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盧因:懷念曾敏之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5年2月號總第362期

子欄目:悼念曾敏之先生特輯

作者名:盧因

1月4日傍晚、2015年新歲伊始,忽接陳浩泉急郵:香港傳來「最新消息,曾敏之先生已於1月3日,在廣州家中逝世。」電郵僅廿二字,讀罷頗感愕然,委實感觸良多。翻閱《香港文學作家傳略》(劉以鬯主編。市政局公共圖書館1996年8月初版),曾敏之1917年10月出生,足齡九十七歲。如此高壽辭世,並非一般人能企及的。後來去電陳浩泉進一步查詢,才知道據香港消息轉告,曾老睡夢中辭世,可謂無疾而終,更是大多數人羨慕不已。

事隔逾卅年,我已無法記起,何年何月何日初識曾敏之?誰介紹認識?1984年初秋,闊別十一年後,我與老伴和子女一家四口,首次回香港度假探親。應當是這一年,在一次香港作家飯局上,由一位朋友介紹認識。他毫無架子,相當健談爽朗,聲如洪鐘,回加前還見過一兩次。最後一次在一個集會上,我告訴他因工作關係,再過幾天要離去了。不能多逗留幾天?我回答說,一個月有薪假期,是我去年不放假(加國法律規定,僱員每年必須享受有薪假期二週。),加上今年兩週,纍積下來的。臨別前,還要了我在溫哥華的聯絡電話和地址。記得他曾說過,要是有機會去溫哥華,我一定來找你。

那次初會我們一見如故,好像他鄉遇故知,留給我異常深刻印象至今難忘。過了兩年即1986年夏季某夜,突然接到曾老電話,還以為從香港打過來;怎知他搶先說,抵達溫哥華已兩天了,時差困擾睡不着。我問他是不是第一次來加拿大?他回答說對啊,第一次來。今回初訪溫哥華,專誠替一位朋友辦事。很匆忙,過幾天便要離去,住在唐人街一家酒店。恰巧翌日放假,立即和他相約明早拜訪,到附近酒家飲茶聚舊。那一回,曾敏之初來鹹水埠,人生路不熟,只能在唐人街一帶行走觀光。飲茶完畢我開車,帶他到市區各景點,兜風遊車河。又去史丹利公園轉了一圈,過獅門橋到北溫,再穿越二窄橋Second Narrow Bridge,才送他返回唐人街酒店,流連忘返竟日。看來對我那天,別開生面遊車河招待,走馬看花四處走動很感興趣。

我計算着還剩下一天,曾敏之要離開溫哥華,我下班後趕去唐人街酒店和他告別:最近有同事告病假,餐館工作極忙,對不起,你後天返港,我沒法送行了,今晚請你吃晚飯預先辭行。不必客氣啦,來日方長呢,以後總有機會同吃晚飯的。他繼續說:今天還有些事要辦,晚上好好休息睡一覺。他為人爽快,是古道熱腸的性情中人,問我有甚麼事可以代勞?我也老實不客氣回答說,盼望能以海外華人身份訪問中國,拜會好些神交已久的作家。你寫作那麼多年,他哈哈笑道:又在溫哥華居住了超過十年,索性以加拿大華裔作家身份訪問中國,豈不更名副其實?建議我最好能組織一個、加拿大華裔作家中國訪問團。最後曾老回答說:你這心願不難辦到,你明天等我的電話。不必打電話了,我說,明天下班後,立刻再來找你,去附近餐室喝下午茶好不好?反正從我工作的快餐店,趕來唐人街不足廿分鐘。

剛踏進門曾敏之大聲道,你的心願搞掂!你不久會接到邀請通知,盡快聯絡鄧友梅,通知他訪問日期,他自會安排一切。先去廣州停留幾天,轉機直飛北京,再去其他地方,在中國訪問兩星期。的確出乎意外,沒想到那麼快。我坦白告訴他很抱歉,時間太倉卒,沒法組織加拿大華裔作家中國訪問團,只物色了兩位;其中一位在中國出生的中國新移民,不懂粵語英語,一望而知,缺乏「海外華人」身份。我也明白,曾老點頭說,勉強三人成一團,就這樣決定吧。我於是坐言起行,極短時間內,辦妥必須急辦的全部重要事項。先向餐館總經理表白,12月1日開始至月底,申請無薪假一個月。有甚麼重要事那麼緊急?總經理縐眉追問。因為,我接到北京中國作家協會邀請訪問中國。你居然是作家?總經理大吃一驚。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回中國觀光,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和認識多年的異性朋友梁麗芳,結伴同行訪問中國。懷念曾敏之,必須首先提及這一點,是他穿針引線,促成我1986年12月初訪問中國,非常感激這位文壇熱心人。

1989年歲末,曾敏之來信說,某日乘班機再來溫哥華,據他說,唯一原因只是「避靜」。待一切安頓後,再致電聯絡。原來他和太太,一起再訪溫哥華。一個寒意逼人的夜裡,終於接獲曾敏之電話,邀我某天晚飯時段,同太座去希士庭東街唐人街附近、一家同鄉會宿舍打邊爐(火鍋)。隔別才三年,曾敏之仍健壯如昔。這一回他再促成另一大事,值得多寫幾筆:在老牌僑報《大漢公報》(1907年創刊),特闢一版,1990年1月創刊《加華文學》。可惜我餐館工作一向極忙,為了餬口經常通宵加班。各文學同道,也各有工作謀生養家,放工回來後疲憊不堪 。《加華文學》由我送稿約稿審稿,編輯校對一腳踢。一人獨力支撐,引來太太不滿,為此齟齬頻生,實在吃不消。先由週刊半月刊,最後變為月刊。捱到8月13日,出版至第十期停刊。與其說是停刊,不如說是「光榮引退」。1992年,《大漢公報》也正式結束了。

2009年6月,南京大學外語系副教授趙慶慶,留學楓葉國多年,後回國當教授,榮獲加國聯邦政府(不知是不是文化部Canada Council?)主辦、中加學者互訪計劃資助,再到加拿大,為期五週,遍訪加拿大全國範疇華裔作家、包括用英文法文執筆的土生華裔作家;特來訪問我,暢談「《加華文學》與《大漢公報》結緣前後」,詳細交代整個事件經過。趙慶慶研究成果,至終結集成書:《楓語心香第一輯――加拿大華裔作家訪談錄》,2011年3月,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初版。訪問中,我多次特別提到性情中人曾敏之,他的確是古道熱腸,可遇而不可求的文壇前輩。如今斯人已去,兩次促成都沒當面致謝,想來也覺遺憾。我猜他也不會斤斤計較,只是懷念曾敏之同時,內心多了幾分歉疚而已。

 

2015年1月11至12日晨楓葉書屋燈下修正脫稿


盧因,香港出生,現居溫哥華,五十年代初開始寫作,為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創會會長,著有《溫哥華寫真》、《一指禪》、《三喔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