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趙慶慶:博大和均衡——試論瘂弦、「華章」與加拿大華報的文學副刊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8年12月號總第408期

子欄目:評論

作者名:趙慶慶

1 加拿大華報的文學副刊
談及加拿大華人文學的源流和發展,就不能忽略加拿大華文報紙上的文學副刊。
加拿大歷史最為悠久的華文報紙《大漢公報》(1907~1992)上,先後闢出「大漢雜錄」、「漢聲」、「加華文學」等文學副刊,刊載了大量體裁豐富、雅俗並存、感時論事的作品,包括詩詞、劇本、小說、隨筆、粵謳、諧文、楹聯等多種。僅就舊體詩詞而言,該報從1917年起有文學版面到1926年,十年期間,詩詞纍計竟達五六千首,洵為洋洋大觀。在上百位作者中,出現了顏志炎、甄雨泉、林筱唐、林仲堅、宋瑞年、劉希楷、駱仲約、宋卓初、黃笏南、莊紉秋、馬浩良等多位優秀詩人,還有像碧荷、何若蓮這樣的女性詩人。此後,辦刊時間長短不一的多種華文報刊,如當地華人自辦的《禹聲月刊》、《僑聲日報》、《新民國報》等,或多或少亦成為培育早期加拿大華文文學的土壤。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港台背景的《明報》、《星島日報》、《大公報》、《世界日報》進入加拿大。2000年前後,隨着中國移民的激增,加拿大華文報業迅猛發展,湧現了溫哥華的《神州時報》、《環球華報》、《大華商報》、《加中時報》和《華僑新報》,多倫多的《大中報》和《北辰時報》,蒙特利爾的《路比華訊》和《蒙城華人博大和均衡――試論瘂弦、「華章」與加拿大華報的文學副刊(1)趙慶慶,南京大學外語部副教授,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理事,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委員,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和加中筆會會員。南京大學英美文學碩士、加拿大阿爾比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出版《楓語心香:加拿大華裔作家訪談錄》、《講台上的星空》,譯著《霍桑傳》、《停止呼吸》、《地獄逃亡:飛虎中隊長和他的援華記憶》等。兼任《世界日報》「華章」編委。曾獲加拿大政府頒發的研究專項獎、項目發展獎和中加學者交換項目獎,以及中國年度最佳散文獎、高等教育司評估優秀獎、南京大學教學獎和人文社科成果獎等。報》,渥太華的《新華僑報》,溫尼伯的《緬省華報》等多家華文報紙。這些華文報紙的文學副刊,猶如一片片讓加拿大華文文學滋養壯健的原野,新芽得以呵護,老樹更見繁茂,花草競相吐芳。加拿大華人寫作人借報紙之寶地,為本土華文文壇的勃興勤奮寫作,日積月纍,已頗見成績。
比如,從2003年5月到2005年9月,《星島日報》副刊開闢了由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主編的「楓雪篇」專欄,在不到三年時間內,就有四十多位作者發表了五百多篇,近三十萬字的小品文、散文和雜文。《大華商報》在2008年後刊登大華筆會主辦的「作家文苑」,為每週一期的文學副刋,迄今已刋出近四百期。另有「文苑詩壇」每月一期,己刊出五十四期。發表纍計百萬字。
即便是在華人比例相對較小的加拿大法語區――魁北克省,當地華文報刊亦闢有文學版面。從1997年起,在蒙特利爾最大的華文週報《路比華訊》上,設有魁北克華人作家協會主編的文學專版「筆緣」,迄今已出一千多期,六百多萬字,作者一百餘人,堪稱魁北克省為期最長、產量最豐的華報文學副刊。《蒙城華人報》上有魁北克華人作協主編的「紅葉」副刊,偏重新詩、文化隨筆和紀實散文,迄今已出一百五十多期,約六十萬字。
於是乎,在當代加拿大華文報紙的文學副刊上出現了葉嘉瑩、洛夫、瘂弦、阿濃、梁錫華、陳浩泉、盧因、梁麗芳、丁果、劉慧琴、林婷婷、林楠、文野長弓、汪文勤、宇秀、賈葆蘅、亦舒、張翎、李彥、曾曉文、陳河、笑言、江嵐、鄭南川、陸蔚青、冰藍、九如、杜杜、微言、容若、王海倫、陳蘇雲等數百人的美文,迤邐煥采,不啻形成了加拿大華文文學的絢麗景觀。


