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杜若鴻:新詩的放縱美——從潘耀明筆下的顧城說起

主欄目:《香港文學》2022年7月號總第451期

子欄目:香港作家聯會作品專輯—文藝卷

作者名:杜若鴻

「詩要有美感,給人以領悟。

「詩是隨筆式的放縱,詩情、唯美風格的交合,意在言外,不勞纍牘。

「詩非散文,詩味、詩意不可缺,前提有可學有不可學。

「詩情的火花與哲理的感悟,是詩之雙翼。時似朦朧隱約的詞,涓涓細流,時似豪邁奔放的詩,洶洶潮湧。

「太多調度,便失天然。天作之合,是在創作過程中,形式和感知大致達到均衡的狀態。佳作可遇不可求,邂逅多於相約。

「詩是在靈感閃現的剎那間寫成的,詩的感覺,難寫難精。

「隱喻、意識流、夢幻化、朦朧化,是詩之技。

「詩者,不需動不動戴着鐐銬跳舞。

「詩是戀人,一旦成了妻子,注定苦樂參半。

「因詩之故,但不能徒具詩之名。」

……

 

讀顧城的詩,十多年來,斷斷續續寫下了這些感觸式的詩思。如今,得閱散文家潘耀明的新著――《這情感仍會在你心中流動》,感念又重浮案上。

年少時,不太清楚顧城詩之形成為何故。後來,漸懂愛情對於詩之巨大作用。潘氏此著,所記名家眾多,卻以最多篇章來憶述、勾勒短命才子顧城的內心世界,所記錄幾段與詩人互動的往事,助解了筆者心中不少的疑團,於補闕現當代文學史的資料價值方面,自不費贅言。

解構詩歌的研究雖然細緻,純粹的文學本真並不一定全能得着。深入其中,需要珠絲馬迹的尋尋覓覓,要不,詩歌底蘊永遠成了一種解不開的謎。潘著中的這五個篇章,以娓娓道來的分析,刻劃到顧城的內心世界,直探其心靈深處的幽曲,讀來別是一番的凝重,對探索詩人的命運與詩風之形成,多有啟發意義。

平心而論,我愛顧城的詩,顧詩頗能暗合我對詩的審美追求。上列斷珠式的感悟,其一文一字,常能對應地躍然見諸其詩稿之中,顧詩所體現出的詩性,也曾引發那一代人多少的共鳴。

但風月醉後,理性告知我,為詩者,若性格乖舛,生活上總成問題,更不要說與愛人間的相處。英兒始愛終離,固可說是無情的,實則她亦是明智的;元配謝燁的不離不棄,固然「偉大」,但卻注定「悲劇」告結。激流島的歡樂後,留下的恐怕不止是詩人一人的無限欷歔。

詩的產生,或在矛盾間;但一旦到了生命攸關,美感卻不能混和生活。這是底線。從「三角戀」、「伊甸園」、「遊戲生活」到「顧城的畫」之孤冷世界,潘先生似已為其《二十年祭》寫下註腳。作為詩之信徒,詩藝者,乃信仰也。「詩.生命」乃顧城送給潘氏的遺迹,筆法有力,尤其其抒寫的「命」字,下筆如刃,坦然放縱,然一旦詩與生命劃上等號,或許能刻下遺世絕作,但同時,也不知要留下多少生離死別的號啕!

詩的魅力,應來自於運用抒情的筆法,內蘊理性思索。你或可認為,筆者是以一名學者的角度來看作為詩人的顧城;也許亦不盡然,因詩有一脈,其產生是在感性和知性的交纏下迸發的衝動。心性之詩,知性之詩,文化之詩,固然為詩者,無論於哪一類,應都以感性為詩之主脈,但,為詩者亦不能一味主情而不能自拔,理性應是隱然的、內緣的,亦不可缺。筆者所不敢苟同者,乃是過度地以理節情,以致讀來索然而失詩味。

詩人總在為讀者添愁,哪怕是愁上之愁。顧城別戀是典型一例,其詩中,理性消褪殆盡,換來了詩壇的一時躁動,然後灰飛湮滅,哀慟江湖。

作為新詩的放縱,文學研究大有無盡的話語空間,也是筆者創作時之至愛;畢竟新詩非格律詩,字數可隨意,韻腳可渾忘,又無需動輒戴着平仄的鐐銬跳舞,心性也就更無拘無束了。是故,我雖專攻古典,而誠迷新詩之創意也。詩行者,本亟望以行者七十二變彩筆,無論是具象、印象、抽象,抑或幻象、想像世界,來展現華文詩之無極詩維空間。可是,作為善的追求,未免容易成為一騎脫韁的野馬,跌入無牢為樂的深淵之中。

顧城詩蘊,如同〈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盡見其童真與無懼;顧城贈潘氏畫作,稀奇古怪,直將「死亡」視同兒戲。當然你可以說,顧城是「殉道」者,用「死亡」兌現「詩道」,乃真詩人也!但詩有小我、大我之別,崇尚自然的美,並不都和世俗相悖離啊,任性是一把雙刃劍,既成就了詩心,也可戕害詩心。

「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顧城短暫一生,不失其真,不失其美,唯善者,「黑色的眼睛」始終尋找不了光明!

讀潘耀明筆下的幾個故事片斷,筆觸感性,觀察入微,而多含理性之觀照,這不難理解,潘氏以文學活動家名世,尤其長年坐鎮「明月」,自然多所觀得。與其相交十八有餘載,然而,相和本不以年月計,其所洞見,或許正是一位散文家的知性迥異於詩人的純粹感性吧,而跟筆者庶幾異時同心。隨着年歲漸長,我轉而篤信,一味放縱的美並不能久遠――如若,我們還在乎生命中的一點安頓與恆常。剎那美感,最終,或只能掩藏於一紙詩卷餘哀之中,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杜若鴻 文學博士。現執教於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專著《柳永及其詞之論衡》,為碩士班用書。代表作品《若鴻的詩》《港大詩影》,列大學創作班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