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宋珠蘭:《天平》韓譯版後記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5年3月號總第363期

子欄目:文藝茶座

作者名:宋珠蘭

香港有着與中國大陸截然不同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背景。被英國殖民統治近一個半世紀後於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了行使主權。這一政治事件在香港社會引起了巨大反響,也因此香港人開始思考自身所屬及立場。而此種社會現在早在1984年中英發表「1997年香港回歸」聯合聲明之前已逐漸形成。從1985年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發揮其效力至1997年的近十二年可以說是香港社會的過渡時期。在此期間絕大多數港人對香港前景表示堪憂,並尋求着機會持着隨時離港或移民的心態。此時移民於他們則是另一種希望與夢想。香港社會的這種氛圍於文學也不無例外。

這時期的香港文壇多以香港前景,自身所屬(認同),及表現與大陸差距為題材的作品,也陸續發表了一些以回歸為主題的短篇,中長篇小說。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所謂追求「香港性」所揭露的以「都市的迷失」,「被都市所疏離」為題材的作品的增加,也更為詳盡多樣地描述了與國外移民相關的故事。其中包括了對歷史回顧,新移民,外國移民,被都市疏離,都市的迷失,香港的社會現象等與大陸相異的香港特性的描述以及香港回歸所引發的一系列現象中反映香港人欲尋求所屬性亦或為塑其身的掙扎成為了主流題材。

陶然也置身其中。而在如此大環境中身為作家陶然亦無從忽略。他的作品大多描述了以香港為背景的香港人愛情。超越了單純的男女愛慾描述當時蔓延於整個香港社會的年輕人的思考方式及生活面貌,並由此全面形象的描繪出了香港全貌。

陶然是在港南來作家中的一人。先是以印尼華僑身份在北京留學後移居香港。而他所見所思的香港與在香港土生土長的所謂香港本土作家是截然不同的。香港本土作家也斯是在香港文壇知名度較高的一位作家。在短篇小說《後殖民食物與愛情》中通過飲食形象的描述了香港的混種現象。也斯並非置身於港尋找香港的本質,而是通過遊歷他國思考香港的本質並把它描繪成了作品。與此相比陶然則是置身於香港或是通過與大陸的關係中尋找着香港的本質。因此根據作家的視線與觀點,同一個香港被描繪出了不同的形象。通過這些不同的香港我們看到的不單是香港的片面,而是展現出了一個完整的大香港。可以說陶然開啟了思考香港的另一扇門。

 

此譯本中收錄了《陶然中短篇小說選》(香港,香港作家出版,1997)中的三部中篇小說:分別是〈走出迷牆〉、〈天外歌聲哼出的淚滴〉、〈天平〉。除前面提到的三部中篇小說,《陶然中短篇小說選》還收錄了二十二篇短篇小說。因香港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及香港人的讀書習慣,陶然作品多為佈局巧妙且短小的故事。這些作品也多為1997年以前所著。而思選上述三部中篇小說主要是思慮到韓國的國民情感,思覺篇幅較長佈局巧妙的中篇小說較為韓國人的讀書氣圍相符所致。與此同時,通過描述香港社會的三篇香港小說,探究香港文學特徵並欲從人文學的角度進一步加深理解香港。而且這三部中篇小說都以為中國及各國學者充分肯定了其文學價值。

〈走出迷牆〉作品的核心是人物的內在意識。作者以人物的內心世界塑造了故事但這又與傳統的心理小說有着區別。以小說主人公趙承天的心理描寫為中心跟隨他的意識發展是這部小說的架構特點。從敘述者的角度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的混線形成了主觀與客觀的交叉,因而內心與現實亦是相互交錯,表面看小說雜亂無章,毫無頭緒,但從藝術的角度其以充分體現了審美價值。

小說寫的是趙承天與玲瑩的愛情故事。倆人是公司同事。小說開始玲瑩作為趙承天的助手進入了公司,倆人繼而發展成為了情侶,並同時都不喜歡公司老闆。不過沒過多久玲瑩意外地成為了該公司的老闆,倆人之間開始逐漸生隙。作者欲通過玲瑩折射當時蔓延於整個香港社會的拜金思潮。因金錢與社會地位,在獲得了財富與權力之後從逐漸變形到喪失人性及扭曲的價值觀都是當時蔓延於整個香港的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作者就是通過小說的主人公趙承天與玲瑩來描繪了此時的香港社會。

 

作品〈天外歌聲哼出的淚滴〉就如同題目將詩的意境轉述成了語言,朦朧隱約便是其特點。在該作品中作者不僅把一個男人的愛情與記憶放在一個模糊的時空裡闡述着,更甚於通過這種架構欲表現出對人生的某種哲學思考。作者通過主人公蕭宏盛的內心獨白,表現了交叉現實與虛幻的悖理與矛盾,也描繪出了城裡人模棱兩可與充滿矛盾的愛情及心態。這也是把握都市文學現代特徵的一個重要部分。而內心獨白與意識流正是這部小說的特徵。通過現實時間與心理時間的混線與交叉,描繪了幻想與現實碰撞的場景,而這樣的交叉點又如同電影中的一個場景,起到了形象昇華的作用。這種蒙太奇手法是小說的又一特徵。雖然文中使用了意識流與蒙太奇手法,但緊張與紓緩依然描繪張弛有度。

