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張仁強:懷念我們的楊絳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6年8月號總第380期

子欄目:「悼念楊絳先生」專輯

作者名:張仁強

5月25日收到楊絳的保姆小吳的短訊,奶奶25日凌晨一點十分真的走了。楊絳真的走了,我的眼淚奪眶而出……

2004年,我第一次見到楊絳,由北師大校友會秘書長郭軍麗陪同,陶然、我太太黃樹西和我四人一起到三里河金沙溝楊絳的家。我們一見如故,她很親切地握住我的手。她那纖小的手是那麼溫柔,老人家慈祥的臉掛着笑容,親切地說道,很感激你們為錢瑗成立了錢瑗教育基金。錢瑗學說在師大,外語系學生都很愛護她,叫她不用擔心。今天見到你們,你們就是錢瑗說的學生。錢鍾書和錢瑗在天之靈也會感激你們。她眼裡閃着淚花,深深感染了我。錢瑗去世了七年,我才上北京拜祭她,深感內疚。她安慰我說,中國有做七的風俗,正好錢瑗去世七年,她的學生為她成立了錢瑗教育基金,天有靈在保祐錢瑗,她感到莫大的欣慰。我把錢瑗在師大的一些小故事講給她聽,楊絳好像點點滴滴都不放過。1972年我申請來香港,我向錢瑗借二百元,她翌日就把錢交給我。從她的眼神我看到愛和擔心,至今我也難忘。我還提到,我班同學劉月英因自殺不遂癱瘓殘廢了。學校當局把她送回老家,一個窮鄉僻壤的山東小村。錢瑗每月偷偷給她寄十元,錢瑗當時的工資七十多元。楊絳告訴我,是錢瑗吩咐她寄的,她每月再加十元。我想起錢瑗教我摺的小船,相當複雜的摺法,沒想到我還會摺,我摺好了遞給楊絳,她放在手心上說,是我教錢瑗摺的龍船,你怎麼會摺?我說是錢瑗教我的。她小心翼翼把龍船放在書架上。楊絳小聲地告訴我,其實錢瑗的骨灰沒有在八寶山,是師大外語系師生把她埋在師大數學樓一棵雪松下。我和錢瑗說是師生關係,也是朋友關係,因為我們在一起就開會談論時事,她傳授給我的是,真誠和愛,所以我的女兒在香港出世時,我給她取名張瑗。這個名字勾住了楊絳的心,她倆不久就成為一老一小的摯友。

知道了錢瑗的骨灰埋在雪松下,我們回到師大,在雪松下立了一碑,叫敬師松。不久我回到香港,收到楊絳的信,告訴我們回香港不久敬師松碑斷了,我打電話問師大說沒有,我還以為可能是楊絳做的夢。第二天郭軍麗說是斷了。我從基金撥款用花崗岩重做一塊牢固的碑,上面是一本書的樣子,寫着「敬師松」。正面是由陶然寫楊絳批准的碑文。

回到香港後,我們常寫信給楊絳,她也常回信,她信的署名是錢瑗媽媽。每年教師節,我們回師大頒錢瑗獎。通常一下飛機,陶然、我和太太先去看楊絳。我把女兒張瑗介紹給了楊絳,她們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張瑗每次旅行,包括新德里、平壤、拉薩,都會寄一張明信片給楊絳。她給張瑗寫信說,張瑗小友你像孫猿猴到處飛,我不知把信投到哪裡你才能收到。張瑗經常到北京,楊絳破例帶她上館子,和小吳三人花了七百多元。她對張瑗在北京開車到她家很感興趣,特意走下樓來看她開車。每次看到陶然總說,你編輯很辛苦,她提議陶然辭掉工,退休由仁強出糧,工作就是把張瑗的文字教好。本來張瑗和我計劃6月一起上北京,給老人家一個驚喜。沒想到5月25日楊絳她走了。

楊絳回家了,她到天堂和錢鍾書、錢瑗仨幸福團聚了。她留下的是文學寶庫,和人類的真誠和愛。我們永遠懷念你,我們心中的巨人――楊絳先生。

 

 



張仁強,原籍福建龍岩,1960年從印尼回國,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現為香港第一海域有限公司董事長、北師大「錢瑗教育基金」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