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黃坤堯:伯利恆

主欄目:《香港文學》2022年7月號總第451期

子欄目:香港作家聯會作品專輯—散文卷

作者名:黃坤堯

_

伯利恆是一個小鎮,在耶路撒冷以南十二公里左右,常住的約四萬人,可是名氣卻大。每年一度聖誕節歌音飄送,送往全世界,很容易都會想像馬槽中的嬰孩快要降臨人世,帶來歡樂及和平的啟示。儘管和平遲遲都沒有出現,大家還是耐心地期盼,期盼神蹟,這就是希望。

伯利恆在巴勒斯坦管轄區內,出入都會經過以色列哨站,有持槍的軍人把守,很多還是女兵,檢查嚴格,籠罩着戰爭的陰影。進入馬槽廣場之前,設有巴勒斯坦警局,國旗飄飄,守衛比較輕鬆,很多時還是處於戒備狀態之中,大家都不想出事,氣氛緊張。此外入城沿路看到很多圍牆,分隔以巴雙方,也遮擋了城內、城外的風光,期望減少衝突。以色列一邊的圍牆比較乾淨,在巴勒斯坦一邊就有很多塗鴉,表達憤怒和不滿,有時也寫出個人的想望,在天上飛,飛出重圍。雙方信仰不同,土地的爭執更多,生活空間相互重疊,犬牙交錯,有時也很難分清楚誰是真正的業權人。加上猶太人不斷擴充殖民區,擠壓巴人的生活空間,舊怨未消,新的衝突可以隨時引爆,這樣的死結怎樣才能化解呢?可見伯利恆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一個和平的地方。

伯利恆位於一個小山丘上,下面是廣袤的平原,村屋遍佈,顯得密集,連遠方的山嶺上都冒出了很多平房。伯利恆的大街明亮潔淨,高樓大廈,商舖林立,銀行酒店,電子產品等,很多品牌都可以看到。最搶眼的大廣告牌,就有肯德基家鄉雞、星巴克咖啡等。進入馬槽廣場,古老的奧馬爾清真寺和主誕教堂遙遙相望,就像攣生的兄弟,卻又互不相讓,各自守護着自己的真主。伯利恆遊客眾多,汽車爭路,路邊有一座高大的鐵塔,頂端撐着一顆鑲金閃爍的五角星,像是一棵裸裝的聖誕樹,還沒有任何裝飾,剛好跟對面的清真寺塔頂相互對峙,平分半壁藍天。一切都在忙亂當中,有些人好像還要準備電視直播。

我們來伯利恆首要的目標,自然是為了看馬槽。主誕教堂周圍都是高大石砌的圍牆,保護嚴密,好像沒有甚麼出入口,只有一個小洞,或可說是小門,要低頭彎腰才能進去,讓大家保持謙卑的心態。可是進去以後,豁然開朗,裡面就是一座華麗的教堂,由科林斯柱子組成的五條走道,聖殿東端還有一個後殿。大教堂內有四座祭壇,分屬希臘東正教和亞美尼亞天主教會。

說是「金碧輝煌」可不是空泛的形容詞,整座教堂本身就是以金色作為主調,特別是大幅塗金的馬賽克壁畫,連屋頂的透光窗邊都給填滿了,映着陽光,自然更是金光閃爍的樣子。此外教堂內祭壇很多,分屬不同的教會,裝飾各異,都呈現出奢華的貴氣,富麗堂皇。主祭壇像是大塊鍍金的檀木,雕飾出密密麻麻的圖像,令人眼花繚亂,很難看得清楚。鍍金吊燈一大束的垂下來,就像鐘乳石洞的石柱,各式各樣,巧奪天工。十字架上的耶穌像更是從木構的屋頂吊下來的,貼在牆上,有點凌空而降的立體感覺。其他燭檯、星星、飾物、畫像等,都是鋪得滿滿的,幾乎沒有任何留白的空間。眼睛看久了,會很沉重很累。至於其他祭壇,規模略小,也是各出巧思,表現華美,濃得化不開。

跟着大家排着長隊緩緩進入耶穌誕生的馬槽,現在還是一個小山洞,空間不大,加上華麗的擺設和佈置,自然也是讓人感受喜氣洋洋的樣子。洞口很窄,樓梯更窄,容不下兩三個人,而排隊者爭先恐後,十分悶熱。當快要輪到我們進去參觀的時候,說巧不巧,卻碰上一個外國團隊舉行彌撒,採用希臘東正教的儀式,圍着馬槽祭台誦經禱告,唱歌宣道,一等就是半小時以上,大家沒有退路,只能耐心守候。馬槽相當於一個大廳的空間,一邊是祭台,台上有帳幔,左右兩邊各有一個符號,有點像漢字的「王」字,而中間的「十」字則換成了「中」字的圖像。一邊裝飾成休憩房間,象徵客舍起居的地方。耶穌出生的地方設於祭台之下,大理石板上鑲有一片十四角的銀星,也就是伯利恆之星,又稱「那星」。銀星上方點亮了十五盞掛燈,按管治權分配,希臘六盞,亞美尼亞五盞,拉丁四盞,佈置簡單而又莊重,喻意明白。耶穌算是猶太皇族的後裔,從亞伯拉罕至大衛共有十四代;自大衛至被擄巴比倫共有十四代;自巴比倫至耶穌基督又有十四代;具有顯赫尊貴的身份,生下來就是預言中猶太人的君王。十四角的銀星可能取義於此。至於耶穌受難苦路剛好又設為十四站,一生一死,不期然又跟術數沾上神秘的關係,而這也是歷史弔詭的地方所在。

馬槽的大廳也有很多畫像和裝飾,有待觀賞,限於排隊人多,未能繞場一匝,然後又順着出口離開了。有興趣的也許可以再次排隊,等人潮散後再看。

跟主誕教堂毗鄰的是聖凱瑟琳教堂,由羅馬天主教建造和管理,出口的地方相連。每年聖誕午夜彌撒,就在這裡舉行及向世界直播。教堂樓頂有聖凱瑟琳雕像,院子中央又有一座聖耶柔美(聖傑羅姆)雕像小教堂,紀念住在這裡的聖耶柔美,他用了三十年時間,乃將希伯來文和希臘文手稿翻譯為拉丁文《聖經》的專家。臨近的無罪堂紀念被大希律王下令屠殺的伯利恆男童。

話說回來,這裡可能就是耶穌降生的地方,可也不一定完全準確。公元135年,哈德良大帝在這個洞穴上供奉阿多尼斯神廟。公元329年,海倫娜皇后才首次建造了主誕教堂。390年添加馬賽克地板的遺迹,藏在教堂地面的木板下,至今保存完好。由於經歷不同政權的破壞和搶掠,幸未摧毀,迭經修繕,大致保持原樣。後來十字軍重修教堂,作為1100年拉丁皇帝鮑德溫一世的加冕之地。可見奢華的設備其實早就加入了皇室的因素。甚至連石洞也不見得是原來的樣子,而是被擴大了的石窟洞穴,為朝聖者騰出空間。


黃坤堯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資深書院導師。著有《翠微回望》《一方淨土》《清懷新稿.維港幽光》《詩意空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