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內容
  • 期刊號
  • 時間
  • 欄目
  • 作者
當前位置:首頁 > 月刊

曾瑞明 : 甜味

主欄目:《香港文學》2016年11月號總第383期

子欄目:散文家園

作者名:曾瑞明

1

已經很多年了,來馬灣都只到珀麗灣。探朋友、感受一下甚麼是中產階級的悠閒生活,然後匆匆的坐船走。是的,我們是見多了一些狗。

知道馬灣要再興建公園,我們才匆匆趕來。

原來,馬灣有一條芳園路。

沿路走,才漸漸明白想像是要用腳達成的。尼采也說過,他的思想是走路得來的。

「馬灣是珀麗灣,不是珀麗灣,不只是珀麗灣。」一道哲學辯證竟卻也是一場味覺遊戲。

 

2

在芳園路看到新建的村屋,整整齊齊的。原來,都是給馬灣漁民的村屋。看來是相當不錯的重置呀,我們不自禁地想起「時代要進步」的論調。

興致勃勃的,終於在附近找到芳園書室。要找的東西,通常都幽。這也是「幽徑」的意思。

不過,芳園書室導賞員的講述很「沉悶」,雖然也算生動清晰。但事實是女兒和我很快便不耐煩。那是一個講述木乃伊的技巧︰以前怎樣怎樣……

 

3

我們要尋的,還有馬灣大街。沿途要經過公園,這樣我們才明白「公園」是甚麼意思。女兒問,為甚麼沒有人。

明明有人,她們說沒人。

一切井井有條,我們看到小商店的管理員和度假的人們。

這天很熱。女孩們吃着雪糕,她們的笑容也很甜。

她們為何說沒有人?

4

來到馬灣大街,你是會憤怒的。你不會明白為甚麼這裡為何變成廢墟。

對,答案是要發展公園。這是一個最大的諷刺――休息都要發展、空閒都要發展。這世界都屬於「發展」二字了。

棚屋已沒有人住,只有一個老人守着他的房子,我們跟他打招呼。

一個小孩踏單車來回穿梭,他享受這一個遊樂場。

天后古廟外,還有一個男人賣蝦膏。

他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氣質。

大概在「廢墟」生活久了,都有這種氣質吧。

他獨自對着一個大海。

 

5

「多少錢?」

「百四蚊一斤。」

「我們要半斤吧。」

「咁貴?會唔會買幾百蚊?」另一位小姐搭嘴。

「買五百蚊又誇張佐。」

一個人能對自己的生產物品的價值好好判斷,並好好說出來,不交給「市場」,這便是自由吧。

他尾指那長長的指甲好像是在和應。

「蝦是買回來的……」幾條鹹魚望着汲水門。

 

6

我們來到「大家好小食店」,牆上寫着「雪糕在此發售」。可以想像,這裡曾經有很多小朋友聚集。仙人掌還在這裡看甚麼呢?「private property, no entry.」

我們終於看到人們的抗議,發展商並沒有安置全部居民。

「政府不公平,無能。官商勾結。」

這些文字將不會是公園的風景。

 

7

又回到天后廟。買蝦膏的叔叔和她在吃甚麼?

「紅豆糕,食唔食?」

我們吃了兩塊,他請我們吃多點。

暖暖的、軟軟的、淡淡的甜。

「仲要嗎?」

大海望着他們倆,可以付出。

 

8

我們買了棉花糖,十蚊兩枝。兩個小女孩都會愛這種死甜。

這也可說這是我們對小販的「剝削」。

「經濟不好,沒有人來。你買一枝我都費事開機。」

「以前打魚,現在沒有啦。」

挪亞方舟只救了挪亞願救的。

「開機都嘥電啦。」

本來小販本是漁民,現在掌管這架「美食車」。

我和女兒說,我們曾經去過馬來西亞的Legoland,也許和這裡相似。以前有小村莊,住了人,但他們現在都不在了,成了遊人的景點,去讓他們成為相中人。

橋下的我們,好像特別渺小。怪不得人們都愛走到上頭去。

珀麗灣那些體面的場地,又會有另一場婚宴,大家再做下一個甜夢。

 

[編者註:本文原刊於本刊2016年10月號

(總第382期),因編輯上的疏忽而致該文有欠完整,現於本期全文重刊。謹向作者及讀者致歉!]

 

 

hk_c_曾瑞明襯圖.jpg

 


曾瑞明,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現職中學教師。寫作十年,部分作品收在合集《走着瞧》。