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劉俊:「我從來不放棄」:從一個人看一種精神和一段歷史 ——讀菲爾的《古樓河上的星光——拿督許廷炎回憶錄》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5年5月號總第365期

子欄目:「拿督許廷炎回憶錄」小輯

作者名:劉俊

2011年和2012年,我曾兩次赴馬來西亞檳城,第一次是去上課(南京大學和韓江學院合辦的碩士班),第二次則是去當評委(「拿督林慶金文學出版獎」終審評委)。兩次檳城之行,我都去看了潮州會館,潮州會館中的韓江家廟,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那三進廳的傳統結構,那斗拱飛彩畫棟雕樑的絢麗身姿,以及那巍峨肅穆的「九邑流芳」、「帝德同沾」的高懸匾額,令我如今想起來,還歷歷在目。據第二次陪同一起參觀的檳城歷史文化古蹟專家介紹,這個家廟在2005年修復完成後,在2006年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陪同參觀的專家是「檳城古蹟信託會」(Penang Heritage Trust)的核心成員,是菲爾(陳煥儀)的好朋友,而菲爾大律師雖然專業是法學,卻對文學情有獨鍾——不但筆耕不輟,而且在獲得南京大學的文學碩士之後,又去攻讀福建師大的文學博士學位。

因為菲爾,我們能夠聽到專家對檳城歷史文化的詳細講解,也因為菲爾(書寫的許廷炎先生回憶錄),我能夠「深入瞭解」許廷炎先生——並從許廷炎先生的身上,瞭解到一種馬來西亞華人的精神和一段馬來西亞華人的歷史。

許廷炎先生祖籍廣東潮州普寧,三歲喪母,幼年生活艱辛,在父親和兄嫂的關愛下,得以成長。許廷炎的父親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從中國來到馬來西亞,從他父母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華人早期移民馬來西亞的艱辛和坎坷,到了許廷炎這一代,抗日、獨立、「513事件」成為馬來西亞華人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在時代浪潮的裹挾下,許廷炎的大哥投身抗日軍並成為革命黨,隱身叢林並就此消失。許廷炎自己在艱難的求學過程中,思想上也曾受到左派影響,不但拒絕去台灣升學,而且還擔任過韓江中學的戲劇研究會(馬共周邊組織)主席。這一切,大概都是那個時代來自社會底層的馬來西亞華人青年都曾經歷過的心路歷程吧。

許廷炎後來沒有在「左」的道路上繼續前行,高中畢業後他開始走向社會,從最基本的「幫家」開始,從事的商業實踐幾度轉型(從冷凍熟蝦肉出口,到紙品包裝工業,乃至後來放棄的可哥工業),由於他用心鑽研,眼光高遠,見識超拔,敢於決斷,因此他的商業實踐不但從貿易走向實業,而且也從本土走向世界。從「順成」到「金鋒」的發展歷史,某種意義上講也是馬來西亞華人商業成功的歷史。

在商業上獲得成功,使許廷炎行有餘力,熱心社會公益事業。作為華人,許廷炎對凝聚華人共識、展開華人自助的華社,十分重視,凡是華社的公益事務,他都熱心投入,不遺餘力,在古輦中學建委會、東華小學家教協會、青團運、馬華公會、韓江中學、潮州會館/韓江家廟、光華小學建委會、檳州華人大會堂等華人組織中,都可以看到許廷炎先生忙碌的身影和無私的奉獻。

無論是商業上的成功,還是服務社會的熱情;無論是思想上曾經的左傾,還是為家族事業打拚,在許廷炎的身上,都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他的「真誠」——而真誠,正是許廷炎安身立命的根本。真誠,再加上「從不放棄」的堅強意志,成就了許廷炎的今天!

其實,以「真誠」安身立命,以「永不放棄」為人生追求,又何嘗不是馬來西亞華人共同的精神寫照?馬來西亞華人雖然見證、參與了馬來西亞的歷史,但他們所處的歷史、社會環境卻頗為複雜,在一個對華人要求更高的社會環境中,沒有堅持不懈、力爭上游的堅韌意志,沒有百折不撓、志存高遠的樂觀精神,沒有敢想敢闖、大膽實驗的進取意識,沒有如履薄冰、居安思危的危機觀念,華人要想在歷經坎坷之後,還能浴火重生,取得成功,談何容易?

然而許廷炎做到了,許多馬來西亞華人也做到了。從早期人生的困頓,到實現人生的飛躍,再到最終走向成功,許廷炎的「回憶錄」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是馬來西亞華人精神和歷史的共同「回憶」。因此,我從許廷炎的「個人」身上,看到了馬來西亞華人的「群像」身影!

讀了由菲爾女士執筆的許廷炎先生回憶錄,我才知道當年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韓江家廟,正是在許先生的主導下修復的,而在修復的過程中和後來能夠獲獎,許廷炎先生功不可沒。一個韓江家廟,將許廷炎先生和菲爾女士連接了起來——他們在韓江家廟上或投注了心血和關懷,或書寫了韓江家廟中的一段歷史。而我這個外來的「參觀者」,也因了韓江家廟的絢麗,而在心靈中刻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如今,閱讀許廷炎先生的回憶錄,特別是讀到他為了修復韓江家廟,親歷親為、任勞任怨的時候,我彷彿又回到了幾年前參觀韓江家廟的「現場」——只不過,這一回在「現場」的不但有菲爾女士,還多了一位許廷炎先生,因為,他們都為韓江家廟的修復、得獎和載入歷史,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參與了韓江家廟的形塑!而在我這個外來(外國)「遊人」的眼裡,在韓江家廟這個「現場」,也見證了他們都是自尊、自強的馬來西亞華人——他們以真誠立身、以永不放棄為追求、以服務族群為快樂、以熱愛自己的文化為自豪!

通過許廷炎先生的回憶錄,我不但瞭解了許廷炎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也看到了馬來西亞華人共同的精神形態和歷史軌迹。


劉俊,男,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台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受聘為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暨南大學海外華文文學與漢語傳媒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現代文學館柏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兼任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副會長,江蘇省台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中華詩學研究會副會長。著有《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世界華文文學整體觀》、《越界與交融:跨區域跨文化的世界華文文學》等論著數種,主編、參編教材若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