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鄭 芸:日本茶道和中國茶藝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6年6月號總第378期

子欄目:「飲茶!飲茶!」專輯

作者名:鄭芸原

第一次觀賞茶道是在一位日本朋友的家裡。這位姓濱田的朋友當時六十歲剛出頭,是一位剛退休的大阪府政府機關的公務員。看我說的有點嚇人,其實她是位長相甜美可愛、總是穿裙子的婦女。那天,她和當時還是一所大學教授的丈夫請復旦大學的一位老師和我去他們家吃飯。在吃飯之前,女主人就表演了茶道。她把我們帶進一個鋪着榻榻米,當中安着爐子的房間。這是他們家專用茶室。

儘管觀賞的客人只有兩人,但是濱田女士的茶道儀式卻不馬虎。她身穿和服,完全沉浸在茶道的表演中,一招一式都有茶道的韻味。我們正坐(跪坐)在旁邊觀看着。濱田女士先在爐子上用銅壺燒水,水燒開後沖泡抹茶,然後用小刷子刷碧綠的抹茶水,等茶水產生許多泡沫後,把茶水分裝在兩隻茶碗裡。

那兩隻茶碗總體顏色黑乎乎的,碗體厚重,表面粗糙,其大小能盛入一大碗拉麵。在這之前,聽說過日本茶道用的茶碗價格都不菲,有的甚至高達三十多萬日圓(相當於人民幣兩萬左右)。作為客人稱讚茶碗漂亮也是茶道的一個儀式。於是我接過茶碗時,就開始稱讚茶碗漂亮、高級。然後看茶碗裡的茶,其量是剛剛蓋住碗底,但是很濃厚,顯然是用茶的粉末做成的,香味撲鼻。嚐了一口,稍微有點苦,但是很香。我讚美茶好喝,這是由衷的。接着,連續幾口就把茶喝光了。

那是我初次觀賞茶道。雖然我覺得濱田女士的動作很美很恬靜,但當時我對茶道的總體感覺是,把喝茶這件簡單的事複雜化了。本來用一個便宜的杯子甚至是紙杯放入抹茶粉末,再按電熱水壺,一分鐘都用不了就能沖成一杯茶的,現在要換上和服,拿出高級茶碗,用木炭點火燒水。泡茶後還要刷茶等等,喝茶由輕鬆變得鄭重其事。

後來我跟濱田女士去京都參加過一個專業的茶道儀式,那天茶道是在一個專門的茶庵裡進行的,那是一座坐落在一棵大樹下的草屋,環境十分優雅。我們先在茶庵外的場地上品嚐服務員端來的茶和點心,然後才進茶庵聽茶道講座。有一件事印象較深。來觀賞茶道的多是身穿和服的婦女,少數幾個像我這樣穿着一般衣服的女性。其中只有一位男性,年齡三十多歲的樣子,如果他穿着和服那多少還符合這裡的氣氛。可是他穿着筆挺的西裝,提着公事包。就像公司職員出外工作時順道到這裡來的。茶道老師也注意到了他,問他為甚麼來觀賞茶道?他說因為非常喜歡。

隔了十多年,最近又觀賞了一次茶道。這位茶道老師是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穿着棉布條紋的居家和服。她家是老式的二層獨棟小樓,看上去很有年頭了,進入裡面,見客廳被紙門一分為二,一半鋪着榻榻米、安着爐子,當然這是作為茶室了。屋裡有好幾位女子,年齡從二十幾歲到七十幾歲不等。原來她們都是老師的弟子。那天,都是弟子們動手,燒水、沏茶、收拾茶具。老師專做講解。

茶道老師知識豐富,有好些事我還是第一次知道。有關茶的知識初次在日本傳播是因為遣唐使帶來了唐朝陸羽著的《茶經》,遣唐使還帶來了發酵的烏龍茶。到了中國的宋元時代,茶葉開始在日本九州種植,漸漸地喝茶成了習慣,茶道這個詞的誕生是在江戶初期。茶道用的茶開始是煎茶,後來變成了抹茶。

那天喝茶還多了傳遞喝茶的項目,這是我第一次看見。在老師的教授下,一個盛着茶的大茶碗到了第一個客人的手上,她喝了一口後伸出手指抹去碗邊自己的痕迹,然後把碗傳給第二個人,第二個人喝了一口後,也用手抹去痕迹,再傳給第三個人。