2 瘂弦主持「華章」的理念――博大和均衡
在加拿大華文報紙的文學副刊中,《世界日報》的「華章」以其博大氣象、均衡原則和優質水準為世界華文文壇所矚目。「華章」由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主辦,由該會主任委員、移居溫哥華多年的一代名編、詩人瘂弦親自指導,從2012年12月28日起在溫哥華《世界日報》上創刊,截至2015年12月25日,每月一期,每期近六千字,共出版了三十七期。瘂弦還將之主編成《眾筆匯華章》一書,在溫哥華付梓出版。在這塊精心耕耘的田園裡,活躍着兩岸三地及海外的近百位作家、學者、評論家、翻譯家。其繽紛的小說、散文、詩歌和評論、適時的書訊和會議報道、蘊藉的書法和圖照、真誠的編後語和寄詞,體現了一般文學副刊較難企及的藝術高度和相容並包的境界。

瘂弦素懷將華文文壇建成世界最大文壇的構想,呼籲文學多元並存,反對定於一尊。他的最早實踐可溯至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編選《六十年代詩選》(2)和《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詩》(3)時,就開始注意在世界範圍內考察華文文學,打破國家疆界,特選了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香港及美國等地區的華裔詩作。他在執掌《聯合報》副刊(1977~1998)期間,感召各地華人咸來參與,率先展示了世界華文文學雲蒸霞蔚的初貌。移居溫哥華後,他繼續推動華文文事,策劃了由林婷婷、劉慧琴具體操作的三部世界性華文女作家文集:《漂鳥:加拿大華文女作家選集》(2009)、《歸雁:東南亞華文女作家選集》(2012)和《翔鷺:歐洲暨紐澳華文女作家文集》(2015)。這三部包括一百六十八位海外華人女作家的文集,為世界華文女作家吹響了振奮人心的集結號。2012年,瘂弦在溫哥華的華文文學論壇上慷慨陳詞,「文學無所謂中土或邊陲、主流或支流,在兩岸多地華人文學一盤棋的架構下,華人文壇將成為世界最大文壇。」(4)同年《世界日報》「華章」的創刊,則可謂瘂弦聯合全球華人同道、向世界最大文壇進發的又一次遠征,蘊含了老驥伏櫪的大情懷、大意志、大境界。

在「華章」發刊詞中,瘂弦深情地寫道:

如果把全球各地的華文文壇加在一起,在家親、一盤棋的理念下,我們就有足夠的條為世界華文文學描繪一個新的藍圖,集納百,融合萬匯。把華文文學建設成世界最大文 ,誰曰不宜?……
長期以來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不管多麼的文學目標都要從本土、在地的基礎上做起。很幸運的,在《世界日報》鼎力支持下, 華章》創刊了。她雖然只是個小小的文學專 ,但她卻是懷着宏大的文學理想誕生的。(5)

統觀「華章」全部作品,不僅可以看出瘂弦為現此番宏願的親力親為,腳踏實地,更可以看出華章」延續了他當年主辦《聯合報》副刊的「三」路線(探討真理、反映真相、交流真情),體了在均衡中追求博大的編輯理念。對此,瘂弦進步解釋道:

