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黃仲鳴:慢讀楊絳小說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6年8月號總第380期

子欄目:「悼念楊絳先生」專輯

作者名:黃仲鳴

1

楊絳仙遊了。網上有這樣的評價:「先生的文字,即使放在那個大師雲集的年代也絲毫不顯黯淡。她的散文好,譯作更好,小說更是入了化境。」(1)楊絳自己也說:「其實我喜歡寫小說,有些讀者來信也說,你應該寫小說,他們一撩我,我就寫了。」(2)於是,她「就寫了」《洗澡》。

楊絳喜歡寫小說一點也不假。

1934年,楊絳在清華大學研究院外文系肄業,打算出國留學,為了趕時間,她向老師朱自清申請以一篇小說〈路路,不用愁〉作為習作繳卷,得到允許。後來朱自清代投《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表,復被林徽因編入《大公報叢刊小說選》,改題〈路路〉(3)。這是楊絳的小說處女作。

這篇小說很重要,研究楊絳者不得不看。1980年,劉以鬯向她索取書稿,編入「中國新文學叢書」,楊絳選了四篇作品:〈「大笑話」〉、〈「玉人」〉、〈鬼〉、〈事業〉;不知何解〈璐璐,不用愁〉(4)成了「附」。書名為《倒影集》,由香港文學研究社出版,版權卻缺出版日期。1982年1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了簡體字版。

這五篇小說,其實並不出色;論者指她的「小說更是入了化境」云云,實是誇大吹捧之語。我認為,楊絳第一的是散文,第二是譯作,第三才是小說。撇開她晚年的《洗澡》、《洗澡之後》不說,且以《倒影集》來觀照她的小說創作觀念、思想內涵,和不善之處。

 

2

楊絳的小說被譽為「學者小說」。王富仁說:「所謂『學者小說』『學者散文』『學者詩歌』,我認為,不應當只是它們的作者曾經是一個學者或現在仍然是一個學者,而應該是其作品本身就流露着濃郁的學者氣息。」(5)楊絳無論小說、散文都有學院味道,非為普羅大眾而作。〈璐璐,不用愁〉是她已身為學院學子的作品;其餘四篇俱涉知識分子,不是大學教職員就是中學老師,這是楊絳最熟悉的範疇。且看她在〈「大笑話」〉中怎樣描述「平旦學社」:

      

社員名額控制很嚴,須有學位,有著作,由指定的名流推薦,經專設的委員會批准。學社的經費充足,社員生活優裕,家眷住在園內,稱為溫家園。裡面設備應有盡有,自成天地。社員定期還出國休假。誰進得溫家園,彷彿蛆蟲鑽入奶酪,夠鑽一輩子的,所以往往忘了園外還有一個世界。(6)

 

這簡直是世外桃源。住在這裡的知名學者如「專研近代史的程渙、專研民法的林子瑜、生物學家章潤之等」(7),這當然是楊絳的杜撰,她如果不是生活在一個學術圈子裡,也寫不出這些虛構文字。另如〈「玉人」〉,男女主人翁都是中學教師;〈事業〉講的是「求實女中」的故事,都和學界有關。因此,楊絳的小說找不到粗鄙的下里巴人。

 

3

在寫〈璐璐,不用愁〉之前,楊絳應已看過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她的文風、取材、佈局,與奧斯丁甚為相近。而〈璐璐,不用愁〉更是她日後創作的一個指標。她是否受到奧斯丁的影響?抑或和她的個性有關?

1982年,她寫了一篇〈有甚麼好?――讀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8),她嘗試「借一部國內讀者比較熟悉的西洋小說,探索些方法」,去「品嚐或鑑定一部小說有甚麼好」,她說「如果故事的情節引人,角色動人,就能抓住讀者的興趣,捉搦着他們的心,使他們放不下,撇不開,急要知道事情如何發展,人物如何下場。很多人讀小說不過是讀一個故事――或者,只讀到一個故事」,可是,《傲慢與偏見》「故事平淡無奇,沒有令人迴腸盪氣驚心動魄的場面 」,證之《倒影集》各篇,何嘗不是如此!