我覺得這種喝法雖然欠衛生,但是其樂融融的融洽氣氛倒是挺好的。

在日本,我還觀賞了中國茶藝。說來慚愧,生為中國人,喝過的茶可以匯成一條河了,但是在這之前還沒有觀賞過中國茶藝。

中國茶藝的表演和講解者竟是一位姓前田的日本女子。她是中國茶高級茶藝師 。  

前田女士精心選擇和佈置了會場。茶藝講座在大阪的王子飯店(ロイヤルホテル)二十八層的一個廳裡舉行。大幅玻璃窗外是燈光璀璨的美麗的大阪夜景。

前部的講壇上鋪着錦緞,上面放着一些精緻的茶具,還有一束臘梅散發着清香。

聽講者的長桌上,也點綴着清香馥鬱的臘梅。每個人的面前都有一套介紹中國茶的資料和茶杯、茶壺等茶具,還有點心。茶具樣式美觀,點心的樣子也很漂亮,擺放也很講究。

前田久美子女士身穿紫底綴花錦緞旗袍,氣質優雅。講座先從中國茶的歷史開始,然後是中國茶的種類,中國茶的器皿、中國茶的種種沖飲方法等。

有關中國茶的一般知識介紹完畢後,前田女士介紹了當天將要沖飲的茶。這是台灣的文山包種、江蘇安徽等地的元寶茶、浙江安吉的安吉白茶、台灣梨山的琉璃雲霧蘭花香、浙江杭州的九曲紅梅和福建武夷山的武夷正岩茶。然後,前田女士就讓大家沖飲品嚐。

首先是安吉白茶。安吉白茶的茶葉呈淺綠色,看上去十分鮮嫩。沏茶時不能用沸水,因為有燙傷茶葉的可能。用八十至八十五攝氏度的開水正好。而且應該用透明的玻璃器皿沏茶,沖水時可以欣賞茶葉在水中翩翩起舞的美姿。確實,當前田女士把熱水注入放入白茶葉的玻璃茶壺時,茶葉就像水晶宮裡的綠裙仙女那樣跳起了舞蹈,還挺優雅。等「仙女們」的舞蹈靜止後,一陣清香騰起,沁人肺腑。茶水被注入每個人面前放置着的高腳玻璃酒杯。酒杯裡的茶呈白葡萄酒色,喝起來清香可口。

在品嚐台灣梨山的琉璃雲霧蘭花香時, 前田女士為大家表演了沏茶藝術。在優美的古典音樂的伴奏下,前田女士開始沏茶。她先把熱水注入茶壺、茶海、聞香杯、茶杯,溫熱這些茶具後,把水倒掉。然後把茶罐裡的茶葉放入茶荷,再把茶荷中的茶葉酌量放入剛才溫熱過的茶壺裡,注入沸水。過了一會兒,就在茶海上放上茶濾,這樣注入茶水時,可以把茶葉濾住。然後把茶海中的茶水注入聞香杯,再把聞香杯中的茶倒扣入茶杯。

我們聽講者根據前田女士的示範,自己開始學習沏茶。

在這套動作中,看上去把茶從聞香杯中倒扣茶杯入的動作有些難,搞不好會把茶水灑出來。可是我試着做了以後,竟然一滴不漏地把茶倒扣進了茶杯。可見這方法還是挺科學的。

然後是就着聞香杯聞茶香,果然有一種蘭花般的香味,相當濃郁,久久不散。

在觀賞中國茶藝的同時,我心裡在把日本茶道和中國茶藝比較。老實說,就我這樣觀賞過極少幾次日本茶道和眼前僅僅一次中國茶藝的人要把這兩者作比較是力不從心的。只能說是我當時產生的一點感想。日本的茶道似乎注重的是大家聚在一起喝茶的融洽氣氛,是主人和客人通過茶來溝通心靈,交流感情的。所以,日本茶道主要是對人,而不是對茶的。茶道所用的茶的特點、產地不是特別讓人關注的事。而中國的茶藝注重的卻是茶本身。茶藝師在傳授茶的知識的同時,用自己的技術把茶泡出色、香、味,讓客人們品嚐到恰到好處的美味的茶。日本茶道和中國茶藝都注重喝茶環境的優雅和沏茶動作的規範,這都是為了讓客人在品茶的同時得到全方位的美的享受吧。無論是日本的茶道和中國的茶藝,作為一種文化都有其強壯的生命力,會源遠流長地傳遞下去吧。

 

 


鄭芸原,出生生長於上海,畢業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1993年去日本留學,在關西大學1997年獲得中國文學修士(碩士)學位,1999年獲得日本文學修士(碩士)學位,2002年3月,日本文學博士課程修畢。著有中短篇小說集《幽靈船》、長篇小說《恐懼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