博大,一般多是指涵蓋面的廣闊,但其真涵義,應該在於內蘊的豐厚,以及多元條件合下的匯集交融;一種內在的沉潛與靜穆,是博大真正的本質……博大應該是和諧的、 樸的,沒有躁動,沒有佔取,沒有征服。在宙萬物的多樣性和變化性中,創造內在的有生命,在一個和諧的統一體中,使各別的殊既可以保持鮮明的獨特性,又可以表現出一般共相的整體性;它是一種寓雜多於統一的演過程,沒有雜多,統一就趨於單調,沒有統 ,雜多就失之散亂……
文學的進展每每來自不同思潮的衝撞與激盪,最後才達到交匯與融合的境地。因此,在多元相融、異質兼蓄的條件下所形成的主題論述,才是可大可久的。報刊的編輯和文藝活動事務工作,永遠是一個理性的工作,而其中的真義,也可以用均衡的觀點來解釋。對於一個詩人、作家、藝術家,均衡可削弱了他原創的力量,但作為一個編輯人,一個文運的推動 者,都必須是理性的,中庸的,均衡的。我們樂見一個狂熱的極端的詩人,他可以寫出激情的詩篇,但一個狂熱的極端的編輯人,那是令人無法想像的事!一個理想的學術刋物或報紙 文藝欄,唯有在均衡的取向下運作,才能有所建設。(6)

這不正應合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之大道嗎?(7)懷此襟抱,追求博大、均衡而豐美的「華章」自然會應運而生!甘為世界華文文壇添磚加瓦恪盡綿薄,以共用的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為根基,以對文學的摯愛為紐帶,以「一家親,一盤棋」的理念去凝聚散落在全球各地的寫作華人。(8)

3 「華章」代表加拿大華人文學的新成就
「華章」薈萃了加拿大華文文學的精英,代表了加拿大華文文學的新成就,既是加拿大華文文學得以繼續開花結果的一方沃土,又見證了加拿大華文文學成長過程中的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在「華章」的八十九位作者中,加拿大有四十二人,在作者人數中佔近半,老中青三代集體亮相,詩文、小說和評論各擅其長。