楊絳的故事情節毫不吸引人,但,「我們不能單憑小說裡的故事來評定」《傲慢與偏見》,同樣,也不能以此來評定楊絳的小說,所以我們需要慢讀、細嚼。從〈璐璐,不用愁〉開始,楊絳就遵從奧斯丁之路,情節非常瑣碎,喜尋刺激、追求高潮起伏的讀者,必定難以卒卷。

〈璐璐,不用愁〉在《倒影集》中,卻是晨雞之中,叫得最響亮的一隻。故事是說,女大學生張璐璐情絲自困於兩男生,搖擺不定,難擇花落誰家。楊絳工筆描繪,細說璐璐的心理變化,不厭其詳;最後兩男逃出「圍城」,就在此際,璐璐收到美國的來信,她申請的免費學額成功了。本來的情愁,一轉而「不用愁」了,她也出走「圍城」了。

這篇小說的佈局深得草蛇灰線之妙,璐璐要出洋讀書,在兩男夾攻之下,已輕輕伏了筆,最後來個柳暗花明之局。楊絳說,《傲慢與偏見》有個嚴密的佈局,事情一環緊扣一環,都因果相關。〈璐璐,不用愁〉深得其髓。在細節描畫上,楊絳比奧斯丁更「厲害」,且看:

      

湯宓的腳尖在地氈上輕輕打着拍子。璐璐回過臉,湯宓的目光正鋒利地射着她。璐璐最愛他的眼睛,會說話;也最怕他的眼睛,能放出冷刺來直刺到她心上。因此她避開他的目光,垂下眼皮弄手絹兒。(9)

 

細微的動作舉止,把男女的攻防戰,不着一言就表露無遺。處女作之受朱自清垂青,良有以也。

〈璐璐,不用愁〉的確是鶴立雞群,將其餘四篇比下去。雖然一樣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面,〈璐璐,不用愁〉的「嘮叨」卻少得多,〈「大笑話」〉是集中最長的一篇,出場人物一個接一個,十分突兀,如「當時陳倩剛三十歲」,如「沈鳳消息最靈通」(10)等等,都是無頭無腦突然竄出來的人物,她們是何許人也,要細閱下文始知,如果是粗粗一閱,會生紛亂之感;人物關係也要慢慢揣摩細嚼,那才悟出前因後果。〈事業〉見「進步」了,第一節如韓信點兵,逐個人物介紹,雖用了白描手法,卻予人有沉悶之感。(11)

在佈局上,這四篇結構都嫌鬆散,枝蔓太多。楊絳和奧斯丁一樣,題材平凡,描寫瑣碎,但細緻之處,弦外之音,又豈粗閱之人可知?〈「大笑話」〉嘲諷了「世外桃源」那班養尊處優的所謂學界中人,和無所事事的太太們,生活空虛無聊,唯有找尋刺激,八卦一番。〈「玉人」〉是楊絳以寫實手法,透過凡人瑣事而虛構一幅世相出來,發人深省。〈鬼〉是舊社會一個女子的悲慘遭遇,結局卻出人意料,卻見楊絳那一縷同情之心。〈事業〉的「救校」題材,延續教育事業,相信是楊絳的「夫子心聲」,值得深思。

     

4

1981年,楊絳的《幹校六記》面世,那樸實無華、情真意切的筆法,是她的一貫作風,細細述來,如她的小說;但《幹校六記》還流露出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特色,突顯出楊絳那溫婉的性格,對一切事物皆抱平常之心。《幹校六記》瑣瑣碎碎記述,和《倒影集》實是遙相呼應。

1988年,長篇小說《洗澡》出版,行文風格沒變,也沒有所謂主角;楊絳的小說不想塑造典型,也沒有甚麼典型人物,堂吉訶德和小癩子是她譯筆下的典型人物,相信她也沒野心倣而圖之,其實要圖也圖不來,因為這是她的性格。她的散文和小說,都是文如其人。

 

 

【註】:

(1)      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431726  點閱時間:2016年6月30日

(2)      肖路〈無名無位活到老  活得很自在〉,原載1989年1月26日《文學報》,引自田蕙蘭、馬光裕、陳軻玉編《錢鍾書楊絳研究資料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1月第2版),頁599

(3)      鄭曼玲〈楊絳先生與《大公報》的不解之緣〉,《大公網》,2016年5月25日。另港版《倒影集》〈璐璐,不用愁!〉前言亦有提及,頁134

(4)      「路路」變了「璐璐」,此文照楊絳《倒影集》港版,悉用「璐璐」

(5)      王富仁〈他摸到了學院學者文學家的脈搏〉,于慈江《楊絳走在小說邊上》(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14年10月)序二,頁6

(6)      〈「大笑話」〉,《倒影集》,頁1

(7)      同上

(8)      文收楊絳《關於小說》(北京:三聯書店,1986年11月),頁51~78,文中所引此文,俱不再註明

(9)      《倒影集》,頁137

(10)    《倒影集》,頁2

(11)    《倒影集》,頁97

 

 



黃仲鳴,廣州暨南大學文學博士,資深報人,現為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副教授。著有《香港三及第文體流變史》、《一個讀者的審查報告》、《不正則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