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林素玲:藝術家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8年12月號總第408期

子欄目:世界華文作家微型小說展

作者名:林素玲

秀珠在菲律賓大學畢業後就回香港工作,在這繁華的商海謀生。記憶回到二十年前,父親帶她與姐姐到呂宋馬尼拉,那時聽說是為了「掘金」。如今時代變了,她也長大了,對這個還是嬰孩時期住過的地方全然生疏,但很快便被高樓林立的美食天堂所吸引。想像自己在某一棟高樓工作,下班去享受港式的飲茶,生活好有滋味。
這日思夜夢的東方明珠,就是她踏出社會打拚的第一個戰場。雖然緊張,卻很興奮。來之前,她早已備課,上網查了很多資料,要應徵的公司,週末要去SHOPPING和遊玩的目標。
第一次踏入社會,第一次學會坐地鐵,第一次用粵語與人溝通,真是過癮到惹人笑話。不過秀珠很幸運,在親人的協助下,很快順利地找到工作。
第一次領到薪水就請家人飲茶、逛街。起初,週末總把活動排得滿滿,然而漸漸發現自己不再愛去逛街了。工作的壓力,快節奏的生活壓得她喘不過氣來。
就在某個每天經過的地鐵內,常有一群年輕人圍着一個穿着金閃閃的西裝、染着頭髮或套着假髮,戴着墨鏡和美國國旗帽子的男士。那男士模仿藝人擺姿勢卻像小丑一樣搞笑,人們爭着與他合影,丟錢給他。他的工作就是給人歡喜,還能賺錢。
「拍了照後又怎樣?沒意思」,難道生活如此煩躁?秀珠每次經過都覺得這些人太無聊了。
旁邊坐着一位阿伯,一身舊唐裝,非常專注地拉着二胡。來來往往的人潮,從沒留意駐足欣賞。老人也無所謂,不理會他人的目光,進入忘我的境界。兩個相鄰的攤位成了強烈的對比,一個看似耍可愛的「藝人」,一個則是窮困潦倒的孤獨老人,一個熱鬧,一個冷清。難道這即是香港另一種獨特的文化魅力?
但無論是哪一個攤位,秀珠都匆匆走過,不屑一顧。只是那琴聲,秀珠沒有去刻意聆聽,音符卻似那曲《賽馬》緊隨着她。
今天與主管的會議由她負責報告,聽得出自己的聲音滯了又滯,腦海浮現阿伯食指、中指在弦上滑落發出悠長的顫音。她嚥了下口水繼續用心講解,每個字音在空中散、慢、中、快地舞動,如不斷噴弓、撥弦的手指,一氣呵成完成了報告。
「秀珠,妳今天表現得很棒!」上司與同事會議後都誇讚她。
「謝謝,是有些靈感啦。」
「甚麼靈感?該不會是妳常提到地鐵內的兩個乞丐假藝人?」
「他們不是乞丐!」秀珠被自己突如而來的大吼聲嚇了一跳,講話速度和力度倏忽變快,這時她壓住驛動的心,保時低沉的發聲狀態,就像那曲令人回味悠長的《二泉映月》。
下班後,她急忙奔往地鐵站,只是阿伯不見了,旁邊那穿西裝的男士一臉惆悵蹲着數錢,不時擦着眼淚。
「先生,有事嗎?」
「沒事,沒事。」
「這五百塊給您吧」,秀珠慷慨的拿出鈔票遞給他。
「對不起,我卸妝了,無功不受祿。」
秀珠有點慚愧的把錢收回,正要問旁邊阿伯去哪裡,那男士已起身離開,只見那「風光」背後無奈與孤獨的身影。原來白天自信的臉龐,是如此的卑微;強顏歡笑下又裹着寂寞的靈魂。
地鐵內下班的人流熙熙攘攘,從身邊匆匆消失。秀珠一臉疲憊的走出尖沙咀站,無目的的沿着彌敦道步行至梳士巴厘道,當她走到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附近,一張二胡演奏表演的海報上,有個似曾相識的滄桑老人的臉,正對着她微笑。

林素玲,生長於菲律賓。現任菲律賓華文作家協會理事等。已出版微型小說、詩文集九本,譯著七本,亦曾參與《包青天》連續劇中文翻譯菲語百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