年逾八九旬的詩文耆宿靈思矯健,筆力千鈞,如葉嘉瑩的〈賀《華章》賦七絕二首〉和〈傳統詩、詩傳統〉、洛夫的〈晚景〉和〈在北美的天空下丟了魂〉、「華章」主編瘂弦的〈為世界華文文壇添磚加瓦――掀起《華章》的蓋頭來〉、漢學家兼作家馬森的〈一群人,一個信念、一個時代〉,傳遞了老一代大家對中華文化傳統的堅守和戮力傳承的殷殷心願。「華章」編委會中德高望重的文壇前輩亦在默默奉獻,作家兼翻譯家劉慧琴闡釋加拿大諾獎得主愛麗絲.門羅的〈「逃離」還是「面對」〉、中英雙語作家林婷婷憑弔湖北古戰場的〈赤壁隨想〉、作家兼評論家林楠描述西人中華情結的〈好友皮特〉、散文家文野長弓感喟夜航鳥瞰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均是品之甘醇、思之高遠、釋之難忘的佳作。手握加拿大華文文學接力棒的中青年作家們,帶着母國的生活和文化給養,經過移民十幾年甚至更長歲月的積澱,步入了創作旺盛期,量夥而質高,而且往往帶有海外華人跨界生存的世紀迴響。比如阿濃、汪文勤、張翎、曾曉文、陳河、宇秀、笑言、江嵐、鄭南川、陸蔚青、陳蘇雲、申慧輝、吉羽、孫白梅、章雲等在「華章」上的作品,都可謂思情並茂、耐人回味的短篇佳構,代表了加拿大中青年華人作家相當不俗的水準。
老中青聯袂創作的佳話,還當屬黎全恩、丁果和賈葆蘅合著的長文〈寫在《加拿大華僑移民史》出版之際〉。黎全恩是加拿大勳章獲得者、維多利亞大學歷史系教授,有「唐人街之父」美譽;丁果是加拿大資深新聞人和時論家,著作等身;賈葆蘅以長篇歷史小說《嘉靖王朝》、《弘治皇帝》和移民小說《移民夢》步入加拿大華文文壇。《加拿大華僑移民史》這部百萬字宏著從四十載鈎沉、走訪之浩繁史料中精化而出,有中英雙語版,乃加拿大華人移民史研究的豐碑。合撰長文不僅講述了該著醞釀的艱難過程:黎教授「嚴謹認真、一絲不苟,他甚至在疏通血管手術後的次日就執筆」,「丁果也是在手術後第二天就開始創作,平時則熬夜到凌晨」,「賈葆蘅幾乎放棄一切娛樂,查找、探訪,尤其是最後兩個月校核註解,久坐電腦旁,以至視力下降,兩胯作痛」,亦見證了加拿大華文文壇前輩「傳幫帶」,給新人以機會鍛煉發展的高雅風範。另外,在「華章」上,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吳華教授的長文〈下個項目你準備做甚麼呢?〉,既是對恩師、著名漢學家米列娜的深切緬懷,亦生動表現了中加學界大家對青年才俊的愛護和錘煉。
「華章」證明了加拿大華人文學「江山代有才人出」,實力強勁,風格多樣。同時,「華章」亦顯示了海內外學界和評論界對加拿大華人文學的關注,這些關注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域,日漸升溫,兼跨中英語種,有的還給予了高度而客觀的評價。
加拿大約克大學的教授徐學清以〈歷史敘述和文學想像〉論說張翎、加拿大華裔英語作家崔維新和李群英,都選擇以文學為沉默的先僑代言,語種雖不同,初心如一轍。美國的華文文學評論名家陳瑞琳,則在〈獨一無二的《華章》〉和〈大風起兮看《華章》〉兩篇飽含激情的評論中,認為「加拿大華文作家的數代努力顯得尤為負重而深遠,更以近年來蜚聲文壇的『新移民作家』的創作顯得聲勢凌厲……必將推動着北美華文文壇的創作浪潮。」(9)《世界華文文學論壇》主編劉紅林屬於中國大陸最早探究加拿大華人文學的一批學者,曾在2010年第2期和第3期組織「加拿大華文文學研究專輯,不僅刊登了關於加拿大華文文學作家瘂弦、張翎、笑言、林楠、盧因、鄭南川等的評論,而且刊登了加華雙語作家李彥、加華英語作家林浩聰、方曼俏、余兆昌、李群英等的前沿研究成果。以統覽加拿大華人多語種文學的開闊視野,劉紅林在「華章」上發表專文〈我看新世紀加華文學〉,給出公允之言:「二十一世紀加拿大華文文學,無論是作家陣容還是作品成就,我認為都絕不亞於同時代的美國華文文學。」(10)南昌大學公仲教授則在〈華文文學新世紀的輝煌〉中,向加拿大華文巨擘洛夫、瘂弦致敬,並肯定了張翎、陳河等加拿大新移民作家的突出成績,另著專文研讀張翎的長篇新作《陣痛》。南京大學學者、教育部加華文學項目主持人趙慶慶則在〈行醫著文兩相和〉中,評述了榮膺加拿大英語文學大獎吉勒獎(GillerPrize)的首位華裔作家林浩聰,回顧翻譯其獲獎小說集的心路歷程,繼續構架着加拿大華人文學跨語種研究的橋樑。

