)黃國文:〈功能語篇分析面面觀〉,《國外外語教學》2002年第4期,頁27
2)梁羽生:〈無拘界處覓詩魂――悼舒巷城〉,載思然編:《舒巷城紀念集》,香港: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頁1112
3)胡壯麟:〈韓禮德語言學的六個核心思想〉,《外語教學與研究》1990年第1期(總第81期),頁3
4)同(3),頁34
5)舒巷城:《無拘界出版說明》,香港: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頁iv
6)同(3),頁4
7)馬輝洪編:《舒巷城書信集》,香港:花千樹出版有公司,2016年,頁49
8)同(7),頁38
9)同(7),頁69
10)同(3),頁4
11)同(7),頁32
12)同(7),頁67
13)舒巷城:《小點集》,香港: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頁44


張燕珠,香港中文大學文學碩士。曾發表文章逾百篇。曾獲城大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等。現為大專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