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袁 霓:拾回失落的傳統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6年2月號總第374期

子欄目:農曆丙申年新春大展

作者名:袁霓

在我的童年時代,過春節是一件大事,春節的前幾個星期,就已經開始忙了,祖母指揮工人用石灰水刷木板牆,把不用的東西都拿出來,開始大掃除,我們常常在一些從來沒注意過的角落,或者沒有開封過的包裹中,找到讓我們雀躍的寶貝。媽媽則忙着做糕,特別是做千層糕,以前沒有電烤箱,只是用鐵皮做成的烤箱,下面燒木炭,上面也燒木炭,把火燒得通紅。小孩子聞着糕香,興高采烈地幫忙用扇子搧火,火太大,烤焦,火太小,沒烤熟,烤一盤糕,媽媽要顧上又顧下,常忙到深夜,可是每個人都快樂着。除夕夜的年夜飯後,父親總會在庭院裡放鞭炮,聽着嗶嗶啪啪響的鞭炮聲,我們捂着耳朵,又怕又愛。年初三,就有舞龍舞獅隊到每家每戶來拜年,還進到家裡來,對祖宗的牌位拜拜。聽到鑼鼓的咚咚聲,我們都怕得躲到門後去,在門縫裡偷看。

這一個春節的快樂場景,卻在1966年的那一年,忽然不過了。家裡愁雲慘霧,家長們的臉上,都罩着一層淡淡的憂愁。年不過了,課不上了,鞭炮聲沒有了,煙火不玩了,舞龍舞獅隊滅迹了。

雖然春節大家還是照舊過,年夜飯照舊吃,照舊去親戚家拜年,但大家都不敢光明正大地過,變成華人隱蔽式的節日了,春節如果華人關店,就會有村公所的人來敲門,要我們開店,那種兇神惡煞的樣子,就像我們慶祝春節是滔天大罪一般,因此那一天,該上班的上班,該開店的開店,就像普通的工作日一般。學生則照舊上課,剛開始的前幾年大人說,不必上課了,請假一天。年初一那天,學校的教室就空蕩蕩地。

政府沒有阻止你過年,但卻變相地阻止華人過傳統節日,年初一那天,學校一定給學生考試,學生不敢曠課了,家長乖乖地等到孩子回家才出去拜年,把過春節的氣氛和興致壓到了最低。這樣的日子,不敢光明正大過春節的日子,一年又一年,過了三十多年。漸漸地,受西方教育的年輕一代,對春節完全淡化了,他們說,我不過春節,我過聖誕和元旦。甚至還會說,我不是華人,我不知道春節是甚麼。

三十多年後,總算變天了。蘇哈多政府下台,經過了一次又一次排華浪潮的印尼華人,再也不甘被作為代罪羔羊了,堅決起來爭取自己的權益。瓦希德總統上台後,第一次參加了由孔教會舉辦的有幾千人參加的春節聯歡,從此,我們不必偷偷摸摸過春節了。酣睡很久了的龍獅甦醒了,舞龍舞獅的鑼鼓喧天,久違之後第一次看到龍獅隊出場,大家都激動地拚命鼓掌。從此後,歡慶的節日裡,總有舞龍舞獅隊出場助興,甚至還有很多印尼孩子學習舞獅,舞龍舞獅還將列入印尼全國運動賽的項目之一。

美嘉哇蒂總統上台後,宣佈春節為國假日,全國放假一天。

春節在我們國家變得喜慶而隆重,除夕夜,華人家家戶戶還是吃年夜飯,但是大部分上菜館了;春節期間拿來待客的千層糕,家家戶戶還是必備,但是不必再用火炭辛辛苦苦去烤了,去蛋糕店買,或者請專人製作,定一個就行了。紅包還是照樣有。只是,從收紅包的小孩,變成發紅包的老太婆了。

失落的傳統拾回來了,這是一個經歷了多少滄桑才找回來的傳統啊。

我們的下一代,都不會記得我們經歷過的這一段悲愴了。

 

 



袁霓,原名葉麗珍,祖籍廣東梅縣,生於印尼雅加達。1966年印尼風雲變色時,就讀華校小學五年級。1995年廈大函授部大專畢業。著有短篇小說集《花夢》,散文集《袁霓文集》,雙語詩集(印、中)《男人是一幅畫》,微型小說集《失落的鎖匙圈》。現為印尼華文寫作者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