4「華章」匯聚世界華文文學的新佳作
當然,「華章」不僅令人得窺加拿大華人文學的山陰道景,它還徐徐展開了一幅世界華文文學的山水長卷,來自五洲四海的作家、詩人、學者、評論家和翻譯家各展其才,采麗競繁;各抒己見,嚶鳴唱和;各坦心迹,情真意切。「華章」的八十九位作者中,除了加拿大籍作者四十二人外,其餘為美國十二人、中國大陸二十二人、台灣五人、香港二人、東南亞三人、歐洲二人、澳大利亞一人。彭歌、陳若曦、余光中、黃碧端、王鼎鈞、劉再復、劉劍梅、劉荒田、王性初、趙淑敏、趙淑俠、嚴歌苓、陶然、朵拉、陳思和、陳賢茂、陳駿濤、曹惠民、黃萬華、劉登翰、趙稀方、劉俊、王紅旗、李良、李文俊、朱虹、高興等名家,紛紛欣然執筆,筆酣墨飽,每一篇文章都可謂生命、才學和思索的結晶,給讀者以感性、知性、審美的多重滿足。
這裡有對華人文學研究熱點問題的探討,對學科建設歷史的回顧。比如,對於「世界華文文學」內涵和外延,海內外學界長期莫衷一是。在「名家談華人文學之我見」專欄中,「華章」就推出了陳賢茂的〈海外華文文學的前世、今生和來世〉、黃萬華的〈百年海外華文文學經典化之我見〉、陳思和的〈旅外華語文學之我見〉、趙稀方的〈華人文學研究之定位〉、劉俊的〈跨區域跨文化存在的文學共同體〉等力作,反映了中國學界突破了中國文學的中心定位,同時在中心遊移的情況下,竭力欲把華人文學的研究範圍科學化、精準化和國際化。而陶然的〈契訶夫的話〉、曹惠民的〈草色入簾青〉和劉登瀚的〈我們為甚麼研究華文文學〉則結合自家身世和治學道路,娓娓敘來與華文文學的一生因緣,為瞭解華文文學研究從何處來、往何處去,點亮了一盞明燈。
這裡有飽經滄桑巨變後依舊滾燙的赤子情懷,依舊執著的信念持守,令人掩卷長太息。《中央日報》前社長、小說家、散文家和翻譯家彭歌在〈有情〉中對老友瘂弦八旬主持「華章」,以用翅沾海水的鸚鵡救須彌山大火喻之,淒美、悲壯而華嚴。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波士頓大學教授、翻譯家朱虹在古稀之年健筆寫下〈我的豬娃不尿炕〉,回憶下放五七幹校,和李健吾老先生精心養豬,莊諧互現,行文中流露着女性知識分子特有的堅韌、融通和幽默。無獨有偶,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名評論家陳駿濤,亦撰長文〈人格的魅力〉追憶該所的幾位前輩學者:坦誠正直、包容厚德的何其芳老所長、古道熱腸的「布衣」學者吳曉鈴、學貫中西而睿智淡泊的錢鍾書,當年小字輩的他,曾和他們一起在幹校勞動,同室作息,切身感受到了荒誕歲月的人間溫暖,以及那種超越黨派、階級、地位之上的風骨。《世界文學》總編、東歐文學專家兼詩人高興的〈春節心情〉是文,亦是詩,聲聲爆竹震動了書齋的空氣和思鄉的心弦,卻打不斷他日漸沉迷的漫讀,天涯知音Margaret除夕寄來的薰衣草照片成了最好的祝願。「友人帶來了雪意和五點鐘。」卞之琳的詩油然升起,陽光照亮了他寫下的每一個漢字,每一縷情思。

