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王丹凝:紐約,流行文化,與生活的意義

主欄目:《香港文學》2020年12月號總第432期

子欄目:文藝漫談

作者名:王丹凝

好多年前在紐約生活的時候,美國同屋的一位朋友來紐約做客,暫時借住在我們的公寓裡,白天跑出去自己玩耍,晚上回來和我們聊天。有一天她興奮地回來和我們說,她找到了當年瑪麗蓮夢露拍攝電影《七年之癢》時的那個經典鏡頭的地鐵站排氣口,還特別在那裡拍了照。當時一起在讀博士班的我和同屋對此大為不屑,認為這是很無聊的舉動。堂堂大紐約,放着那麼多著名的歷史景點和名勝不去,偏偏要跑去看一個地鐵通風口,而且居然還有導遊書專門介紹這些無聊的事情,簡直就是浪費時間和生命,幼稚得不屑一提。當時才大學畢業不久的我們,進入了博士班後,每天沒日沒夜地把自己埋在大部頭理論裡,廢寢忘食地把自己搞到頭昏腦脹,但是我們依舊是樂此不疲,因為我們認為這才是生活的意義所在。

一晃近三十年過去了,那天在一個學術研討會上居然想到了這件事情,內心暗笑自己當年的幼稚和無知,同時也想把這件事情好好寫寫,因為這件事本身包含的學術價值是我後來花費了近三十年的修煉才明白的。它既不無聊,更不缺乏深意,甚至可以說是拆解人文地理同性別研究的鑰匙,意義非凡。

都市生活,流行文化,以及生活的意義到底是甚麼關係?這些事情又是如何深刻地塑造着我們的每日生活以及審美取向的?這些其實都是科研課題,也是可以寫出來在學術雜誌上發表的論文。這裡面絲絲縷縷滲透着的哲學思考,認知學上的考量,以及對人文生活的影響都是大題目。拋開這些學究氣的口吻和邏輯論證,這裡只講一部關於紐約的電影,裡面包含的道理卻都是由學術論證過了的,寫出來也算是對自己當年無知行為的贖罪吧。

 

1

《You Got Mail》是一部由Tom Hanks和Meg Ryan主演的愛情輕喜劇,可以算是一部經典作品了,它的口碑和票房都好,全球熱賣,更培養出來了一眾粉絲,凡是這部影片的死忠黨們去了紐約都會到訪曼哈頓的上西城(upper west side) 。

電影的情節是這樣的,男主人公家族經營的大型連鎖書店入駐了上西城,此舉擠壓了女主人公小本經營的獨立書店的市場份額,使得她的兒童書店面臨着破產倒閉的厄運。在這樣的背景下,男女主人公始發於網上的戀愛過程就充滿了張力,從陌生人彼此的欣賞,到現實生活中的彼此排斥,中間一方發現了對方的身份開始追求,直至最後的雙方和解,相愛,這部愛情輕喜劇其實講述的是兩個階級的故事,正合了女主人公最愛讀的《傲慢與偏見》一樣,這是一部講述中產階級同上層大資本階級交匯的故事,最後電影給大家一個美好的結局,讓他們彼此相愛,化解了糾紛。

電影的情節當然是虛構的,但是拍攝地點大多是實地實景,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見面喝咖啡的地方是Café Lalo;買食品付款尷尬的商店是Zabar;站着吃比薩餅的餅屋,坐在街邊吃飯的飯店,週末一起逛的街市,最後一幕在河濱公園親吻的地方都可以按圖索驥地找到的。

如果你是這部電影的粉絲,在深秋或者是初冬的夜晚時分,順着百老匯大街從南向北走,右拐進去西83街,遠遠看到Café Lalo店面裝飾的黃色的聖誕小燈泡,密密麻麻,如星星一般地閃爍在暗夜裡,一定會感受到溫暖和期待。走進去,找一張靠窗或靠紅磚牆的桌子,點上一杯咖啡,如果手上再拿着一本簡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邊喝邊讀,那麼下一刻,開門走進來Tom Hanks,估計你也不會有任何意外。身臨其境的感受和氛圍是最好的體驗。這部成功的電影大量營造的溫馨,浪漫,充滿人文氣質的氛圍吸引了無數的忠實粉絲們到訪上西城,去追尋和體驗這份都市生活的美好。

