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朴宰雨:我精神家園的來源:詩意中秋

主欄目:《香港文學》2020年11月號總第431期

子欄目:散文

作者名:朴宰雨

身處喧擾繁華的大都市首爾,我獨自忙着學者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很難嚐到民間的民俗情趣。近些年,每逢中秋節,只是早上在家裡簡單做「茶禮」祭祀,中午吃些「松片」,晚上賞明月,吟誦一下張九齡的那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而已,久而久之,這樣的中秋不免有些單調。

不過,讀小學在鄉下生活的時候,和現在完全不同。很懷念那個時節。

我的故鄉在「錦山」,可以說是錦繡江山的縮寫,遠近的三千座大大小小的山圍繞市區、村莊和清川而曲折地排列着。因擁有絲綢般美麗的山與河,而得名「錦山」。錦山位於錦江上游,其中一段叫做赤壁江,名字取自蘇東坡的赤壁賦,風景如畫,江水像水晶般透明而清澈。

我所在村莊叫做皇風里,元朝時代這裡姓金的將軍在高麗和元朝準備討伐倭賊時曾為國立下汗馬功勞,所以隱退時皇帝賜獎賞和「萬里皇風」書法,因此得名「皇風里」,現在也存有「萬里皇風」的大石碑。我的小學「錦南小學」在鄰里的馬場裡,那裡曾經是蒙古軍隊訓練馬的場地,所以也叫做「馬場里」,我在那裡上了六年學。皇風里與馬場里之間流着鳳凰河,我們夏天放學回家的時候常常跟同學們在那裡游泳。

「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日,秋天晚上的月亮特別好,所以在韓國特別叫做「秋夕」,據說新羅時代開始過此節,是目前韓國最重視的兩大名節之一。這一天全民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為了省墓、與家人團圓而回到故鄉,所以也是「民族大移動」的時刻。

現在回顧少時度過的「秋夕」節,很是心動,心中的興趣盎然起來。

首先想起來的就是我的先父。他早上很早起來,指揮擺放祭祀桌上的各種飲食的安排,祭品的擺放有複雜的規矩,但是父親很熟悉,一絲不亂地指揮。母親和親戚們在廚房把提前準備好的各種祭祀飲食加熱,陸續端上來。祭桌的左右兩邊有蠟燭燃燒。我按照次序,跟着父親向祭桌上面的祖先的神位跪拜兩次,請祖先歆饗。

不過,那時我的心不在做祭祀,而是在祭祀完畢後的祭祀菜,因為這些菜是在那個年代平時很難吃到的佳餚,如烤牛腩、黃魚、年糕、梨子以及各種美味點心。

吃飽之後,太陽升到中天時,父親帶我去省墓。因為父親是獨子,所以我沒有表兄弟,姐妹因為是女的,就不參加,弟弟還年幼,也不去,所以只有我跟着父親爬村莊西邊的山去省墓。因為祖父母是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時期去世的,所以我沒有見過他們,只是聽說日帝在大東亞戰爭時候對韓國人民的殘酷迫害,所以我的祖母只能吃餵豬的飼料,因而得病離世。聽了這個故事,我心裡很痛。父親十二歲時祖母去世,二十三歲的時候祖父也去世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父親獨立撐起一個家,教育我們幾個兄弟姐妹,談何容易。

省墓後下山時,父親指着左右的山間和田地,告訴我它們的來歷,也談及祖先和親戚的事情,囑咐我以後跟親戚們要和睦相處,對待人家也一定要寬厚。後來回顧起來,父親曾擔任過錦山鄉教的骨幹,父親的尊崇祖先的精神深深地根植於心,也強調仁德的風度,這使我從小在家中受到正統的儒家教育。當然,我進入大學之後,與韓國軍事獨裁統治抗爭,而他們又多依靠封建權威主義邏輯,所以我對批判封建思想的魯迅產生了很大共鳴,接受他的影響,也參加了韓國民主變革運動。不過,有些華人朋友跟我交流之後說,朴教授很有儒家風格和風趣,我也實在對此不好否定,可知年少時候的教育影響多麼深刻。

回到家裡,已經是吃中飯的時候,我們除了吃祭祀菜之外,還吃松片。松片與月餅有所不同,是韓國「秋夕」時候的象徵性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做而加上松葉味的年糕,也很好吃。吃松片,才算是過「秋夕」了。

有時過秋夕,聽到鄰村裡舉辦摔跤比賽的消息,我就忙着趕去觀看,那裡是最熱鬧的。看來參加競賽的選手都很辛苦,得冠軍者可得一頭黃牛,那在當時的鄉下算是了不起的獎賞,得獎消息一宣佈,得獎的選手們便一片歡騰。有一次,我也曾鼓起勇氣參加過少年組比賽,但馬上知道了我幹不了「這一行」。

到了夜晚,村莊裡的婦女們穿着華麗的韓服,在月亮照下的鳳凰河,水旁邊大樹下聚一聚,開始跳叫做「強羌水越來」的舞蹈,動感十足,非常好看。說起「強羌水越來」舞蹈的來源,有不少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朝鮮時代倭寇坐船通過西南海岸進行侵略,所以為了警惕強悍的異族侵略,婦女們相聚在一起跳此舞蹈。

城市化的現代社會裡,這樣的民俗在村莊裡已經很難看到,我們一般只能通過電視節目或者優兔上才能看到。感覺有點沙漠化,很是遺憾。

就這樣,在鄉下過中秋的體驗以及在鄉下生活的各種經驗,後來就成為了我進入大城市首爾求學生活之後的精神家園,也成為了永遠忘不了的情懷資源了。

 

2020年9月19日,寫於首爾

 

 


 


朴宰雨 漢學家、散文家。現任韓國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教授,韓國台灣香港海外華文研究會會長,中國社科院《當代韓國》韓方主編。專業:中國現當代文學、世華文學、韓中文學比較、《史記》《漢書》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