餘言
作為「華章」的掌門人,瘂弦善待每位作者,每篇來稿,但把關非常嚴格。主編「聯副」的那些年頭,他曾用四個工作日找出兩個校對上的錯誤,自道編輯的工作是神聖的,找出錯誤是對於語言文字尊嚴的捍衛。他潛心點評,交與作者,修改往復,有「三載通信,終發一稿」之佳話。「華章」的一些來稿雖然出自名家之手,有時卻未達到名家應有之水準,對於編委會的求詢,瘂弦答覆得既詼諧又嚴肅,「名家的庸作不登不好,登了更不好。」「華章」每一期的稿件經執行編輯預審、編委會複審後,會由他親自過目,斟酌定稿,細到商定按語、配圖、照片、排版等許多具體瑣碎的工作。他曾不止一次地感慨道,「好像又回到『聯副』上班了。」他是恢弘文學藍圖的總設計師,卻也樂做小工,坐在電腦前,和美編一點一點摳出「華章」的編排……總之,《世界日報》「華章」在加拿大溫哥華這塊華人聚居的熱土上誕生,得力於當地華文閱讀的深厚基礎,承繼着加拿大華文報紙副刊文學一百多年的悠久傳統,已然成為加拿大華人文學的重要構成。在主編瘂弦先生博大和均衡理念的指導下,在其淵才厚德的感召下,加拿大數代華人作家和世界各地的華人作家,隔洋相呼,隔空相應,在「華章」上攜手奉獻出多文類的佳作,為把華文文壇建成世界最大文壇而添磚加瓦。
華人行天下,「眾筆匯華章」(11)。「華章」,華人文學之錦繡篇章,中華文化之錦繡篇章,亦有可能成為在世界華人文學發展史上華彩四射的一頁篇章。且拭目以待,並致以由衷的敬意和祝福!


hk_c_QQ图片20190813141229 拷贝.jpg
「華章」編委會的首次編務會議。左起:王海倫、林婷婷、劉慧琴、瘂弦、
《世界日報》總編韓尚平、林楠、文野長弓(溫哥華,2013.4.)

hk_c_QQ图片20190813141338 拷贝.jpg
瘂弦主編的《眾筆匯華章》 (2016年出版)封面

hk_c_QQ图片20190813141322 拷贝.jpg
《世界日報》「華章」創刊號(2012年12月28日)

hk_c_QQ图片20190813141411 拷贝.jpg
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為瘂弦先生慶生後合影。左起:林楠、宇秀、文野長弓、 Cindy、
劉慧琴、《世界日報》總編韓尚平、瘂弦、傅紅妹、林婷婷、趙慶慶
(溫哥華,2015.8.29)





初稿於金陵書齋
2016年冬至
(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提供圖照,特此感謝!)


【註】:
(1) 本 文 為 中 國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科 項 目 「 加 拿 大 華 人 文 學 史 論 」 (11YJC75041),以及中加政府合作的2015年「中加學者交換項目」(China-Canada Scholars’Exchange Program)的成果
(2) 張默、瘂弦主編,《六十年代詩選》,高雄:大業書局出版,1961年
(3) 瘂弦編選,《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詩》,台北:天視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
(4) 瘂弦,〈大融合――我看華文文壇〉,《中國藝術報》,2011年3月 3日
(5) 瘂弦,〈為世界華文文壇添磚加瓦――掀起《華章》的蓋頭來〉, 《世界日報》「華章」第1期, 2012年12月28日
(6) 瘂弦,《含英咀華集――林楠評論集》序,《環球華報》,2016年8 月12日
(7) 費孝通,〈人的研究在中國――個人的經歷〉,作者在八十壽辰聚會上的講話,1992年12月
(8) 同(5)
(9) 陳瑞琳,〈大風起兮看《華章》〉,《世界日報》「華章」第3期, 2013年2月22日
(10) 劉紅林,〈我看新世紀加華文學〉,《世界日報》「華章」第8期, 2013年7月26日
(11) 余光中,〈眾筆匯華章〉,《世界日報》「華章」第14期,2014年 1月24日。






趙慶慶,南京大學外語部副教授,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理事,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委員,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和加中筆會會員。南京大學英美文學碩士、加拿大阿爾比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出版《楓語心香:加拿大華裔作家訪談錄》、《講台上的星空》,譯著《霍桑傳》、《停止呼吸》、《地獄逃亡:飛虎中隊長和他的援華記憶》等。兼任《世界日報》「華章」編委。曾獲加拿大政府頒發的研究專項獎、項目發展獎和中加學者交換項目獎,以及中國年度最佳散文獎、高等教育司評估優秀獎、南京大學教學獎和人文社科成果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