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李洛霞:老店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5年9月號總第369期

子欄目:「香港,香港」散文大展

作者名:李洛霞

居然見到蚶子。

一隻隻圓鼓鼓的蚶子堆疊在小碟子裡,架在幾個載了魚蝦的水盤上,白色的扇形貝殼在過猛的燈光下熠熠發亮,你於是明白了牠為甚麼又叫做銀元寶。

同行的老上海動了心,遲疑地問:「要不要?」

「不要。」

回答雖決絕,你還是忍不住盯着看了一會,才慢慢走開。

實在是久違了,蚶子,總有廿年多沒見過了吧,店家早已不賣,街市的攤檔也看不到,蚶子好像大黃花魚一樣失蹤了,牠不是被吃得近乎絕種,而是因為與肝炎關係密切,若照袁枚所說「用熱水噴之半熟……宜速起,遲則肉枯」的半生熟吃法,分分鐘得個要命的病,但是硬把牠煮得熟透,鮮味卻沒了,不吃也罷。

多年不見,今日竟在官塘一個賣海鮮的門外乍然相逢,儘管不敢惹牠,心裡還是想的,同行的老上海偏又說起好些家常菜來,益添惆悵。

……

想來是年紀大了,有些嘴饞,老上海掛念的是麵拖黃魚、葱烤鯽魚,還有甚麼生炒鱔背,你沒他那麼講究,你想的不過是鍋貼、雙檔,粗湯麵之類的尋常吃食,並不難得,可是呀,無論是五星級菜館還是地踎式小店,叫來的東西在眼前一亮相,你已知道不是那個味道,果不其然。

就說煎鍋貼吧,有的像水裡煮熟了再在皮上澆點油,有的居然是油鍋裡撈起來的,像個結實的油炸餅,這些不像樣子的鍋貼,把你氣得頭頂冒煙,禁不住一再的想當年,當年上環干諾道中有個叫海景樓的館子,他們的煎鍋貼到今天還讓你齒頰留香。

當年你們在母親帶領下,一年一度專程遠征,來到這個面對維多利亞海港的樓上店,還叫了些甚麼都忘了,只記得一大盤冒着熱氣噴着香氣的鍋貼,你們要的多,夥計乾脆把剛煎熟的鍋貼連煎鍋一起上桌,總有八九十隻吧,然而轉眼就掃光了。現在想來,當時大概獨沽一味,別的都沒有,所以單單記得那個煎鍋,那些月亮彎彎似的小窩貼,一隻貼着一隻迴旋擺放在煎鍋裡,窩貼底部煎得金黃輕脆,一口咬下,卜碌有聲,一家人吃得嘴角漏油。

……

一年一度的中國戲曲節,新舊朋友藉此見面,看完崑曲蘇戲,趁着興致好,大家商量着哪裡吃宵夜,然而除了廣東粥麵店,只有車仔麵。不是不好,也只能如此,但是車仔麵裡的花樣雖多,你心裡想的卻是上海店裡的雙檔——百頁包肉粉絲湯,最好趁着熱氣騰騰,澆些豆瓣醬在湯面上,那個香氣,那個滋味,真是說不得……也不必說了,再說,你饞涎都要滴下來了。

同伴正與筋堅肉實的牛腩拚搏,聽你一味的嘰嘰咕咕,忍不住說了句:唔使諗啦,嗰啲老式上海舖都執晒啦!

真的,那些一家春、一品香,還有好些就用幾個數目字命名的老店,原本在銅鑼灣、灣仔、旺角和尖沙咀隨處可見,都沒有了;就連店面堂皇些的大上海、老正興都消失了。有一次你乘興往尖沙咀,要到那間曾經有許多明星光顧的老店吃碗百頁包肉,卻敗興而回,店舖換了主,門面一新,原來不再做吃食生意了,變成化妝品專門店,你在金巴利道徘徊躑躅,長嗟短嘆,那模樣真落魄失魂。

……

市面上也不缺賣上海菜的呀,怎麼你走進走出,到頭來還是叨唸着過去那些老舖,莫非年紀大了,一事無成的只會懷舊,才把當時那些平常吃食想像得有聲有色,過去有現在無?

老上海搖頭,非也非也,上海菜都改良了,我們吃不慣。

原來是舊花已落,新花到底不是那朵花。

既然年紀大了,嘴又饞,那末要吃老式菜,唯有自己動手,自己做不來的話,你只好望有朝一日發了財,專門請個上海娘姨,按你的口味為你做家鄉菜。

                                                    

    201583


李洛霞,編輯、作家。著有遊記《絲路過客》、短篇小說集《今夜,沒有顏色》、散文集《獨腳戲》、《自在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