除了大量街景和店面外,這部電影還依靠着大量的室內場景和情節營造人文氛圍。從母親一手經營傳下來的兒童書店故事會,出版商家中的聚會(book party),富裕獨身老人的家中飲茶聊天,到哈德遜河上停泊的遊艇內艙喝酒,以及到女主角在紅磚樓房(brown stone)家中的探訪,這樣的氛圍是通過一排排的書籍,知識分子犀利幽默的對話,豐盛的食物,色彩斑斕的繪畫,香檳雞尾酒,色彩艷麗的鮮花,帶碎花的牀單被子,沙發上的帶花紋的軟墊,和木質家具,陶製的咖啡杯,以及玻璃花瓶營造出來的,使得濃濃的人文氣息撲面而來,讓每幅畫面都牢牢地吸引着觀眾的注意力,充滿美感。

 

2

通過這些唯美的室內室外意象的營造外,這部電影的配樂更是極其講究。大量使用的經典流行音樂不僅營造了浪漫,溫馨,令人難忘的氛圍,更帶出來了電影的時代感和歷史跨度。

影片一開始伴隨着兩位主人公出場的音樂是The Cranberries的Dreams,這首寫於1992的歌曲點出來了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紐約城市精英化的時代,充滿了動感,時代感十足。影片中使用的三首創作於五十年代的歌曲分別是Louis Armstrong的The Dummy Song (1953),Rockin’Robin的Bobby Day (1957),和Bobby Darin的Splish Splash (1958)都是節奏歡快,明亮,跳躍的曲子,搭配的場景也是那些街市上的遊戲場景和兒童嬉戲的場面,這不僅令人想起五十年代紐約城的輝煌過往,更藉由這些當代的畫面和兒童們的笑臉預示着一個新的輝煌的輪迴,讓這座一度被毒品、犯罪、槍械問題橫行的城市再度充滿活力和生命。

四首選自六七十年代的曲子卻風格反轉,完全是低迷,懷舊,甚至是帶些悲切的憂傷(1),配合的畫面也都是告別、分手、關閉店面這樣令人傷感的情節。按照年齡推算,女主人公的媽媽該是典型的六十年代追求自由、人文、平等的一代人,他們這一代人的價值觀支撐了這些上西城獨立書店的存在,然而世道輪迴,到了大資本橫行的九十年代卻面臨着關閉的命運,怎麼能不讓人欷歔呢?男女主人公的父母親這一代都是經歷了六十年代洗禮的中年人,所以男主人公和父親在船上喝酒聊天時的配樂也是這個風格就不足為怪了。

最為有趣的是,男主人公的爺爺,這個家族的大佬,曾經愛戀過女主人公的母親。這樣跨年齡,跨階層的愛情故事背後滿是文化的信息,那就是,這個家族的人雖然在資本上屬於另外的階層,但是在觀念上是認同六十年代風行的民主、平等和平權的觀念的,因此這也就使得最後男女主人公的化衝突為戀愛成為可能。當然了,這麼「俗套」的跨越階級的愛情故事還是那部電影中反覆出現的《傲慢與偏見》的翻版,但是Judy Garland的一曲Over the Rainbow (1939)頓時讓整部影片成為了典型的美國故事,完全沒有生搬硬套的隔膜感。

可惜電影是二維的,否則觀眾還應該可以嗅到那束雛菊的清香,咖啡屋裡焦糊咖啡豆的濃郁香氣,春天紅磚樓外的花香,餐桌上剛出爐火雞的四溢油香,街市上買來的九層塔同青蘋果的香氣,和Zabar店裡各類乳酪、醃菜、蔬菜、水果的誘人噴香。

