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陶然:九份?十份!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5年3月號總第363期

子欄目:香港作家散文大展

作者名:陶然

九份早就聽說過,但沒去過,每次去台北,多數是在市內轉,沒有到處跑。忽然間說,要去九十年代後因電影《悲情城市》在這裡取景,其所呈現的獨特的舊式建築、坡地以及風情,極大地吸引了人們的眼球,更為此地區重新帶來生機,目前已成為很受歡迎的觀光景點;我怎麼能夠不動心?

九份位於台灣東北部,臨山靠海,與基隆山遙遙相對,整個小鎮坐落在山坡地上,形成獨特的山坡階梯式建築景觀。當我們沿着石階梯爬上爬下時,不禁遙想起當年歷史。據稱,清朝初期,這地方的村落住了九戶人家,每當他們有人到市集購物時,買每樣東西都要九份,到後來「九份」就變成了這村落的地名,並且一直沿用至今。村落靜靜,但自從1893年(光緒十九年)在九份地區發現砂金,便開始湧現了淘金人潮以及此地採金的歷史。進入日治時期,日本人及基隆顏氏家族相繼擁有九份一帶的礦權,尤其在顏氏家族經營下,九份進入金礦出產的鼎盛時期,同時也在附近開採煤礦。1945年後,九份黃金產量曾一度恢復,但1957年後開始衰退,最後於1971年正式結束,大部分礦工也都把目光轉向煤礦。

走在有「九份老街」之稱的基山街上,街道窄窄,而人又多多,當人們從對面湧過來,而我們湧過去的時候,簡直是人貼着人了,難怪到處都有提醒自己財物的警句,而我們也身不由己地被後面的人擠着往前走。兩邊都是大大小小的商舖,賣衣服的、賣雜貨的、賣藥品的、賣手機的……還有古式民宿、茶藝館,洋溢着懷舊風情的熱鬧氣氛。在古玩店裡,擺賣許多各式藝品、復古玩意,引得遊客們特意前來搜尋寶物,那裡的東西勾起了大人們童年的記憶,也是小朋友喜歡留連的地方。不同年代的玩具,琳瑯滿目,讓人有如走過時光隧道一般。最有趣的是「九份紀念木製明信片」,可以貼郵票寄出,我想起那年在漠河,曾到「中國最北郵局」,蓋上郵戳,寄回香港自己家裡的往事了。除此之外,木屐及木屐吊飾也很搶手,大概是因為新奇吧?但我只是看看就算了,那年在阿姆斯特丹,買過木屐,因為童年時在印尼,也穿過木屐到處走,聽那敲在地面上的咯咯響聲,好玩是好玩,但並不方便。現在嘛,也就不想買了。當然,還是飲食店最多,民以食為天呀!我們也擠進老街入口處的「賴阿婆芋圓店」裡,這一家是九份芋圓店的始祖。賴阿婆早年以養豬維生,後來運用最常見的芋頭變化出口感彈牙的芋圓,成為九份當地最著名的產品。從早期的單純的芋圓以及番薯圓,發展成許多新口味。我正徘徊尋找座位,剛好有個人吃好起身離去,我趕忙擠進去,坐在長板櫈上,與陌生人緊挨着,很不習慣,但那芋圓,是以整顆鮮採芋頭磨泥,再用麵粉緊緊裹住,充分保留芋頭的香甜,咬起來外緊內軟,還可以嚐到又新鮮又甜滋滋的香味,難怪我雖然還飽,但一場來到,豈能入寶山而空手歸?至於好不好吃,已經不在考慮的範圍內了!

這裡是九份最熱鬧的街道,曾經是民眾夜晚常聚之所在,所以過去又被稱為「暗街」,無論平時還是假日,都有絡繹不絕的人流,小吃芋仔番薯、九份第一家茶坊以及九份文史工作室都設置在這裡。走着走着,突然便看到觀景台,從那裡可以望到九份的海景。當我們沿着梯級下去又上來,爬到臨海的「海悅樓觀景茶坊」,每一層都掛着一排紅燈籠迎客,登上三樓,每一層都有仿古裝潢,在水晶吊燈的襯托下,有點類似民國初年的古洋樓格調。吃飯前憑欄遙望北海岸的綿延海景,很多舊式建築都聚集在那裡。在茶樓旁邊,有寫着「悲情城市」四字作招徠。豎崎路與輕便路交匯處,還可以看到九份最著名的建築,也是全台灣第一個電影院:昇平戲院。在山城的黃金時代,昇平戲院見證了九份的奢靡生活。其內部裝潢是仿巴洛克式建築風格,有六百多個座位,還有二樓包廂區,據說舞台還可以升降、可旋轉,設備之先進,獨步當時的台灣。電影如《悲情城市》、《藍山咖啡》等,都曾以此為景,拍出經典鏡頭。如今除了定期放映老電影之外,更常有各式特展及藝文講座等活動在這裡舉行;但我們只是過客,只能遙想當年盛況而已。

由於九份地區多雨、多風,所以這裡原來屋頂構造都採取斜頂設計,在屋頂木板上鋪設一層黑色柏油的油毛氈,不但可以防風防雨,而且建造費用便宜,只是夏天吸熱,成為缺點。隨着都市的現代化,當地居民已經逐漸以水泥屋頂取代,當我們走過,發現黑油皮屋頂景觀已慢慢消失了。

