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曾瑞明 : 甜味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6年10月號總第382期

子欄目:散文家園

作者名:曾瑞明

1

已經很多年了,來馬灣都只到柏麗灣。探朋友、感受一下甚麼是中產階級的悠閒生活,然後勿勿的坐船走。是的,我們是見多了一些狗。

知道馬灣要再興建公園,我們才匆匆趕來。

原來,馬灣有一條芳園路。

沿路走,才漸漸明白想像是要用腳達成的。尼采也說過,他的思想是走路得來的。

「馬灣是柏麗灣,不是柏麗灣,不只是柏麗灣。」一道哲學辯證竟卻也是一場味覺遊戲。

 

2

在芳園路看到新建的村屋,整整齊齊的。原來,都是給馬灣漁民的村屋。看來是相當不錯的重置呀,我們不自禁地想起「時代要進步」的論調。

興致勃勃的,終於在附近找到芳園書室。要找的東西,通常都幽。這也是「幽徑」的意思。

不過,芳園書室導賞員的講述很「沉悶」,雖然也算生動清晰。但事實是女兒和我很快便不耐煩。那是一個講述木乃伊的技巧︰以前怎樣怎樣……

 

3

我們要尋的,還有馬灣大街。沿途要經過公園,這樣我們才明白「公園」是甚麼意思。女兒問,為甚麼沒有人。

明明有人,她們說沒人。

一切井井有條,我們看到小商店的管理員和度假的人們。

這天很熱。女孩們吃着雪糕,她們的笑容也很甜。

她們為何說沒有人?

 

4

來到馬灣大街,你是會憤怒的。你不會明白這裡為何變成廢墟。

對,答案是要發展公園。這是一個最大的諷刺――休息都要發展、空閒都要發展。這世界都屬於「發展」二字了。

棚屋已沒有人住,只有一個老人守着他的房子,我們跟他打招呼。

一個小孩踏單車來回穿梭,他享受這一個遊樂場。

天后古廟外,還有一個男人賣蝦膏。

他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氣質。

大概在「廢墟」生活久了,都有這種氣質吧。

 

 

 



曾瑞明,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現職中學教師。寫作十年,部分作品收在合集《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