 

3

電影拍出來了上西城的環境美,物質生活的美好,也拍出來了上西城經歷城市精英化過程中的矛盾和衝突。這部成功的電影作品賦予了上西城幾乎完美的階級符號,通過故事橋段的鋪墊,背景場景的細緻安排,以及美輪美奐的攝影技巧,營造出來的人文氣息即使是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使得它的粉絲們通過遊走於上西城的街道、公園、咖啡店、食品店體會到影片中的氣氛,滿足觀看電影時的想像,將熒幕上的畫面具體到了真實空間中的體驗,在消費着上西城提供的商品、氛圍,和環境的時候找到了真實的個體感受。

說這部影片是上西城成功的廣告片一點都不為過,成功的階層符號通過商品和城市空間的設置賦予了這個區的階級身份,地產商和房屋仲介們也因此得以將地產價錢定位,到了這個區的居民都是中產,上中產人士的時候,一個成功的城市空間精英化過程就完成了。

 

4

幾乎所有讚美這部電影的影評都會用到「清新」、「甜蜜」、「美好」、「充滿活力」這樣的詞語。影片帶給觀眾的喜悅和快感是通過滿足觀眾們視覺、聽覺,甚至是嗅覺的想像達到的。雖然是一部愛情輕喜劇,但是全片男女主人公從頭至尾肢體的接觸幾乎為零。他們從網上的交往,互換郵件,到影片結尾的一吻,期間唯一的身體觸摸只是在女主人公生病在家,抱怨男主人公的時候,對方輕輕地把手指放在了她的唇上,止住了她馬上要說出來的「惡毒」的語言,僅此而已。電影的創作人員充分表現了西方正統道德體系中克制和節制的理念,讓兩個人的感情在毫無放縱的前提下理性而克制地發展,不帶有任何肉慾的誘惑同道德的缺失,這也在精神上傳承了簡奧斯丁時代對純潔感情的理解和追求。

法國學者福柯在他經典的《性經驗史》中系統分析了西方歷史中教士以及道德家們是如何規範性愛中的行為、感覺、印象、慾望、本能和激情的。他特別提到了在人的五類感官感覺中觸覺同味覺的快感要格外規範節制外,同時要小心對聲音、意象與香味的迷戀。但是儘管如此,他也點出來,在這五個類別中,來自於身體的接觸同嘴巴、舌頭,與喉嚨帶來的飲食的快感是教士們更為關注與壓制的(2)。換句話說就是,純潔而理性的愛情關係是要在身體接觸之外找尋的。

如果將這部影片同瑪麗蓮夢露主演的《七年之癢》對比觀看的話,我們很容易瞭解甚麼是這個文化體系提倡和鼓勵的愛情道德觀,甚麼是被標籤為不齒的戀愛行為和戀愛關係。當地鐵轟轟而過,排氣口吹出的空氣飄起瑪麗蓮夢露的白色百褶裙裙襬,露出她纖細但不失圓潤的一雙美腿的時候,當她的高跟鞋牢牢地釘在滿是孔隙的排氣口上的時候,Tom Ewell扮演的已婚男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親吻了這位單身女鄰居。那一刻因此也成為了電影史上的經典,甚至是比本篇文章介紹的這部純潔的愛情喜劇更為有名。也許,這只能是說明那些被壓抑下去的慾望更能體現人的本質吧。

 

【註】:

(1)      Roy Orbinson的Dream (1960s); Stevie Wonder的Signed, Sealed, Delivered I’m yours(1970); Randy Newman的It’s Lonely at the Top Chord(1972),以及Harry Nilsson的Remember (Christmas)(1972)

(2)      福柯《性經驗史 第二部:快感的享用》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2.10. p. 152.

 

 

 



王丹凝 北京人,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院人類學博士。中華女子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外聘教授。北京大學香港校友會理事,北京大學香港助學基金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