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石麗東:第一次登臨巴黎凱旋門

主欄目:《香港文學》2020年12月號總第432期

子欄目:海外華文女作家散文專輯

作者名:石麗東

 

記得是進高中的那一年,有位鑽研命相之學的長輩告訴我母親:「這孩子有點勞碌命」,隨後加上一句安慰語,「但不一定是物質生活艱難」,數十年後,回想這位長輩所言大致不差;昔年做學生唸書還算勤奮,後來拿了碩士學位,對於所學的第一志願「新聞系」也頗有一番鴻圖壯志,但是出國結婚之後,便以家庭主婦和養育子女為第一要務,現在回頭看,其間勞力活動的比例較高,直到日後子女進了中學,才開始提筆「自由撰稿」,踏入非虛構的文類,繼而參加若干寫作的藝文團體,於是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逐漸擴展,勞心和勞力的比率日趨平衡。

由於天生勞碌命,絕少純粹為旅遊而旅遊,對心中嚮往已久的歐洲文化名城如巴黎和羅馬,始終沒有採取積極的攻略行動,直到2019年6月我趁出席歐洲華文作家協會在里昂舉行年會之便,加入文友發起的法國深度遊,決定一睹花都的姿容,生平第一次親身感受眾口傳頌中的巴黎迷人之處,羅浮宮的收藏豐富,食物可口……滿懷欣愉之情,不禁思索:舉世熱門的觀光景點因何吸引遊客?自古至今人類前往異文化遊歷對於文明產生交流的效應和影響又如何?

就在二戰聯軍登陸法國諾曼第海灘七十五週年後的第五天,6月11日,我和一群文友首次登臨巴黎市中心凱旋門的頂層,眼觀腳底的花都軸心,像被切開的蛋糕向四面八方劃出十二條通衢大道,道路兩邊的建築物,顏色古樸,高度約略相等、穿插其中的林蔭大道,整齊和諧,望之儼然有序。再看凱旋門附近並無現代大都市高聳入雲的摩天樓,路人不必花氣力驅趕那種自我渺小的壓迫感。身為世界名都的巴黎當然也有高樓大廈,卻在另一處新城區,綜觀法國歷屆主政者的視野開闊、新舊兼容的胸懷,讓遊客各取所愛,即是吸引全球觀光客的最基本原因。

翻開巴黎都市建設的歷史,十九世紀中葉之前,巴黎仍舊背負擁擠和髒亂的惡名,直到拿破崙三世即位,1853年任命塞納省長奧斯曼公爵從事一番徹底的整頓和改造,執行「大建設計劃」,嚴定建築物的規格,開闢林蔭大道,造公園、建地下水道和大眾交通設施等措施,把全市變成一片工地,為時近廿年之久,雖然奧斯曼公爵1870年終被撤職,但後來的執政者仍沿襲「大建設計劃」的傳統,繼續宏觀和前瞻的策略,不受傳統的約束,也不顧市民和批評者的非議,其中最明顯的兩個例子是艾菲爾塔的建造,和密特朗總統排除巨大的反對聲浪、擴建羅浮宮的計劃,重點是添加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所設計玻璃金字塔的景觀。這些建築物相繼樹立了巴黎的特殊風格。

今歲遊巴黎,也恰逢法國各地慶祝達文西逝世五百週年紀念,原來這位「蒙娜麗莎」的畫者去世前最後的五年是在法國度過,當時他被雅好文藝的法國國王延攬,達文西以客卿的身份在異國推廣繪畫藝術並且設計宮殿,這趟法國深度遊也開釋了我對羅浮宮鎮館之寶來自意大利的疑問和淵源。

當今全球旅遊的熱門景點大多擁有珍貴的文化遺產,緣於不同的文明,出自不同的生長土壤,於是發展了自身的特性,因而留下不同形式的文化珍寶,它們所以吸引觀光客,背後皆閃爍着昔日鼎盛而又輝煌的歷史,譬如西安的兵馬俑是秦始皇統一六國豐功偉業的後續結果,但也為公元前兩百年戰國時代交相征伐、工藝及製造武器的科技留下明證。

回頭看巴黎今日美不勝收的博物館收藏和兩世紀前所貫徹都市計劃的執行,乃得力於人類文明進化史上,歐洲文藝復興所產生的先進思想和科學創見,以及工業革命之後所纍積的資本和財富,其先導力量確是出自一種文化的精神、商業革命和科技發展的匯流。

中國自古獨立於其他重要的文明之外,統治者經常標榜「天朝統御萬國」的威儀,但是到了明代朝廷實行閉關自守的政策,緊接十六世紀西歐文藝復興風起雲湧,逐漸掀起宗教和政治革命,使得人的身心俱獲自由,個人財產逐漸得到法律的保障,於此期間發現了新航路和新大陸,西方諸國進人探索、發現和創新的時代,相形之下,拒絕與外界交流的中國,便錯過了文明進程當中「現代化」的列車,淪落而為弱勢國家,十九世紀中葉被西方列強以武力打開門戶,過去一百五十年以來的中國歷史也就成為炎黃子孫應付內外挑戰,重新尋求富國強兵之道的艱辛路途。

第一次登臨巴黎凱旋門,不禁使我回顧文明進程中優勝劣敗的叢林規則,站立在頂樓的觀景台,既遙想古人,又見來者;今下全球化後的村民交流頻繁,到處可以喝到星巴克的咖啡,享用麥當勞的漢堡。美國向以移民立國,過去鼓吹「文化大熔爐」,現在強調「沙拉涼盤」,各自保持特色!有心人士祈望世界上獨有的特殊文化不致消失終結,年輕一代的華人不僅可順應世界潮流接觸西方古典和搖滾樂,應該還有興趣觀賞崑曲京劇,閱讀《紅樓夢》!

 

 


石麗東 政大新聞所碩士,在台任職通訊社編譯、美國休士頓郵報資料部、中央日報「華人天下」特約撰述,兼任紐約聖若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著有《萬國公報與清末西化運動 》《當代新聞報道》《誰與爭鋒:美國華人傑出人物》等七本書。主編《全球華文女作家散文選》等。曾任海外華文女作家第十一屆會長,美南華文作協首任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