一次偶遇攝影師蕭宏盛邂逅了年輕貌美的袁如媚。雖然袁如媚在美國有丈夫、女兒,但仍與蕭宏盛度過了兩年多的甜美時光。即便如此,當1997到來前她還是飛去了美國。之後蕭也與平凡的女子綺琴結婚過上了平凡的日子,但蕭宏盛直到死去也沒能忘懷深深刻在內心深處的袁如媚。一天,為出差到了機場的他,因航班延誤不得已被困於機場六個小時。而這部小說正是描述了這六小時中主人公腦海裡浮現的漣漪與內心獨白以及追憶似水年華的時空旅行。而塑造洪紫霞這樣一個幻想中的人物使得小說變得更為撲朔迷離。從主人公所處生活環境中抽離參悟出置身事外凝視人生的哲理,而這種領悟或許就是作者給予如蕭一樣平凡生活着的現代都市人的無聲勸慰。因而從模糊如詩的描繪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人生哲學。

 

〈天平〉是一部描述面對1997香港回歸,香港年輕人婚姻觀的作品。通過這部小說可以瞭解到當時香港社會的移民潮與香港人對香港未來堪憂的心理。而前面所說的〈走出迷牆〉、〈天外歌聲哼出的淚滴〉兩部作品的社會背景亦與1997香港的政治局勢不無關聯。這些作品也大多於九七香港回歸這樣一個歷史轉折時期所創作,通過小說也不難看出當時香港的社會狀態與香港人的心態。當然這一歷史時刻並非是這時期小說所要承載的主體。與之相比作品〈天平〉是特意刻畫了1997這一特殊時刻,呈現了當時香港年輕人的婚戀觀及形態與趨勢的發展變化。

作家陶然尤為善於描述心理。作品以日記體敘述了主人公的內心獨白。把小說分為各小段做為副題並在前標註數字0~00究竟寓意何在?故事開篇的0是黃裕思遇見楊竹英的場景,而最後一段00則是黃裕思送別楊竹英的場面。從一到十二小段裡單數描寫了黃裕思的內心,偶數描繪了楊竹英心理。描述了面對同一事件,兩個人的不同想法和心境。就如面對同一事件,窺探倆個人的日記一般。敘述呈第一與第三人稱更迭的形式。而作者把開篇為0,末段為00又有何寓意?或許並無任何意義。抑或是在暗指主人公黃裕思和楊竹英的愛情原本就沒有所謂的開始或結束?

在雜誌社任編輯的黃裕思受老闆之託結識了任職於廣告公司的楊竹英並逐漸喜歡上了她。而此時恰逢楊竹英反感父母指定的結婚對象――在美國做生意的表哥,更為忘卻曾相戀又不得已分手的朋友老公郭偉傑,轉念便與黃裕思開始了交往。雖與黃開始了交往但內心深處又把倆人相做比較,深陷於自我矛盾之中。輾轉曲折楊竹英不得不做出了選擇。對她而言最好的選擇就是移民美國,雖然心裡有着對黃的牽掛但最終還是以條件為先選擇了婚姻。而她最終的選擇竟是與黃偶然介紹的成功企業家連福全的婚姻。之後她移民去了美國。

在當時香港滿是充斥着對未來的不安與移民熱潮,不論男女老少似乎唯有移民才是唯一出路。當然並非所有香港人都渴望移民,但整個社會氛圍就是移民潮。作者通過敘述本應純真愛戀的年輕人的愛情故事,展現了這種社會現象的一面。雖然不能說楊竹英代表了香港年輕人的婚戀觀,但她的形象還是充分地描繪了當時香港社會的一面。而我們就是通過如此多樣的現象與作品,才得以想像出千姿百態,儀態萬千的香港。這也是小說的意義所在。

 

解說中的部分內容參考了曹惠民主編《閱讀陶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蔡益懷《陶然作品評論集》(香港,香港文學評論出版社,2011);也斯著,金惠俊、宋珠蘭譯《後殖民食物與愛情》(首爾,ZMANZ,2012)。香港地名照英文所標,人名則以粵語發音所標,此外中文發音是根據韓國國立國語院外來語表記法所註。

此書得以出版需要感謝的人甚多。尤其要感謝創作作品並同意在韓國出版的作者陶然先生。以及為陶然先生商榷版權,並協助選定作品的金惠俊老師。還有向參與本書的翻譯人員以及長期致力於港台文學與華人華文文學研究與翻譯的現代中國文化研究室的研究員們也深表感謝。最後還要特別感謝將要選擇本書,閱讀本書的廣大讀者朋友們!如譯文沒能呈現原著精彩之處,實屬譯者筆拙,望各位讀者諒解並對譯文中的不足之處提出批評與指正。

 

宋珠蘭,畢業於慶南大學中文系,以論文〈也斯散文的香港性研究──以1970~80年代作品為中心〉獲得釜山大學中文系碩士學位。現就讀釜山大學中文系博士研究生課程,論文有〈通過「後殖民食物與愛情」看對香港的想像和現在的香港〉(2011)等。主要研究領域是香港文學和香港文化。近期與釜山大學現代中國文化研究室的其他青年研究者一起共同致力於香港文學、台灣文學、華人華文文學的研究與翻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