說起懷舊,我想起「十三層遺址」了。它位於濱海公路濂洞灣上方,經過時望了一眼,只覺得破爛不堪。它依山勢層層向上搭建而成,當時礦工和居民慣稱「十三層」。早期冶礦作業分為採、選、冶、煉四個步驟,十三層正是為了選礦而建。雖然選礦設施早已拆除,但選場基座、廢棄煉金工廠等設施,至今還在遺址旁延綿數公里,號稱世界上最長的煙道,由於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層層疊疊的建築形貌,即使已經廢棄,人們還是稱它為十三層遺址。由於本身具有特殊的殘破美感,周圍景觀也非常開闊,遠眺可以望到水湳洞、陰陽海、廢煙道以及遠處的基隆港,許多歌手喜歡選擇此處作為拍MV的取景地。事實上,十三層遺址如果從平地向上望去,的確有天空之城的雄偉感,而周圍被綠色植物逐漸包圍後,更深化了這樣的感覺。可惜十三層內部已為台電公司管理,閒人止步,但從小路可以直達選礦場,只是我們懶得再爬上去,未能親身體驗那種感覺。

「陰陽海」的正式名稱叫「濂洞灣」,只是因為海灣形成的蔚藍色與黃褐色交相輝映的景象,而獲得此名。這兩種顏色由深到淺,層層交疊,加上當地氣候多變,形成了千變萬化的形態。我站在海畔遙望海水的變化,聽那海濤聲聲,剎那間竟有點癡了。

去了「九份」,意猶未足,聽說還有一個「十份」,怎能不去呢?為甚麼叫十份呢?是不是因為有了「九份」,所以也就有了「十份」?我不由得好奇。原來還有故事:十份,就是當初有十戶人家在這裡緊密合作興建家園。其實,「十份瀑布」是我們的目標之一,十份風景區位於基隆河的支流上,在台灣風景區中屬於瀑布溪谷型,而基隆河是北部地方最大也是最長的一條河流,由於源頭的侵蝕作用與附近切割地形的關係,形成許多斷層與奇岩,而流水經過這些斷層與奇岩之後,流速加快而造成許多瀑布奇觀,形成一連串此起彼落的著名瀑布景點。可是可惜的是,「十份瀑布」在關閉中,我們只能望瀑布方向興嘆。

看不成瀑布,十份還是有東西讓人驚喜的,走過「靜安吊橋」,西側就是「十份老街」了。印象中一般老街都是飲食為主,有市集的感覺,而這裡不同,整個「十份老街」與火車軌道連成一體,形成綿長的鐵道加街景的風情。平溪、菁桐線鐵道和「十份老街」兩旁房子的間隔特別窄,據悉,台灣很少有這樣的情景出現,顯得十分特別。另一個特別的是天燈,據說它起源於三國時代的軍事用途,而十分是天燈的發源地,鐵道旁的許多商舖都有出售天燈,這裡的天燈就像掛衣服一樣,方便客人寫下祝福、祈求話語。我就看到一對年輕情侶用毛筆寫下各自的名字,然後寫下祈求話語,甚麼話語?你明白的啦!就是情人甜蜜話語,然後一臉幸福地放飛。看着那燃亮的天燈徐徐升上夜空,終於消失在遠處;又一盞天燈在歡呼聲中冉冉升起,這時,一列舊式火車從「十份車站」開出,那火車頭燈光射出,人們早已閃到兩旁,讓火車緩緩通過,它一過去,人們又再回到鐵軌上,爭相放天燈。我想起在「十份車站」看放天燈前,我們有幾個人在菁桐派出所前自己放,因為那裡沒有火車軌,比較安全。但一比較就發現,氣氛遠不如鐵軌上熱烈,他們有些後悔「太聽話」了,只因當局擔心十份火車站放天燈,有火車來往不安全,勸喻遊客不要在那裡放飛。

我準備上洗手間,按指示前行,果然找到。我以為一定馬馬虎虎,沒想到那洗手間竟然出奇地乾淨,不像是在僻靜地方。洗手間旁邊便是「十份車站」。我進去張望了一下,只有兩三個年輕人在排隊買車票,整個火車站顯得冷冷清清。我忽然想起電影《戀戀風塵》的海報,一對少男少女走在小鎮鐵道旁,畫面充滿懷舊氣息;這畫面就是在「十份車站」拍攝的。

原來,不論九份,還是十份,也都成了懷舊鏡頭的目標,只因為那裡可以找尋出往昔歲月時光。

 

2014年11月22日~25日,於台北家美飯店;

2015年2月7日修訂於香港。


陶然,本名涂乃賢,原籍廣東蕉嶺,出生於印尼萬隆。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現為《香港文學》總編輯、香港作家聯會執行會長、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藝術顧問。著有長篇小說《一樣的天空》、《與你同行》、中短篇小說集《天外歌聲哼出的淚滴》、《歲月如歌》、短篇集《連環套》、散文集《街角咖啡座》、《風中下午茶》、散文詩集《生命流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